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曾经对十公主说:如果你是个男孩子,朕一定要立你为皇太子。
然而,他却把十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导致了十公主后半生住半边院子,过继孩子养老。
和珅不是乾隆养肥了留给儿子嘉庆用的“编外银库”吗?乾隆到底是什么心思,竟然把女儿亲手推到火坑里?
十公主的前半生真是受尽荣宠。
她在宫中的形象,非常像《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是乾隆的开心果。当然,她可不是乾隆在民间的“遗珠”。
但是,谁让她是乾隆65岁时才有的最小的闺女呢?不是“遗珠”,却是老蚌得珠!更是宠得不得了。
作为朝鲜最庞大的机密记录,《承政院日记》中对此记载得非常生动。
说乾隆对宦官们是非常严苛的。
关于严苛一事,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也有记载。乾隆为了给太监们树规矩,就在养心殿的龙书案上漫撒了三十六根“规矩草”。
每天太监洒扫完,都要检查,要求原样不动,一根都不能少。这就是“寸草为标”,意思是宫中的一样东西,一句话,一片纸都不能泄露出去。
所以,他对太监们是从来都不姑息,有了错就罚,动辄盛怒。太监们为了救自己的命,就常常在乾隆“多云要转雷阵雨”的时候,把十公主请来。
而乾隆一见十公主,什么气都没了,天开云散,乐呵呵的,太监们往往会得以减轻处罚。
因此,皇宫大内的人都摸清了规律,只要乾隆有啥“非常之举”,就赶紧“借”公主一用,往往公主一来,那就“一言一沮之”。
值得一提的是,封建王朝的妃嫔们,往往是母以子贵,可十公主的母亲惇妃汪氏却完全是母以女贵。
惇妃还是惇嫔的时候,乾隆一听说她有了身孕,立马就升嫔为妃,赏赐了无数宝物。
其实也不奇怪,乾隆本身就爱和他的皇帝同行们做比较,而且是什么都比,自称是“十全老人”。
大概,他是觉得十公主的出生,让他又多了一项可以夸耀的记录。故而十公主虽是个女儿身,乾隆仍然宠爱非常。
甚至,惇妃犯了错误,打死了一个宫女,也只是由妃降为嫔。不过既然德行有亏,那就不能亲自抚养十公主了,这算是比较严厉的惩罚了。
可不知是惇嫔教的,还是十公主真的离开母亲就伤心欲绝。总之过不多久,心疼爱女的乾隆只好又把十公主送回到惇嫔身边。
乾隆想闺女了,就只能去惇嫔那里去看,一来二去的,惇嫔很快就复位为妃。
然而,乾隆既然如此宠爱十公主,又为什么要把十公主许给和珅当儿媳,这不是害自己的女儿吗?
当时,十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
有种说法,和珅是乾隆养肥了留给自己的嘉庆的。所谓,和珅一倒嘉庆吃饱,这倒是维持了乾隆开创康乾盛世的明君形象。
但其实不值一驳。
要真是明君,能放纵和珅肆意侵贪吗?这纵容的可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相当于是纵容依附和珅的一群人的问题。
和珅又身居高位且身兼多重要职,那毁的可是大清的朝政江山。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十公主是乾隆最宠爱的公主,怎么会把她嫁给注定要被未来嘉庆收拾的和珅家呢?
有这样的父亲吗?事实上在乾隆看来,他是为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安排了一件他认为最好的亲事。
要知道,和珅本身就是个美男子。
他的儿子丰绅殷德那也差不到哪里去。更巧的是,丰绅殷德和十公主是同年生人,只比十公主晚生了半个月。
连丰绅殷德都是乾隆的“御赐”,寓意十分美好,大意是富裕福禄的意思。出嫁从夫,让十公主跟着丰绅殷德享一辈子清福,也是作为父亲最美好的愿望。
当然,乾隆也不会因为丰绅殷德相貌好就指婚,看的还是他的父亲,和珅。
指婚这事,发生在1780年,也就是十公主六岁的时候。
这一年,和珅立功了。
他和钱沣,随从刑部侍郎喀宁阿调查云贵总督李侍尧侵贪一案。在调查过程中,和珅有勇有谋,从李侍尧的管家入手,取得了李侍尧侵贪的一手资料。并把罪状向李侍尧的僚属公布,僚属们这才放弃抵抗,纷纷承认被迫结好李侍尧的罪状。
李侍尧案随之大白于天下,被判斩监候。
因此,乾隆认为和珅是能臣干吏,升他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处行走,一步登天,成为朝廷的重臣。
同年,就发生了乾隆把十公主指婚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的事。这既是乾隆给自己女儿找了个好夫家,也是笼络和珅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