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现实从来没输过,网上从来没赢过,一生好强的乾隆亏就亏在姓氏上

0
分享至

在中国帝王圈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论业绩乾隆能排进前十,论口碑却常常垫底。这位在位六十年的皇帝,创下了清朝国库存银的历史纪录,却被网友骂成 "败家子",主持编修了中国最大的丛书,却被指责 "毁书比修书多"。

明明让人口从 1.4 亿涨到 3 亿,养活了历史上最多的中国人,却总有人说他 "坐吃山空"。说到底,乾隆这辈子最大的 "黑料" 可能不是和珅,而是他那个爱新觉罗的姓氏 ——要是换成刘乾隆、李乾隆,估计早就被捧成千古一帝了。



账本不会说谎:从穷小子到财政大亨的逆袭

乾隆刚登基时,手里的牌其实不算好。雍正给他留下的国库存银只有 3396 万两,加上内务府的 712 万两,刚够国家一年的正常开支,说句 "月光族" 王朝也不为过。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 25 岁的年轻皇帝不仅没啃老,反而把家底翻了一倍多。到他退位时,国库存银飙到 6939 万两,内务府更是攒下 1215 万两私房钱,这成绩放在整个清朝都是独一份。要知道,他当政期间可不是没花钱 ——光是打 "十全武功" 这十场仗就花了 1.5 亿两白银,相当于雍正留下的四倍多,换成现在得是几千亿军费开支。

更绝的是,他还五次普免天下钱粮、四次普免漕粮,加起来免了 2 亿两白银,相当于给全国百姓发了六次 "红包",这操作在历代帝王里堪称 "宠粉天花板"。



说乾隆是 "败家子" 的,怕是没见过真正的理财高手。他的花钱方式从来都是 "花得多赚得更多",就像现在那些会投资的大佬,看似大手笔其实越花越富。

别的不说,光是江浙地区通过盐课和关税每年就能给朝廷贡献大部分的盐税和一半的关税,这钱袋子能不鼓吗?而且他生活还特别自律,一辈子写了四万多首诗居然没一个 "酒" 字,宫里宴会太阳落山就散场,从不开夜趴,比起那些沉迷酒色的皇帝简直是 "老干部作风"。

他对结发妻子孝贤纯皇后更是深情,皇后去世后写了无数悼亡诗,连江南美女的谣言都懒得传,这种 "专一帝王" 人设要是放在现在,绝对是娱乐圈清流。



最能体现乾隆治国水平的,是他解决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 "人口难题"。康熙年间全国人口刚过 1 亿,到乾隆六十年直接飙到 3 亿,五十年里翻了一倍还多。

要知道那时候没有化肥没有杂交水稻,能让这么多人不挨饿简直是奇迹。这背后是他大力推广红薯、玉米这些高产作物,还大修水利工程,光是每年固定的河工 "岁修费" 就有 380 多万两,占朝廷年支出的十分之一强。

就像现在的 "乡村振兴" 工程,花钱搞基建看似投入大,实则保障了粮食安全。据统计,乾隆晚期全国粮食产量达到 2088 亿斤,这个纪录直到近代才被打破,能养活这么多人口,这才是真正的 "盛世底气"。



热搜体质的帝王:南巡和修书的背锅日常

乾隆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 "热搜体质" 皇帝,一件事能被网友翻来覆去骂上几百年。就说那六次南巡,明明是 "基建狂魔" 的政绩工程,却被传成 "游山玩水找美女" 的八卦现场。

其实第一次南巡他就免了江苏、安徽、浙江三省 228 万两积欠赋税,相当于给这三个省的百姓还清了 "信用卡账单"。后面五次南巡又陆续免了一千多万两,加起来比雍正留下的家底还多,这种 "下基层发福利" 的行为居然被黑,也是没谁了。

他每次南巡都把河工当成头等大事,在洪泽湖、高家堰亲自勘查,花几千万两修堤坝疏河道,硬生生把江浙从 "水灾重灾区" 变成 "鱼米之乡",当地百姓怕是早把他供成 "河神" 了。



当然南巡也不是没缺点,每次带三千官兵、六千匹马、四五百只船,确实像个移动的 "豪华旅行团",花上百万两银子还滋扰民间,这点乾隆自己晚年都承认 "劳民伤财"。

但要说功过比例,绝对是七分功三分过,就像现在的大型工程难免有浪费,总不能因为这点问题就否定整个项目的价值。

何况他南巡还特别重视 "文化统战",给江浙士子增加科举名额,每次增录的生员相当于正常录取的四分之一,这招 "知识改变命运" 直接把前明根据地的文人变成了清朝铁粉,政治手腕简直满分。

至于说他去海宁探望亲生父母的谣言,纯属民间脑洞大开,要是真有这事,他怎么可能只住四次安澜园就走?



比南巡更冤的是《四库全书》这桩 "文化公案"。乾隆花十五年时间,召集数千学者编出这部 22937 卷的超级大典,相当于给中国文化建了个 "云端数据库",却被骂成 "借修书之名禁书"。

确实编书过程中销毁了一些 "问题书籍",但就像现在整理网络内容难免要过滤不良信息,总不能因此就否定整个文化工程的价值。

要知道当时很多古籍在民间都快失传了,全靠乾隆组织人力抢救,光孤本就搜了七八千种,后来《四库全书》里还辑出《旧五代史》这样的失传典籍,这种 "文化抢救" 功绩怎么夸都不过分。就像现在的 "非遗保护",总不能因为过程严格就说这是 "文化破坏" 吧?



最能体现 "姓氏双标" 的是对开疆拓土的评价。汉武帝打匈奴耗得天下户口减半,后人还夸他 "雄才大略";乾隆平定新疆花了三千多万两,却很少有人提这片 1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此纳入中国版图。

要知道没有乾隆的 "西域经略",新疆可能就成了外国领土,单这一项功绩就足以超过 95% 的帝王。同样是搞 "一带一路",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被吹成 "凿空之举",乾隆保障丝绸之路安全却没人点赞。

同样是修书,唐太宗编《群书治要》被夸 "文治昌明",乾隆编《四库全书》却要被挑刺,这双重标准背后,不过是因为他不姓 "刘" 不姓 "李" 而已。



历史评价的 "姓氏滤镜" 该摘摘了

乾隆的遭遇完美诠释了什么叫 "现实很骨感,网络很魔幻"。论实打实的政绩,他开疆拓土巩固了多民族国家,发展经济让国库翻倍,解决了亿级人口的吃饭问题,这些硬指标放在任何朝代都是 "绩优股" 帝王。

可就因为姓爱新觉罗,所有功绩都被打上 "异族统治" 的折扣,甚至连自律节俭都被说成 "虚伪作秀",这种 "姓氏偏见" 简直比现在的 "地域黑" 还严重。



看看那些汉姓帝王的待遇就能明白:汉武帝穷兵黩武晚年下罪己诏,照样是 "千古一帝";唐太宗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仍被夸 "贞观之治";明太祖杀功臣株连万人,还被赞 "洪武之治"。

换成乾隆,重用和珅成了 "晚年昏庸",闭关锁国成了 "保守落后",连写诗多都成了 "没文化",这种评价标准简直是 "双标到没朋友"。

其实乾隆的闭关锁国在当时是普遍政策,就像现在的贸易保护,而他的 "十全武功" 虽然耗钱,却保障了国家统一,这些都应该放在历史语境中客观评价。



乾隆最亏的不是没做成千古一帝,而是没生在一个不看姓氏的时代。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评价从来都不纯粹,民族情感、文化偏见都会变成 "滤镜",让真相变得模糊。但账本不会说谎,3 亿人口的生存证明了他的民生成就。

版图不会说谎,新疆的存在见证了他的开疆功绩。典籍不会说谎,《四库全书》的价值经得起时间考验。就像现在的 "顶流明星" 总会被黑,乾隆这位 "帝王顶流" 的差评或许会持续,但真正的历史功绩,从来不需要靠姓氏来背书。



说到底,评价一个皇帝应该看他给国家留下了什么,给百姓带来了什么。乾隆留下了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文化繁荣的大国,这就够了。

至于那些因为姓氏产生的偏见,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浪花,终究掩盖不了真实的功绩。或许未来某天,当我们摘下 "姓氏滤镜",才能真正看清这位 "一生好强" 的皇帝,其实早就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突然下架!男歌手演唱会取消,已在走退票流程

突然下架!男歌手演唱会取消,已在走退票流程

鲁中晨报
2025-09-16 15:39:12
已确认:全部关闭!退出中国市场

已确认:全部关闭!退出中国市场

中吴网
2025-09-16 22:31:40
5岁女孩被突然倒下的水泥杆砸中抢救无效去世,当地:多部门已介入调查

5岁女孩被突然倒下的水泥杆砸中抢救无效去世,当地:多部门已介入调查

极目新闻
2025-09-16 20:09:53
卫健委的这组数据,耐人寻味

卫健委的这组数据,耐人寻味

小萝卜丝
2025-09-17 09:54:40
扇孙女的恶奶奶自尝苦果:儿媳回娘家,儿子底细被扒,工作也黄了

扇孙女的恶奶奶自尝苦果:儿媳回娘家,儿子底细被扒,工作也黄了

子芫伴你成长
2025-09-16 17:25:02
热议!院长奖金系数3,科主任1.8,小医生才0.8!医生吐槽:我们院职领导能达5,且领导太多,医院难以承受!

热议!院长奖金系数3,科主任1.8,小医生才0.8!医生吐槽:我们院职领导能达5,且领导太多,医院难以承受!

梅斯医学
2025-09-17 07:54:20
导弹落在中国使馆800米外,中方罕见发大火,以色列要摊上大事了

导弹落在中国使馆800米外,中方罕见发大火,以色列要摊上大事了

南权先生
2025-09-16 14:40:04
中东大变局!已有40国响应,组建超400万大军,美以麻烦大了

中东大变局!已有40国响应,组建超400万大军,美以麻烦大了

兵国大事
2025-09-16 16:45:02
俄方亲口表态,北约已经实际参战,普京不再忍耐,谈判按下暂停键

俄方亲口表态,北约已经实际参战,普京不再忍耐,谈判按下暂停键

文雅笔墨
2025-09-17 10:27:25
打破惯例!鹿晗中断8年为关晓彤庆生,男方账号5分钟访问量破百万

打破惯例!鹿晗中断8年为关晓彤庆生,男方账号5分钟访问量破百万

扒虾侃娱
2025-09-17 01:11:06
被河南夫妇收养的“小黑妮”结婚现场直播带货,直播间被封,本人更新视频:结婚啦,以后就是大人了

被河南夫妇收养的“小黑妮”结婚现场直播带货,直播间被封,本人更新视频:结婚啦,以后就是大人了

鲁中晨报
2025-09-17 10:59:04
魔幻!舆论都在骂西贝,上海家长却在求西贝,宁愿让孩子吃预制菜

魔幻!舆论都在骂西贝,上海家长却在求西贝,宁愿让孩子吃预制菜

派大星纪录片
2025-09-17 10:47:00
为啥大型连锁餐厅不敢用活鱼?活鱼运输要加麻醉剂,想吃活鱼就等同于吃进了麻醉剂

为啥大型连锁餐厅不敢用活鱼?活鱼运输要加麻醉剂,想吃活鱼就等同于吃进了麻醉剂

爆角追踪
2025-09-17 10:46:33
重庆理工大学就“男留学生与女生住同一栋楼”致歉!称已搬离

重庆理工大学就“男留学生与女生住同一栋楼”致歉!称已搬离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08:46:10
3万亿投资砸向新疆,新疆即将逆天改命?

3万亿投资砸向新疆,新疆即将逆天改命?

枫冷慕诗
2025-09-16 19:24:27
突然怂了?意义仍然非凡!罗永浩:决定放弃!但若失踪,或被跨省

突然怂了?意义仍然非凡!罗永浩:决定放弃!但若失踪,或被跨省

瑜说还休
2025-09-16 07:36:57
“44秒31刀”,台媒曝台中残忍情杀案:17岁少年当众杀害前女友,已被逮捕

“44秒31刀”,台媒曝台中残忍情杀案:17岁少年当众杀害前女友,已被逮捕

环球网资讯
2025-09-17 10:30:22
内塔尼亚胡环顾世界,发现以色列只剩下一个朋友

内塔尼亚胡环顾世界,发现以色列只剩下一个朋友

上观新闻
2025-09-17 04:55:07
冲上热搜!查查你的支付宝,赶紧解除,有人被“偷”不少钱

冲上热搜!查查你的支付宝,赶紧解除,有人被“偷”不少钱

大风新闻
2025-09-16 17:59:07
女子散步误踩“化骨水”不幸身亡:危险化学品管理再敲警钟

女子散步误踩“化骨水”不幸身亡:危险化学品管理再敲警钟

新民周刊
2025-09-16 20:05:23
2025-09-17 13:15:00
老范谈史
老范谈史
专注历史知识,持续更新~
5119文章数 35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雷军公开小米17Pro最新设计:全新背屏设计可控制汽车

头条要闻

雷军公开小米17Pro最新设计:全新背屏设计可控制汽车

体育要闻

什么小火龙?申京已经是MVP水平!

娱乐要闻

官媒发文证实,李乃文再破天花板

财经要闻

曝匹克大幅降薪 员工还要进行"三观培训"

科技要闻

英伟达RTX6000D遇冷,中国大厂不买账

汽车要闻

唐DM-i智驾版175KM长续航版上市售价17.98万起

态度原创

艺术
数码
健康
手机
房产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数码要闻

小米推出米家户外多功能灯:IP66级防水防尘,众筹价 89元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手机要闻

vivo成6-8月冠军,小米第二,OPPO第三

房产要闻

当海口书包房卷向「未来」,这里的孩子和房价,都在高速超车!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