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家庭那么容易破产?看美剧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情节:一个男人失业,整个家就像塌了一样——房子可能被收走,婚姻跟着破裂,甚至人一下子跌到流浪的边缘。到底是什么把他们逼到这一步?说到底,就是一个字:贵。
![]()
在美国生活,很多开销都是“硬性的”、逃不掉的。比如交通,在中国哪怕是小一点的城市,公共交通一般都很方便,公交、地铁、共享单车,选择多也便宜。但在美国或者加拿大,没车等于没腿。买车不是选择,而是刚需。
房子也不是买了就一劳永逸。美国有房产税,每年都要交,还有物业费(HOA)。这两样不管你有没有工作、收入怎样,都得照付不误。不交?物业公司有权拍卖你的房子。更离谱的是,哪怕你只欠了几万美元,他们也可以低价快速拍卖——哪怕房子本身值几十万。之前就发生过华人博士因物业拍卖纠纷,与警察冲突不幸身亡的悲剧。
这还没完。每年固定要交的还有:天然气费、水费、医疗保险、房屋保险、汽车保险、油费、话费、网费……林林总总加起来,轻轻松松几万美元就没了。美国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也不高,这些固定开支一扣,一半收入就没了。
通讯费用也贵得离谱。北美流行合约机,看着好像手机白拿,其实话费高昂。我在加拿大时,每月话费差不多100加元。家用网络不仅贵,还限制流量,超了额外收钱。跟人合租,每月网费也接近一百加元。
日常生活中,吃饭、车贷、学贷、信用卡还款……样样都是钱。很多人月底根本存不下什么钱,甚至得靠信用卡透支度日。
我在温哥华读大学时深有体会。除了自然环境好点儿,生活便利性真不如国内。公交车一趟2.75加元,还不能跨区,否则再加钱——相当于花十几块人民币坐一次公交,还又慢又少。打车随便几十加元,没车真的寸步难行。
吃东西也不便宜。1美元的炸鸡?反正我是没见过。最便宜能吃饱的也就是越南粉,十一加元一碗,相当于国内六七十块吃碗面。正经餐馆人均30加元以上,哪怕是快餐类汉堡、意面,也这个价。
超市里蔬菜水果贵得离谱。黄瓜一根2加元,圆白菜最便宜,西瓜一个十几加元。香蕉还算亲民,0.99加元一磅。倒是汽水、薯片很便宜,一大包不到1加元。
所有这些标价还都是税前的,结账时还要额外加税。出去吃饭一般还得给小费,刷信用卡时根本没有“不给小费”的选项。
反观国内,尤其是非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小得多。房子租售比低,公共交通方便,不用非买车不可。哪怕去个小城市,像乳山、鹤岗,几万块就能买房,基础生活条件一点都不差。
所以说,不是美国人不努力,而是很多固定支出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一旦收入出问题,整个生活链就容易崩盘。这么一比,同样收入水平,在国内过日子,确实要从容得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