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这般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个人心里若总是乱糟糟的,像一盆浑水那样的话。
那么,自己的那一双眼睛就好似在里面什么都看不清。
这样一来,自然也就走不远。
只有沉下心来,思路才清晰,头脑才冷静,做事才顺手,日子才顺畅。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相信,心静了,福气才会慢慢跟过来。
静能生慧,慧能择路
古时候,魏晋名士王湛,这人平时不说话,别人还以为他傻呆。
其实他一直在安静读书、观察。
有一次,有人和他聊《易经》,他分析得透彻深刻,思维逻辑清晰,有条有理,全场震惊。
原来他不是愚笨,是在静中积累智慧。
静得下心的人,就容易思考深刻,而思考深刻的人,自然能选对路,做对事,过好日子。
《菜根谭》里讲:“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
心浮气躁的人,其实什么都做不好。
反倒心平气和的人,把事情做对了,做顺了,于是各种福分自然就来了。
静下心来,并不是什么都不让自己做,而是凡事稳得住、看得清,拎得起。
如此,遇到什么事情和问题,能急中生智,静中生计,巧妙化解生活难题。
慢慢地,积累的经验和相关智慧多了,自然可以随时随地把难题扼杀在摇篮当中。
时日一久,那么不论遇到什么,都能清楚知道,人一静,脑子就灵光了,就知道该怎么走了。
静能养仁,仁能载福
明朝时,有个叫杜环的官员,主动奉养一位朋友的母亲张氏,像对待自己亲娘一样。
但是,从头到尾他不声张,不炫耀,只是安静地尽自己的心。
后来这件事被传开,人人都敬佩他。
他的静,不是无声,是行善而不扬。
他的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仁爱,一种善良,一种格局。
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仁慈的人,总会爱人,懂得共情。
就像懂礼的人,自然会敬人,保持分寸,站得高,望得远。
实际上,那些心静的人,往往更宽厚、更体贴。
人这辈子,你不用急着表现自己,安静地做对的事,福气自然扎根。
始终要相信,一个人的心里只有能静下来,才能装得下别人,最终自己也才能装得下福。
静能从容,容能纳福
古希腊哲学家皮浪,有一次坐船时遇到大风暴。
船上的人都惊慌大叫,只有他一脸平静,还指着船上仍在安静吃食的猪说:
“智者应当像它一样不受打扰。”
实际上,他并不是不害怕,而是他坚信,遇到事情内心静定,不被外界搅乱。
如此,才能稳得住,靠得住,才能挺过难关,战胜困难。
白居易有句诗:“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不管你在哪儿,唯有心能安下来,就像到家了,才能拥有安全感。
静,实则是一股力量,能让我们面对变故时不慌乱、不着急。
很多时候,日子好不好,不全看外面发什么,而是看心里接得住什么。
能静得下心来,那么福气进门时,你才接得稳。
所以啊,静下来,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知道让心稳一点,干净一点。
如此,事情来了不慌,事情没来不急。
最终,福气自然儿就来了。
说到底,福气,从来不是追来的。
是你静下心来的时候,它悄悄就来了。
而如果你总是能保持心静的境界,那么其实福气也会一直伴你左右,追随在你身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