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没苦硬吃”这个词成了网络上的高频词。于是我查了一下,百度百科给出的解答是:
“没苦硬吃”,指的是一些老一辈人,在当前的生活环境下明明有着更好的生活条件,在没必要吃苦的情况下,出于某些目的主动去吃苦的情况。该词通过空调不用导致中暑、食用变质食品住院、囤积废品破坏居住环境等典型案例引发网络共鸣。
在这个语境和这些事例下,没毛病。明明可以有享受更好的条件,过更好的生活,确实没必要没苦硬吃,我认为没毛病。这里有一个评价标准就是,这个“苦”如果吃了却不能带来比不吃更好的结果,更有甚至为了吃这个苦却付出了更大的代价,那何必呢?
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乃至家长,把这个词奉为真理,重新定义,或者我认为曲解了“没苦硬吃”。
认真刻苦学习是没苦硬吃,甚至连把该记该背的知识做好也是没苦硬吃,因为明明可以啥都不干;
早点起床预留地铁公交通行的时间是没苦硬吃,因为明明可以让父母打车;
有意见和老师提出都是没苦硬吃,因为明明可以省去这个尴尬,避免交流带来的“麻烦”,有什么问题让家长和老师说就行;
还有很多类似的不想面对麻烦,逃避问题的行为,都被解释为不必没苦硬吃,我觉得这就是扭曲了这个词语。
一来,你是避免了吃这些苦,但其实是是有人(很多时候是家长)为你付出了时间、金钱或者别的什么代价。即使是亲人,也没有这个义务一定要为你不想吃的苦买单。
二来,你是避免了吃这个苦,但另一方面你不去吃这个苦,你自己就会失去别的什么东西。比如没有付出该有的时间完成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学习成绩下滑,日后还是要自己面对。
很多时候,学生的某些表现,尤其是到了初中、高中甚至成年之后的表现和问题,很多人家长不会察觉,其实有这个“果”是自己在一直以来亲自给孩子种下的“因”。
直白点说就是,有的家长把孩子保护得太过分了。每天接触和面对各式各样的学生和家长,这一点真的深入有感触。
有的苦没必要吃,不任何苦都可以不吃,何况很多时候那根本是学生的本职任务,以及一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举个例子,学生贪玩没完成作业,或者有时想偷懒请个假,不是不行,那就自己面对可能得后果,比如被老师批评。但是,有的家长给孩子挡下了,帮助孩子编找了个理由和老师讲解释,而作为老师,你家长都这么说了,我又能怎么样呢,多数是打个哈哈就过去了。这样一来,学生没有为自己的这个行为付出任何代价,承担任何后果。
没错,这是小事情,但质变都是量变积累所引起的。家长如果在方方面面为孩子“挡刀”,看似为了孩子好,看似在保护他们,实则是在阻碍其成长的。
这一周我听到好几起学生自残的事,有我以前的学生家长给我说起的她孩子宿舍同学的事情,有一个老师和我说起的她自己的学生的事情,都是旧事,也有新学期某初中发生的,被盖下来了的事情。
这些例子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接受不了挫折,受不了被老师批评。社会是怎样的,你不告诉孩子, 不教育孩子,不让他们成长,总有一天社会会教,那可就不是你能控制的了。
有些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有没有一种可能,父母需要承担相当比重的责任,只是父母自己不自知。
对孩子的保护最好要有度,度过了,实则可能是在害他们。
有感而发,也许有的家长不爱听,所以没有任何建议,只代表我自己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