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间市景和镇,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古村——丰尔庄村,这个村自明代以来人才辈出,在此村定居的戈氏族人, 涌现了以钦天监监正戈承科为代表的天文世家、一门四代五进士的名人故事。1941年至1954年为抗日战争需要成立的建国县,县委一度设立于丰尔庄村。那么,丰尔庄村的村名是怎么来的呢?
查1981年编撰的《河间县地名资料汇编》,丰尔庄位于景和公社驻地南5.5公里处。地势平坦,沙壤土质。有1559人,均为汉族。耕地7713亩。为西丰尔庄大队,东丰尔庄大队和北丰尔庄大队驻地。据查,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山西移民高、刘二姓迁此建村。来后,连岁丰稔,五谷蕃熟,仓庾皆满。为了纪念丰收之庆,遂命村名为丰尔庄。
为什么会称为“尔庄”呢?距丰尔庄村不远的今沧县有个崔尔庄镇,崔尔庄镇不仅有张崔尔庄村、杨崔尔庄村、陈崔尔庄村,还有郑尔庄村,这些以“尔庄”为村名的村庄,应该有着类似的村名来历。
另外,崔尔庄还有一个清代名人纪晓岚,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卷三中写道:“崔庄多枣,动辄成林,俗谓之枣行。”,另一处提到“崔庄”时,纪晓岚写道:“始祖椒坡公,自上元徙献县之景城。后子孙繁衍,析居崔庄,在景城东三里。今土人以仕宦科第,多在崔庄,故皆称崔庄纪,举其盛也。而余族则自称景城纪,不忘本也。”
从以上纪晓岚的记载可知,在清代,现在的崔尔庄也称为“崔庄”,之所以后来称为“崔尔庄”,也有记载说,口语中称为“崔儿庄”,有可能是当地人在称呼村名时将“崔”字,称为儿化音的“崔儿”,逐渐演化为“崔儿庄”,后来又称为“崔尔庄”。
“丰尔庄”与“崔尔庄”曾一度同属于献县,“丰尔庄”的村名来历,也有可能原来也是在口语中称为“丰儿庄”,后来落实于书面记载时,就成了“丰尔庄”。那么,“丰尔庄”的“丰”字,是否因为纪念丰收之庆而得名呢?
无论从沧州各县境内的村、庄、屯,还是全国范围内的村名命名规律,绝大部分是以姓氏+村庄通用字命名。因此,“丰尔庄”村名中的“丰”,最有可能是与“崔尔庄”、“郑尔庄”等村庄一样,丰尔庄的村名来历极有可能因“丰”姓而得名,只不过随着人口迁徙、变迁,很多“尔庄村”前辍的姓氏已在本村较为少见了。
杨氏是丰尔庄村的一大望族。自乾隆四十七年(1782)至民国三年(1914),曾四次编修《杨氏族谱》,据道光十四年(1834)《杨氏族谱序》记载,杨氏始祖始祖系山东青州府诸城县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迁至直隶河间府献县城东北七十里之丰尔庄村。由此可知,丰尔庄村的历史距今已有六百年之久。
清代初期,丰尔庄迁来了一家江南大户——戈氏。明正德末年(1521年)前后,戈氏始祖从苏州府吴县迁至京城谋生,清军入关后,戈氏四世祖戈承印等兄弟五人迁居至献县丰尔庄村,至今丰尔庄村仍完整保存着清初五兄弟以来的戈氏先人墓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54年4月,经政务院批准,撤销建国县,将该县所辖的二、六区及一区的刘官道乡,共23个乡119个村划归河间县,其中,原属献县的丰尔庄、石灰屯、大皮屯等20多个村庄划归河间县。原属献县的崔尔庄划归沧县。从此,丰尔庄村成为河间市所属村庄至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