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大门前,又站了一位酒店行业的挑战者。
在纳斯达克上市不满3年,“中产酒店之王”亚朵为把目光投向港股。近日,有市场消息称,知名连锁酒店品牌亚朵正考虑赴港二次上市,预计募资数亿美元。
面对华住等强敌竞争,亚朵能否借港股融资巩固市场地位?
来源:亚朵官网
酒店业的“异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酒店业被清晰地划分为两个世界:一端是万豪、希尔顿等国际巨头定义的高端奢华,另一端则是如家、汉庭等本土品牌开创的标准化、规模化的经济型连锁。
亚朵的出现,像是这两个世界之外的一个“异类”。
带着“耶律胤”这个充满武侠气息的花名,创始人王海军2013年开启了亚朵的“人文酒店”奇幻漂流。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王海军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当人们的出行需求从简单的“找个地方睡觉”,升级为对体验、对精神慰藉的追求时,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便显现了出来。2013年,带着“人文・摄影”的独特标签,亚朵首家酒店在西安亮相,试图为市场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产品。
王海军 来源:微博
这个新颖的故事很快吸引了资本的注意。
早在2012年底项目初创时,德晖资本便以1600万美元的A轮投资为其注入了第一桶金。到了2016年和2017年,亚朵接连完成由君联资本、阿里巴巴荣誉合伙人陆兆禧以及去哪儿网等参与的C轮和D轮融资,携程也通过子公司入股。
资本的加持让亚朵如虎添翼,开启了狂飙之路。从2020年底到2025年3月,亚朵的门店数量从570家激增至1727家,以63%的年均复合增速登顶中国中高端酒店连锁榜首,远超同期华住与锦江的中高端品牌增速。
与此同时,亚朵旗下品牌不断丰富,除了亚朵酒店,还推出了轻居、THEDRAMA、长租公寓等多概念酒店品牌,并积极拓展消费金融、B2C产品线等业务领域。
亚朵财报 来源:亚朵官网
不过,亚朵虽有资本加持下的狂飙之路,但其上市的历程却颇为坎坷。在A股闯关之路上,亚朵曾两度折戟。
2019年,亚朵曾多次冲击A股IPO,甚至更换了多家上市辅导机构,但最终未能如愿。随后在2020年1月,亚朵转投中金公司作为辅导机构,然而这次尝试在推进至申请辅导验收阶段后,也悄然终止,未能成功。
转向美股市场之路同样曲折。2021年6月首次提交招股书时,亚朵雄心勃勃,期望募集高达3亿美元左右的资金。然而IPO前夕,投资者却接到通知称上市时间待定,并获准撤回认购申请。直到2022年11月,即一年半之后,亚朵才重新递交招股书并以“中国新住宿经济第一股”的身份圆梦纳斯达克。
不过,这次上市的规模显著缩水,最终募资额仅在5200万至6200万美元之间。与此前3亿美元的募资目标相比,缩水幅度高达约80%。
截至9月2日,亚朵股价已较最初11美元的发行价翻了两番,达到38亿美元,市值为53.38亿美元(约379.58亿人民币)。然而,在这份亮眼的扩张成绩单背后,一场新的考验正悄然逼近。
狂奔之下的“失速”
轻资产模式成就了亚朵的快速扩张神话。
截至2025年3月,亚朵稳居中高端酒店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然而,支撑亚朵高速扩张的轻资产加盟模式,如今正成为一把双刃剑。
这种模式在带来规模效应的同时,也给亚朵埋下了难以管理的“定时炸弹”。
亚朵的加盟店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服务质量难以统一管控。2025年,“医院枕套”事件爆发,带有医院标识的布草出现在客房,官方解释难以平息舆论,暴露出其在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严重漏洞。黑猫投诉平台上1480余条投诉,多指向卫生不达标、服务滞后,昔日精心塑造的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亚朵的管理软肋在同行对比下尤为刺眼。
华住集团凭借其强大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和2.7亿会员体系,能将加盟店的投诉率严格控制在亚朵的三分之一;锦江酒店则依靠标准化的运营手册和巡检机制,确保服务的一致性。
亚朵的“人文”标签,在缺乏铁腕品控的现实面前,显得愈发苍白。
业绩的下滑则是更危险的信号。2025年一季度,亚朵日均房价跌至418元,较五年前下降11.5元;入住率下滑3.1个百分点至70.2%;单房收益暴跌7.2%至304.4元。
亚朵财报 来源:亚朵官网
2024年,零售收入占比虽提升至30%。但在背后,销售费用也激增了61.7%。也就是说,被亚朵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零售业务,反而可能在加剧这种困境。
需要指出的是,亚朵将加盟商视为零售产品的销售渠道,强制其采购高价寝具等商品,这直接推高了加盟商的运营成本。成本上升,而为了维持市场竞争力,客房价格却被迫走低,最终导致加盟商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业务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暴露无遗。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亚朵亟需一个新的资本故事寻求突破。此时,赴港二次上市,从一个选项,变成了迫在眉睫的行动。
迫在眉睫的行动
从企业自身需求来看,亚朵渴望通过赴港上市获得更多融资,支撑其持续扩张。
有报道称,其计划中的数亿美元募资规模,远超2022年纳斯达克上市时的缩水额度。同时,港股市场对中概股认知度和接受度更高,有望提升亚朵估值,利于后续资本运作。
但资本市场的认可并非易事,当前港股酒店板块平均市盈率为15倍,低于美股亚朵的22倍估值,如何向投资者证明自身价值,将考验亚朵的资本运作能力。
来源:亚朵官网
此外,亚朵正面临华住、锦江等巨头的全方位围剿。这些竞争对手规模更大、资本更雄厚,正在快速学习亚朵的“生活方式+零售”模式。竞争四起,强敌环伺,对于亚朵而言,如何稳住已有市场份额,实现品牌与产品的全面强化,将是未来需要面对的核心挑战。
外部环境上,特朗普政府收紧《外国公司问责法》,中概股面临更严格监管与潜在退市风险,禾赛科技、小马智行等企业纷纷寻求港股上市作为“安全垫”,2018年至今已有33家中概股返港,总市值占比超70%,亚朵此举也是顺应趋势,规避美股市场风险。
香港二次上市已成为中概股应对国际监管变局、靠近亚洲投资者、保障融资稳定的关键策略。此前,华住集团在2020年赴港二次上市,以长期服务于品牌全球化与资本国际化,由此实现了“美股+港股”双重上市。前不久,A股企业锦江酒店也宣布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二次上市,有望成为国内首家“A+H”双重上市的酒店集团。
如若亚朵顺利赴港上市,或将成为继华住之后又一“美股+港股”双重上市的酒店集团。
亚朵的故事,始于一个美好的“人文”愿景,它曾成功地将情怀转化为生意。带着“耶律胤”这个充满武侠气息的花名,创始人王海军开启了亚朵的“人文酒店”奇幻漂流。
敲钟从来不是一家企业的终点。对于王海军和亚朵而言,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本文由胡润百富综合整理
❖ END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