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的安全性需通过机械防护、电气保护、日常维保、乘客规范使用四大环节共同保障,任何一环缺失都可能引发梯级断裂、扶手带卷入、人员跌落等严重事故,国家规定每15天必须进行一次专业保养,但乘客自身掌握安全知识同样关键。
电梯
机械防护:用“硬设计”拦截危险
梯级与围裙板间隙必须≤4毫米(国家标准),间隙处安装防夹毛刷或柔性挡板,防止鞋带、裙摆被卷入;梯级边缘设置黄色警示线,提醒乘客站稳不踩边;入口处配备梳齿板安全开关,若梯级与梳齿啮合异常(如异物卡入),0.2秒内触发急停;扶手带入口设防夹胶条,内部安装红外感应装置,一旦检测到手指或衣物卷入,立即切断动力并报警。
电梯
电气保护:用“软控制”预防故障
驱动主机安装超速保护装置,当运行速度超过额定值120%时,制动器在0.5秒内抱死;梯级链安装断裂检测开关,若链条断裂,电梯自动停运;扶手带与梯级同步率需控制在±2%以内,通过编码器实时监测,若不同步超限(如扶手带过快导致乘客后仰),立即停梯;控制柜配备漏电保护器,漏电电流超过30mA时0.1秒内断电,防止触电事故。
日常维保:用“定期检查”消除隐患
每15天需清洁梯级链油污、检查制动器间隙(0.3-0.7毫米)、测试紧急停止按钮灵敏度;每季度调整梯级与围裙板间隙、润滑驱动链、校验超速保护装置;每年更换老化梯级链环(寿命5-8年)、检测金属结构裂纹(尤其桁架焊接处)、校验安全钳制动距离(空载≤0.5米);若电梯安装在潮湿环境(如地下通道),需缩短润滑周期至每周一次,防止链条生锈卡死。
电梯
乘客规范:用“正确行为”降低风险
乘梯时紧握扶手带,避免低头看手机或倚靠侧板;穿长裙或拖鞋的乘客需提起裙摆、固定鞋带;禁止携带婴儿车、轮椅或大件行李(宽度超0.5米)乘梯,防止卡入梯级;若不慎跌倒,立即双手护住头部,蜷缩身体减少冲击;发现电梯异响、抖动或扶手带停滞,立即按下紧急停止按钮(红色蘑菇头状),并通知工作人员。
总结:自动扶梯安全是“设计防得住、维保查得细、乘客用得对”的综合结果,机械防护是基础,电气保护是核心,定期维保是关键,规范使用是最后一道防线,乘客可通过查看电梯内的《特种设备使用标志》确认维保单位资质,若发现电梯带“病”运行,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安全无小事,多一分警惕少十分危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