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前言
九月刚刚开启,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接连刷到三条令人感慨的消息: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知名人物相继离世。
其中最年轻的只有35岁,正值人生最该稳定发展的阶段;而最年长者则已93岁,可以说走过了完整而丰富的一生。
他们中,有人将一生奉献给表演艺术,塑造的角色至今仍深植观众心中;有人在学术与艺术领域深耕,为行业注入人文温度;还有人因特殊的生理状况受到关注,却始终与病痛抗争。
这三位横跨不同年龄与行业背景的逝者究竟是谁?他们的人生中又藏着哪些让人动容的片段?
黎宣:影坛传奇的谢幕
作为横跨多个华语影视时代的“活化石”,黎宣的离去虽在意料之中,却依旧令人唏嘘。
她于八月三十一日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年93岁,其女儿随后通过香港演艺人协会及《星岛头条》确认了这一消息。
前艺人杜兆津(杜少津)也在社交平台留言“愿师母黎宣一路走好”,寥寥数语,道尽业内与观众的不舍。
每当听到老一辈演员离世的消息,总让人觉得童年看过的老剧少了点味道,那些角色仿佛也随着演员的离去而变得遥远。
黎宣出身于电影世家,父亲黎民伟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母亲林楚楚也是知名演员,连侄女黎姿也是娱乐圈中颇具影响力的明星。
她自小在片场长大,对表演的热爱早已融入骨血,这种深厚的背景让她一踏入演艺圈便坚定地留了下来。
从默片时代到流媒体时代,从胶片拍摄到数码技术,她见证了整个行业的演变,并亲身参与其中。
这种伴随影视行业共同成长的经历极为罕见,也让她对表演怀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执着。
她塑造的角色,每一个都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大侠霍元甲》中的“霍母”,让无数观众回忆起自己的祖母。
还有《真情》中饰演的“阿家”阮文娟,将普通长辈的温情与生活气息演绎得淋漓尽致,仿佛就是现实中会遇到的亲人。
更难得的是,她从影多年,从未因私人事务耽误过拍摄。
如今有些演员因小事就请假,倒不是说他们不专业,而是像黎宣这样始终坚守岗位、将每一次演出都当作使命的精神,如今愈发稀少。
当下的娱乐圈追求流量与热度,作品节奏快、更新频繁,很少有人像她那样沉下心来打磨角色,陪伴行业稳步前行。
这种匠人精神并非过时的旧观念,而是作品能够长久流传的关键,可惜如今这样的坚守者越来越少。
徐福海:35岁的“山东巨人”
如果说黎宣的离去带着岁月的沉淀,那么35岁的“山东巨人”徐福海的离世,则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八月三十一日晚,抖音账号“世界第一巨人(张俊才)”发布消息,确认徐福海去世,并特别澄清:他真实身高为2.25米,而非网络流传的2.43米。
发布者还表示自己特意打电话核实死讯,以防止有人借身高造谣。
人已离世,仍有谣言四起,实在令人寒心。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他一生所承受的痛苦。
徐福海小时候和普通孩子无异,但十四岁那年身高开始迅速增长,一年能长高二十厘米。
旁人或许惊叹于他的身高,却无人知晓他为此承受了多少痛苦。
后来他被确诊为血栓性静脉炎,腿部严重溃烂,行动受限,原本梦想成为篮球运动员的他,就这样被疾病击垮。
2020年时,齐鲁公益联合医院曾为他提供免费治疗,出院时医院还特制了大号衣物与生活用品,家人一度看到希望,但病情反复,最终连基本进食都困难。
网络上曾有传言他患的是“慢性血管炎”,其实并非如此,而是血栓性静脉炎引发的并发症,这种病症在巨人症患者中较为常见。
试想,一个如此年轻的灵魂,每天却要忍受病痛折磨,连吃饭、走路都成奢望,换成谁恐怕都难以承受。
此前,他在抖音上小有名气,因“一顿能吃15个馒头”成为标签。
很多粉丝喜欢他,是因为即便腿脚不便,他仍常在视频中面带笑容,仿佛没有烦恼,但谁能想到,镜头背后他承受着多少苦难。
网友纷纷表达心疼,也有人谴责那些趁他去世继续造谣的人,认为这种行为实在不堪。
也有人表示,幸亏有短视频平台,让更多人了解他的故事,从而关注罕见病群体。
其实,他的乐观并非伪装,而是面对困境时的坚持,他深知难过无济于事,不如选择微笑面对。
短视频让他被看见,但仅限于被关注,要真正帮助像他一样的罕见病患者,还需要更多实际支持。
比如更优质的医疗资源、更可负担的药品,否则类似悲剧仍会不断上演。
徐福海的经历让很多人重新思考罕见病群体的困境。如今提起罕见病,大多数人只是耳闻,却未真正理解他们所面临的难题——稀缺的药物、高昂的治疗费用、以及来自外界的异样目光。
他算是幸运的,有公益组织援助,但还有更多像他一样的人,甚至连被关注的机会都没有。
他的离去不只是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更应唤起社会对这类特殊群体的关注与援助。
岛子:69岁的跨界学者
如果说徐福海的故事让人看到生命的坚韧,那么69岁的岛子,则让人感受到学术界失去一位良师的遗憾。
岛子于九月一号清晨在北京病逝,享年六十九岁,本名王敏,1956年出生于青岛。
他曾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后转入清华大学,并担任重庆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他培养出的学生中,不少已成为青年艺术评论家,为艺术圈注入新活力。
学界中既能从事研究又能培养出优秀学生的学者并不多,他的离世不仅意味着一位学者的消失,更意味着一位能传承艺术精神的引路人的离去。
其实,岛子去世前已有征兆,八月底网络曾流传一封他的紧急公开信,透露自己罹患白血病。
白细胞指数飙升,多个器官受损,进入ICU抢救时急需AB型血液,他甚至表示愿意以自己的系列版画作为答谢。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仍想着给予帮助者回报,这种文人风骨尤为可贵。
如今许多人遇事只会索取,而他即使身处绝境,仍坚持尊重他人善意,这种体面与风度实属罕见。
结语
九月伊始的悲伤会逐渐淡去,但他们留下的印记却不会轻易消散。
93岁的黎宣用一生诠释了表演艺术的温度,她塑造的角色将永远温暖观众的心。
35岁的徐福海虽饱受病痛折磨,却始终乐观,让更多人开始关注罕见病群体;69岁的岛子在诗歌与艺术世界中的探索,将在学生与学界中继续传承。
虽然他们已离开,但他们所坚持的认真态度与生活的韧性,仍会激励看到的人思考如何更好地工作、生活,这或许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也是他们留给世界最珍贵的遗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源:1. 中国新闻网2. 百度百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