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继位后,乾隆到底还留了几个儿子?他们都怎么过日子的?乾隆二十七个子嗣,成年的只剩下四个:嘉庆自己和三位存世的皇子。
乾隆最长寿,孩子又多,晚年儿孙零落,一下子就剩这么几位了。嘉庆继位后,对自己的这三位仁兄,究竟是放手一搏,还是保持距离?
皇八子永璇:从能登位的“候选人”到只求清闲的王爷
永璇是乾隆的嫡长子,可惜从小就树倒猢狲散。母亲是乾隆宠爱的淑嘉皇贵妃,乾隆对他原本寄予厚望。
可惜这位八皇子性情浮躁,行事荒诞。乾隆给他交过差事,哪里出个好结果?
“砸锅”还差不多。公文一交到他手,材料就丢三落四,奏折签名潦草,天子都要亲自改。
渐渐地,乾隆对他失望至极。年长的皇子,却只被封作郡王,难怪心里没底。
而此时,乾隆在挑继承人,偏偏永璇连根基都站不稳。较起身手矫健、文韬武略兼备的其他皇子,他唯一的“本事”就是喝酒。
每天摆桌宴客,一宴就是半日;深夜烂醉如泥,连自己屋檐都分不清。乾隆想:这要我上了皇位,下得了战场?
不可能。于是他对永璇彻底放弃。
可是换到嘉庆这里,不一样。嘉庆知道哥哥没斗争心,也没野心,只求清闲。
于是嘉庆给他的差事都是些闲事:管管吏员差停、整理皇室档案,不许他去插手重头大事。永璇乐得轻松,一人独占书房,偶尔下棋听曲,日子倒也舒坦。
不过也有高光时刻:和珅案发后,嘉庆要人审理此案,突然想起自己哥哥。于是他给永璇一个机会。
永璇拿到案卷,一字一句过目,再三核对文书。有人问他:‘二哥,这案子真能办好吗?’他只回一句:‘我偏要认认真真。’结果公开审讯和珅,抓住他贪污、挪用的铁证。
皇帝喜笑颜开,当场封永璇为仪亲王。
可惜荣誉背后,永璇还是原来的样子。
升了亲王,他更懒了,日夜接应王府侍从,偶尔微服出城,只为觅一家好酒馆,一杯下肚,又是什么都忘了。嘉庆见状,也没多怼。
大哥心地无害,于己为善。永璇后来活了八十七岁,几乎赶上乾隆,算是清闲过毕生。
皇十一子永瑆:书生气太重,拿下和珅却被革职
永瑆和永璇是亲兄弟,同母不同性。永瑆自幼聪慧,文采盖世,性如秋水,字如行云。
他的书法《成亲王帖》时至今日仍被收藏家争抢。乾隆最得意的,就是瑆哥这副才气。
本来,以为他会是继承人之一。乾隆在内,三封亲王,一封给永瑆,可见对他的重视。
可惜他太书呆子,论骑射不敢恭维,论处事又显迂腐。乾隆训斥过他好几次:“你这‘书生才子’,朝堂上耽搁了多少功夫?!”永瑆只低头作揖:‘回禀圣上,臣自当改进。’可下场依旧文弱。
嘉庆上位,却不疑心。反倒把许多重头活儿交给永瑆。
和珅伏法之时,嘉庆说:“瑆哥,此案就托付给你。”永瑆夜半开卷,逐一审阅贪腐帐目,甚至连和珅的暗账都查了个底朝天。
他把罪证罗列:挪用漕运粮米、私分盐法税款,证据确凿。最终,和珅伏诛。
嘉庆太满意,当场问他:“兄弟,你要什么赏赐?”永瑆只言简单:“只求一卷好墨,和一方砚台。”皇帝笑着给了他更重的官职——管禁军大臣。
没有功劳没赏赐,永瑆更是感恩戴德,却也承担了更大责任。
只是,到了晚年,嘉庆终于放不开猜忌。一次小规模军演,永瑆在演习中提出了几条不合时宜的战法改良措施。
嘉庆觉得他又是文人多想,忍不住发怒,当场革掉了他的官职,让他闭门思过。瑆哥回府,倒也自在,又画山水,又题诗卷,倒也难得清静。
道光三年,永瑆辞世,享年七十二。
皇十七子永璘:老来得子终难温饱一份清闲
永璘是乾隆老来得的幼子,母亲是心爱的孝仪纯皇后。原以为“令弟”能得二老宠爱,谁知性子没稳。
永璘一天琢磨的不是功名,就是如何发财,连自己口袋里的金两都嫌少。乾隆看他拦路敛财,闹出不少笑话,一怒之下说:“这孩子,若再不规矩,就当不得人子。”
嘉庆继位后,自有兄长风范。他既爱弟,又怕他胡来。
和珅案中,永璘也想沾光,天天跑到案头要报告。嘉庆让永璘别忙,自己安排。
案后分赏给弟弟一处宅邸。永璘喜出望外,直问:“兄长,这大宅要怎么住?”嘉庆笑道:“和珅儿媳是我亲妹妹,不好赶走,就将宅子一分为二,各住各的。”永璘搬进去,天天督促管事,怕漏财。
可那宅子大得很,他管不过来。
平日他又常闹出点小乱子:丢失马匹,打翻东厂文书,酒楼闹事……嘉庆也觉得无伤大雅,训一顿就算了。
可这桩桩件件,也让嘉庆对他多了几分无奈。
永璘下半生,更多时间花在花园、戏班和赌场。
嘉庆偶尔出宫,顺路看看弟弟。见他搭了鸳鸯戏台,又拉了几桌牌局,皇帝摇头叹息:“真是一时闲散,一世懒散啊。”嘉庆老人家比谁都清楚,这幼弟根本不可能成为接班人,也无须担心。嘉庆二十五年,永璘走完一生,终年五十五。
嘉庆对自己的三位存世兄弟,可谓仁至义尽。弟弟们或能干,或懒散,或才情过人,或酗酒无度,性格各异。
嘉庆没有大兴文字狱,也没大开杀戒。因为他知道,父命已定,江山已稳,兄弟们惹事搅局的可能性极低。
倒是通过这种宽容,稳住了皇族内部的平衡。有人说,嘉庆是“中庸之君”,但他留给后世的评语却带着点“无能”色彩。
可偏偏,没有他的这份宽松,清朝中后期恐怕更乱了。
所以,嘉庆继位后对永璇、永瑆、永璘的态度,既是手腕,也是智慧;既是仁义,也是权谋。
参考资料:
信息来源:[《清史稿·世宗本纪》]
信息来源:[《清宫档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