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昨天发文说:“制药公司证明其各类新冠药物的成效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认为这些药物是拯救了数百万人生命的奇迹,但也有人不这么认为!鉴于疾控中心(CDC)正因这个问题而陷入分裂,我想要答案,而且现在就要。我看到了辉瑞等公司提供的非凡信息,但他们似乎从未向公众展示过这些成果。为什么不呢???他们转而进行下一项“研究”,却让包括卫生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和疾控中心在内的所有人都陷入争论,试图弄清楚制药公司在新冠相关工作上的成败。他们给我看了很棒的数据和成果,但似乎没有向其他很多人展示。我希望他们现在就向疾控中心和公众展示,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理清这一混乱局面!!!我希望“曲速行动”真的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出色”。如果不是,我们都想知道原因,以及为什么???感谢大家关注这一非常重要的事情!”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开炮了,这次瞄准的是制药公司和美国疾控中心,他一边夸耀自己看过制药公司的“非凡信息”,一边质问为什么这些数据不向公众公开,还强调要“立刻”理清混乱局面。
这话听起来很“特朗普”,急切、直接,还带着点抱怨,但仔细一想,这事儿背后可不简单,制药公司、政府机构和公共卫生政策之间的纠葛,加上特朗普本人过去一些有争议的言论,让这个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特朗普对制药公司新冠药物成效的追问,让人想起他过去大力推荐羟氯喹的事情,2020年疫情期间,他多次公开宣传羟氯喹是“游戏规则改变者”,甚至自称服用该药预防新冠。
但科学界对此并不买账,《柳叶刀》的研究表明,羟氯喹不仅对新冠无效,还可能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特朗普的推广引发了一些民众盲目跟风,甚至有人误服鱼缸清洁剂导致死亡。
尽管后来美国FDA撤销了羟氯喹用于新冠治疗的紧急授权,特朗普至今仍坚持其早期有效的观点,这种坚持与科学共识的背离,反映了他在公共卫生问题上的一贯风格,重视个人直觉和舆论效应,有时甚至超越科学证据。
特朗普此次发文提及制药公司“未展示成果”,可能与这种背景有关,他看到的“很棒的数据”是否经得起科学检验,是问题的关键。
制药公司如辉瑞在新冠疫苗和药物研发中确实取得了进展,但透明度一直受质疑,例如,“曲速行动”推动了疫苗快速上市,但部分决策过程被批评为政治化。
特朗普要求立即公开数据,表面上是为了澄清争议,但也可能意在转移注意力,当前美国疾控中心内部关于药物成效的分歧,与美国政治极化有关。
卫生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等人卷入争论,进一步凸显了政府机构与科学界之间的紧张关系,特朗普急于要“答案”,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对官僚流程的不耐烦,但公共卫生决策需要严谨评估,不能仅凭个人意愿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对制药公司的态度看似矛盾,他一方面肯定其“非凡信息”,另一方面质疑他们不公开成果。
这种矛盾可能源于其商业背景带来的对私营部门效率的欣赏,以及对政府机构低效的不满,但制药行业本身利益复杂,通过政治献金、游说等方式影响政策,例如在药品定价问题上与政府博弈。
特朗普此时发声,可能试图利用公众对制药公司的不信任,为自己塑造“推动透明度”的形象,同时回避自身在抗疫中的争议,回顾特朗普抗疫时期的表现,反科学倾向明显。
他淡化疫情严重性,忽视专家建议,甚至提出注射消毒剂等荒谬想法,这些行为导致美国抗疫混乱,确诊和死亡病例高企。
此次发文,他虽未直接否定科学,但强调“很多人说”和“个人看到的数据”,仍带有绕过科学论证的倾向。
特朗普要求制药公司立即公开数据,短期内可能加剧公众对疫苗和药物的疑虑,如果数据披露不完整或解读片面,会进一步削弱信任。
美国疾控中心等机构本就因疫情中的表现受批评,新一轮争论可能影响其公信力,长期来看,此事凸显美国公共卫生决策受政治干预的深层次问题。
抗疫需要科学引领,但特朗普式的急切诉求可能助长反智主义,阻碍有效应对,对中国而言,美国内部这类分歧提醒我们,疫情防控必须坚持科学原则,避免政治化。
特朗普的推文总能在舆论场掀起波澜,但公共卫生问题需要的是踏实严谨,而非社交媒体上的喊话,只有基于科学和透明度的决策,才能真正服务于公众利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