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八套新剧在网上引起了争论,“”抹杀了革命的意义,美化了剥削阶级?丑化被压迫的人民?”。大家一起分析分析情节,台词,人物。看是否符合或者接近真实历史,符合逻辑。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怀疑是思考的出发点,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所以,古人才有“一日三省吾身”这样的思辨精神。下面我们就来辩一辩这部电视剧
在这部剧中是剥削阶级给人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呢? 剥削阶级是善良和富有的人,一个善于聚财,勤俭持家的形象。为了深刻刻画,甚至为了积肥,甚至与狗抢屎,让人认为地主只是靠一个勤劳的,节俭才发家致富的人。然而这种形象,是真实的写照吗?与黄世仁,韩老六,胡汉三,南霸天等截然不同的形象,真的是地主中的大多数吗?根据历史来看,不是。那真实的是什么样的?
让我们先来看看历史: 根据学者陶行知1934年的统计数据,全国约有240万户地主家庭,占所有农业家庭的约4%,他们拥有约50%的可耕地,平均每户地主拥有约290亩土地。 根据1950年土地改革前的统计数据,全国大约有400万地主家庭,占农业人口的5%左右,占有约36%的耕地。平均每个地主拥有约120亩的土地,人均约22亩。剧里的情况是,地主拥有250亩土地,他的家庭有20个人。地主们是从哪里得到他们的土地的?都是靠他们捡粪,节省和积累起来的?情节符合现实吗?
剧里地主的女儿被绑票了,他都舍不得卖地赎身。他会对一个卖身进入家门的农民的女儿这么好?让农民的女儿随心所欲,确保她家始终有剩余的粮食。这不符合人性和逻辑。那时候的地主会尊重他们纳的小妾吗?只要他们不被活埋就已经很好了。
可是就是这样不肯用土地或者是钱去赎回自己的亲生女儿的一个地主,他会在当土匪控制村庄的时候,他主动捐款捐粮?面对日本的威胁,他牺牲了自己视为生命的粮食来拯救整个村庄?
再来看看剧里的地主的家人 地主儿子很早就参加了革命,毫不犹豫地从自己的家庭开始,带领村民们保卫家园抵抗土匪,他慷慨而英勇,后来加入了八路军抗击日本人,在关键时刻拯救了整个村庄。地主女儿不仅美丽而且心地善良,她是他们村的活雷锋。相比之下,村民除了勤奋耕地的冯家,诚实善良,几乎每个人都有令人厌恶的品质。
地主们是通过辛勤劳动获得大量土地的吗?不,要拥有大量的土地,地主通过精英身份巩固土地。原作中提到,地主家有一位祖先曾经出过进士。因此,他们可以成为地方上的士绅,不需要纳粮(相当于现在的纳税)这才为他们提供了兼并土地的机会,同时也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这确保了以高利率放贷、夺取土地和其他行动的能力。
然而是怎么描述农民的 ?贫穷的人是懒惰的 剧中大多数的农民普遍是懒散的,潜台词告诉人们,农民的贫穷是他们的懒惰和贪婪造成的。农民应该更加勤勉,更温和一些。看看,地主已经对你们很好了,看看地主是多么善良。
农民是真的懒惰而贫穷吗?答案是:不是
很多农民是因为没有土地而贫穷的,地主们不仅收取地租,还要让农民承担政府征收的税款,土地所有者的税最终转嫁给了农民身上。而自耕农只能依靠他们双手,他们的勤劳辛苦的耕种才能勉强维持他们的温饱。佃户和自耕农,他们辛苦一年才能买得起粗粮,勉强填饱肚子。如果碰上饥荒或疾病,佃户只能向地主借粮食或钱,自耕农就只能卖田。这才地主土地的真正来源,也是农民贫穷的根本原因。农民没有土地只能用高昂的地租去租地主的土地,被地主剥削。
让我们实事求是地分析那个时代。数亿农民弯下腰辛苦劳作一生,毫无怨言。他们勤劳善良,终生奋斗在经济困难中,勉强维持生计。最终剧里挑出了几个懒惰和贪婪的农民,选择性的无视广大的勤劳,诚实的大多数农民,来代表了大多数受苦受难的农民。 剧里的农民不仅懒惰,而且特别恶毒。一个把土匪引到村里,另一个与日本人勾结屠杀村庄,整个村子都是这样。村民们既懒惰又邪恶。他们怎么能生存下去?这种人物设置,这种情节,是否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情况?
地主阶级会自愿放弃他们的土地吗?不会。少数地主拥有大部分土地,他们会自己去收集粪便和耕种吗?他们能自己管理所有的农活吗?当然不会。 剧里把土地的积累归因于勤勉和智慧,同时故意回避血腥的历史真相,而实际上这是权力和暴力的产物。
剧里把农民的贫困归咎于懒惰,贫穷的农民是农村中最勤劳的人之一。每年,他们只能获得劳动果实的一小部分,短缺的部分必须通过从别人那里租地来弥补,或者通过出卖一些劳动力或从事小额贸易来弥补维持生计。
对农民的这种描述是诋毁,本质上是试图为剥削者开脱罪责。 给农民的儿子贴上叛徒的标签,给地主的儿子戴上抗日英雄的光环,实质上是淡化了真正的阶级冲突,用道德优越感取代了阶级分析。误导观众认为贫穷等同于邪恶,财富等同于善良,完全扭曲了历史上的阶级立场。
根据剧中的时间线,北伐军推进至山东,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农民协会,推翻了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进行了第一次土地改革。但随后国民党背叛了革命,地主和贪官污吏与军阀勾结镇压农会。经过长时间的斗争,土地改革逐渐展开并获得民众支持。土地改革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也为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奠定了关键基础。但其中也有各种原因,包括军队转移,解放区经常受到国民党和返乡团的争夺。他们放火、杀戮和抢劫,犯下了各种令人发指的暴行。在原作中,地主儿子带领返乡团血洗了他们的村庄。但在电视剧中,却把他树立成了加入了八路军的革命战士。剧里就是利用这些的概念来洗白剥削阶级,丑化农民阶级,削弱革命的意义。
农民起义的目的是什么?农民想要拥有他们的土地,这只能通过激烈的斗争来实现,为什么没有实现?地主阶级不会自愿放弃土地,只有推翻暴虐的地主,才能分配土地,这才有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
在整个电视剧中,农民的斗争完全是自发的,没有党支部的建设,没有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里发起粮食分配运动,群众没有被动员起来。,没有进行思想工作。没有组织策划。这些我们党在基层的工作在电视剧中根本没有体现出来
电视剧最后,希望用地主自愿重新分配土地,这一幕来打动观众,这些激进的变化完全抹去了革命的严酷性和意义。 剧中地主阶级简直成了白莲花。有勤劳节俭干出来的自耕农和小地主,绝无勤劳节俭干出来的大地主。
剧中塑造的形象,把穷人的困境归咎于不懂种地,不珍惜资源。穷人穷,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的错误逻辑。剥削阶级只顾个人利益,却不顾国家兴亡,反而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这部剧就是隐晦地告诉你,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可惜这些老戏骨们贡献了如此出色的表演。
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的旗号,任意歪曲 历史事实,颠覆历史结论,制造思想混乱,危害至深。随意剪裁和拼凑史料,往往是取其一点,以偏概全,甚至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因此,对待历史事实的态度,是尊重史实的客观性,还是任意为我所用,把历史变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是严肃的的问题。
他们虚无的是人民革命的历史和历史的进步人物,而对反动的统治者、历史的倒退者,以至侵略者、卖国者,则加以美化,翻案洗白。
在这场正义与邪恶、进步与反动、光明与黑暗的大搏斗中,人民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以感天动地的浩然正气、威武不屈的奋斗精神和巨大的民族牺牲,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终于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我们要保持对历史的清醒,明辨是非,敢于抵制和批评错误思潮,才能更加昂扬的走进美好的明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