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在三杰中选一个的话,我认为是张良!
当然也不能否认萧何、韩信的作用,不过若是没有张良,刘邦建立汉王朝的可能性将会大打折扣,甚至生存都有问题。
接下来我将从刘邦入咸阳、封汉王来阐述我的观点,如有不同意见,希望各位不吝赐教。
刘邦听从郦食其的建议拿下陈留,并与郦食其的弟弟郦商合攻开封,开封没有攻下,他们向西在白马与曲遇两次打败秦将杨熊率领的秦军后,又南下攻下颍阳。
从刘邦线路图来看,他西进的战略目标,应该不仅仅是攻占咸阳这一单独目标,另外的目标是破坏秦军对章邯的支援,以及拖延其他诸侯入关的速度。
白马县在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东10公里,距离开封直线距离近90公里,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渡口白马津,这是古代黄河下游的战略要地。
在灭秦战争中,刘邦在白马县打败杨熊,史料中并没有记载刘邦是否控制白马津,进而切断秦帝国对章邯的援助。
杨熊在两次被打败,被秦二世派使者斩杀示众。
四年之后,楚汉战争的时候,刘贾部从白马津渡河,“烧其积聚,以破其业”,切断项羽退路,可见白马津的重要性。
刘邦打败杨熊部后,并没有继续攻打开封,也没有直接打荥阳,而是南下攻打颍阳,颍阳在今许昌市西南,白马县与许昌的直线距离183公里左右。
刘邦绕过荥阳-成皋一线第一个原因很可能是,避实就虚,荥阳有重兵把守,同时荥阳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另外还有开封的后顾之忧。
如果荥阳没有攻下,同时又受到开封的夹击,刘邦很可能深陷重围。第二个原因应该是他听说张良正在颍川附近打游击,张良对于韩地的地理环境比较熟悉。
因为张良的原因,先打下了轘辕这个战略要地,听说司马卬准备渡过黄河入关,刘邦向北攻打平阴“绝河津”,阻止司马卬渡河,接着刘邦南下在洛阳东与秦军发生战斗,军事行动不利,撤回阳城。
刘邦帮助韩王成攻下十几座城池,留韩王成驻守阳翟,张良随刘邦南下。刘邦打败南阳太守之后,准备绕过宛城。
在这个重要关头,张良提醒刘邦,虽然急着入关,但决不能放任宛城不管。
这个时候洛阳—成皋—荥阳—开封一线,刘邦都没有攻下,这是一条北部完整的防线。虽然韩王成有了一小块地方自守,但是他的军事能力十分有限。
如果刘邦绕过宛城,把其留在后方,刘邦若前方战事不利,将会面临三个方面的绞杀,而且来自陈留或者韩地的粮道也会受到袭扰,张良的这个建议十分重要。刘邦即使绕过宛城,也将面临其他城池的抵抗。
刘邦接受张良的建议,调转头包围宛城,幸运的事情发生了,南阳太守的舍人陈恢主动接触刘邦,双方协商后以和平方式解决了宛城问题。
接下来,刘邦顺利抵达丹水、攻入武关。此时刘邦的兵力已达两万人,他准备强攻峣关的守军。
这个时候又是张良建议,秦军的兵力还很强大,不能轻敌,秦军的将领是“屠者子”,注重利益,先劝降,乘其不备,再予以打击,先缔约再背约。
联动一下楚汉之战,三年之后,也就是汉三年,刘邦从武关出,开始调动项羽,楚汉之争的局势开始发生变化。还是武关,这条路刘邦熟的很。
四年之后,也就是汉四年,刘邦接受张良、陈平的建议,再次使用先缔约再背约的计策,追击项羽,最终引发垓下之围。这条计策也熟的很。
入咸阳前,张良至少在两个关键节点,帮助刘邦解除了后顾之忧,以及可能出现的失败。
进入咸阳后,刘邦准备留宿咸阳宫,在樊哙和张良的建议下,刘邦回军霸上,为鸿门宴争取到了主动性。
正在刘邦幻想着独吞关中时,项羽准备晨击刘邦的消息令他再度陷入冰点。这个时候还是张良站了出来,他不仅引项伯与刘邦认识,令刘邦有了充足的时间思考对策,还在鸿门宴中善后,令刘邦顺利逃脱。
刘邦被封为汉王之后,又通过贿赂项伯得到了汉中之地,这给刘邦出汉中,平定三秦提供了踏板。
在张良准备离开刘邦的时候,又帮他策划了烧毁栈道,迷惑项羽的计策。
以上这些,但凡换做其他人,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每一个计策都影响深远,非常关键。
如果没有张良,刘邦能否顺利攻入关中,能否有机会参加鸿门宴,甚至在鸿门宴脱身,以及迅速平定三秦,都将充满未知。但凡出现以上某一点的差池,刘邦能否活下来都成问题,到那时萧何与韩信也都将英雄无用武之地。
当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刘邦身上,如果刘邦不是一个善于听、勇于断的领导人,张良有再大的才能也无能为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