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少商业模式要被颠覆
有点数·数字经济工作室原创
作 者 | 有 叔
微信ID | yds_sh
人工智能在未来会有多重要?国务院最近专门为其出台了一份政策文件。
这份《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按这个时间表,2027年我国将实现人工智能与重点行业深度融合,2030年智能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35年我国将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这不是一般的行业指导意见,无论对国家,对行业,还是对个人,我们完全可以将人工智能视为未来十年最大的发展机会,那你准备好了吗?
![]()
![]()
智能原生,多少商业模式要被颠覆
2022年11月,ChatGPT横空出世,带动了这一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热潮。但在此之前,我国就已经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进行产业布局和政策引导了——关于人工智能的独立文件可以追溯到2017年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9年发布的《人工智能治理原则》,重点转向了“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从行业治理的角度,保证人工智能在正轨上快速前行。
这次2025年的“人工智能+”政策,核心是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六大领域联动,重点不再是技术本身,而是转变到如何让AI全面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
这个转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AI已经从“实验室里的黑科技”变成了“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当年的电力、互联网一样,不再是某个行业的专利,而是所有行业都必须拥抱的基础能力。
这样的转变映射在了文件中的一个关键词:智能原生,也就是“底层架构和运行逻辑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原生企业”,这标志着我们对AI发展路径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前的思路是拿AI去改造现有的业务,比如银行用AI做风控,制造业用AI做质检,零售业用AI做推荐,这是用AI赋能传统行业的思路。
但智能原生就不一样了,它说的是那些从第一行代码开始,就把AI 当作核心基因来构建的全新物种。以车企为例,传统汽车厂商是在现有车型基础上加装智能驾驶系统,而理想、蔚来、小鹏、小米等新势力车企从设计第一款车开始,就把智能驾驶当作核心能力来构建整个产品架构。
如同当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抖音这些“移动原生”应用颠覆了很多PC时代的产品一样,这些智能原生的公司,一定会创造出全新的用户体验和价值创造方式,颠覆如今的商业模式。可以说,智能社会的企业,谁先完成“原生”切换,谁就将拥有下一代产业标准的话语权。
![]()
普惠易用,多少专业服务要被普及
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的提升,不在于顶尖算法有多强,而是对产业发展能有多大作用,对普通人的生活能提供多少便利。
这份文件首次给出第一、二、三产业全要素智能化转型路径:工业领域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加快AI落地应用,农业领域育种、农机、农事管理全部AI化,服务业向“无人+有人”混合模式演进。
比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农民可以用手机查看田地里的温度、风向、水量,然后决定采取什么耕作策略和动作。进入智能时代后,这些识别、判断、动作都可以由AI 根据历史数据和大模型能力自主完成,完全不用人工参与。
在服务业,AI也将产生更高效的重塑。比如,AI律师可以帮助我们起草合同、分析案卷。AI金融分析师可以7x24小时地监控全球市场。这背后,是一种专业服务的“平民化”。过去,只有大公司才能享受的昂贵专业服务,未来,普通人也能通过AI廉价地获得。
说到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普惠”这个词在文件中多次出现:从“推动智能算力供给普惠易用”到“推动城乡智能普惠”,再到“打造平权、互信、多元、共赢的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开放生态”,满篇都在强调,要让AI 变成人人都能用得起、用得上的东西。
普惠首先体现在消费领域,未来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什么叫新一代智能终端?就是那些能够理解你的意图、主动为你服务的设备。现在的智能手机还需要你去点击APP,但未来的AI手机可能直接通过语音对话就能帮你完成各种任务,提供智能化的个人助理服务。
未来的智能体,不仅是你问一句、它答一句的工具,而是你定一个目标、它给一套方案的伙伴。它会成为我们在数字世界的“化身”,代表我们去处理海量的信息和任务。
在教育领域,未来要“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大规模因材施教”。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可能拥有一个专属的AI老师,根据个人的学习特点和进度来定制教学内容。
对于医疗健康领域,今后将“探索推广人人可享的高水平居民健康助手”,以前高端的医疗资源只有少数人能享受,但AI 可能让优质的医疗服务变得普惠化。通过你的智能穿戴设备,AI可以实时监测你的健康数据,提前预警疾病风险;AI分析医疗影像的能力,在很多场景下已经超过了人类专家,这能极大地弥补基层医疗资源的不足。
这些领域的进步,不仅能够提升民生福祉,更是对社会公平的深层次促进。
![]()
走向海外,多少海外机会要被落地
在六大重点行动中,“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被放在了第一位,排在产业发展和消费提质之前。从这可以看出,中国要在AI的底层技术上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应用层面很热闹,但核心技术还是依赖别人。
《华尔街日报》最近有篇报道指出,在欧洲、中东、非洲和亚洲,包括跨国银行、公立大学在内的用户正越来越多地选择中国企业的大型语言模型,将其作为ChatGPT等美国产品的替代方案。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6月初发布的一项关于关键技术全球竞争力的研究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数据和人力资本方面占据优势,这些正帮助其迎头赶上。
对于全球各国来说,人工智能这个新兴赛道是相对公平的,尽管美国处于领跑位置,但领先优势并没有太大。一些中国人工智能头部公司通过开源旗下大模型甚至可以获得更多优势,因为开源意味着用户可以自由修改模型以满足自身需求,这鼓励了全球的开发者和企业采用中国模型。
发展人工智能,算力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能源”。我国算力基座的不断夯实,让迈进人工智能时代的我们底气十足。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不少发达国家还处于4G向5G转变时,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而且早已开展了6G的研发。
如同互联网链接全球一样,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必然带有国际视角。我们要“打造平权、互信、多元、共赢的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开放生态”,“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这意味着中国要在AI领域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也会带来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
中国提出要帮助这些国家建设AI能力,实际上是在构建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AI技术输出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扩大中国AI技术的国际影响力,也会为中国的AI 企业创造巨大的海外市场机会。比如科大讯飞最新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科大讯飞海外AI硬件同比增长超3倍,AI办公本在日本上市两个月即成为日本最大众筹平台销售额有史以来平板类Top1、韩国Wadiz平台2025年全品类TOP1。
面对迭代速度更快的人工智能,别说十年时间,可能三五年后的情况,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的全面变革。正如这份政策文件说的那句话:要让“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那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这不仅仅意味着新的工具和体验,更意味着新的学习方向、新的工作可能。
THE END
出品:有点数·数字经济工作室
作者:有叔运营:风轻言重
本文系《有点数》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能以任何形式转载。如需转载或商业合作,请添加(微信号:swsw886),注明来意,谢谢合作。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