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40%:“毫不重要”的中职世界

0
分享至

以下这篇报道是关于我们国家15到18岁之间大约40%的少年:他们在完成义务教育后,没去上高中,上了“中职”。更确切地说,这篇报道是关于“消失”的40%——一个如此庞大的群体,近15年的入学人数总计超过1个亿,然而生活中、媒体上,我们很少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听见他们的声音。

我们的世界,我指各位保有阅读习惯、常常浏览媒体的读者们的世界里,是985、211、留学、“鸡娃”、“内卷”充斥讨论空间,似乎上大学甚至上重点大学就是主流的人生轨迹,上普通高中更是应有之义,少有人了解早早脱离这条轨道的40%,他们正经历什么,毕业后去哪儿。今年夏天,“北京将实行5:5普职分流”的消息引发了家长们的焦虑,虽然后来被证实是谣言,但在全国,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在内的多省市已基本达到“大体相当”的水平。

而“中职”,也就是全国共9896所中等职业学校,撑起了近另一半、却近乎失语的世界。它包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

我在北京长大,身边同龄人中只有两个初中同学去了中职,中考后就断了联系。必须承认,我对中职所知甚少,唯一的印象来自那时大人们的训诫:不学习,以后就要去职校,跟“坏孩子”混在一起。于是我在潜意识里一直认为,上高中还是上中职,唯一的因素是成绩,上中职都是因为自己不努力。

但在关注这个选题后,一些新的信息涌了进来,每一条似乎都牵涉到此前我从未想过的问题:

统计显示,我国70%以上的职校生来自农村;

19岁的李先莹是我访谈的第一位中职毕业生,电话里,她这样讲述自己上中职的缘由:

她生在安徽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中考前从没走出过村庄,村里不重视学习也没人向她们解释中考的意义。她们对初中的下一环是什么没概念,每天放学后先干活,闲下来就玩,也不写作业。直到中考那天第一次到县城,看到横幅上的励志标语她才明白“原来高中是要考的”——这个听来是天方夜谭的故事,算不上普遍,但就在5年前真真切切发生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周集镇的一个村庄。故事的结局是考试结束后,老师对大家说:你们要毕业了,咱们学校应该没有人能上高中。

因为这些,我第一次真正把环境、背景乃至更多成绩外的因素和“上中职”联系在一起,意识到我所熟知的外界评判或许并不公正。那句“原来高中是要考的”也总是突然跳出脑海,提醒我对“40%”处境的理解有多匮乏。

这些上了中职的少年是谁?如果不“学习”,他们在一所学校的三年在做什么?他们怎么“消失”了?为弄清这些,2021年7月,我来到Z校,广东顺德的一所中职。


入学零门槛

这里没有竞争

“眼神里面没有了东西”

顺德位于广东省南部,是佛山的一个区,也是个低调的富庶之地,连续8年排在全国“百强区”第一。这里夏天热得发闷,老街上混着潮湿的气息和双皮奶的香,路人慢吞吞走过散落的旧房和小商铺,身旁的狗也一脸懒散。但在5公里之外,顺德有作为工业重镇的另一面。“珠宝名镇”伦教镇的一条街上密密麻麻列着一众珠宝厂,天黑后流水线继续,外面却人烟稀少,静谧漆黑,楼顶高立的白色百叶厂牌一道道线条分明,一翻一合,像一张声明着工业秩序的森然的脸。

Z校就在伦教镇,距离珠宝街车程3分钟,顺势主打珠宝专业。我到时是暑假,学校里空空荡荡、正在装修,不过单看外观——红砖白顶的教学楼,门口两列高大的棕榈树——和一所普通高中没什么不同。门口站着带我参观的王老师,他40岁出头,穿着横条polo衫,平头,圆脸上一双大眼睛。他的话不多,常常沉默地走在我前面,自带一种干部式的权威,碰到其他老师,也像干部似的对他们点头打招呼。

王老师告诉我,Z校在顺德算一所好学校(13所中职里排第三)。他带我走进实训室,巨大的机器轰鸣声瞬间将我们包围。暗绿色地面上两侧分列着20多台庞然大物,深蓝底座白色的“箱”,好像太空舱,王老师介绍,这是机床,用来制造机器的机器。出门到大厅,墙上贴着十几个学生的照片和简介,他们都在省技能大赛中获了奖。

和全国大部分中职一样,Z校入学零门槛,完全不需要竞争:不限分数和户籍,免学费,只要求有初中毕业证。这里的生源背景也接近全国平均状况:每届1000多个学生里,10%是小工厂主的孩子,接送的豪车停在校外,他们“不需要考大学”,毕业后就帮家里管厂子;而那90%,来自农村或城市底层家庭,很多曾是留守儿童。

你在Z校的三年是怎么过的?我向每一个学生都问了这件事。在我的想象中,中职生活近似于人们口中的“逃课抽烟喝酒打架”,很“社会”,让人有点害怕;但同时,那种生活也有点浪漫——脱离了应试教育的青春可能更自由,比高中生埋头做题的三年要潇洒。


谭俊宝

谭俊宝是我见到的第一个学生,几天后,我意识到他也是几个学生中唯一和我的固有认知沾点边的——他确实爱逃课。他生在广州番禺的一个村庄,21岁,爸爸开挖掘机,妈妈做保育员,很小时就随父母来到顺德,3年前从Z校数控专业毕业。见面那天他穿着T恤短裤,露出极细的四肢,戴圆框细边眼镜,厚刘海在眉以上,整个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21)还要小几岁。跟他说话你隔5分钟就要笑一次——说到某某他就要模仿人家的腔调,提到某个重要时刻他就“腾”地站起来要给你演一遍。高兴时他经常蹦着走路,仿佛脚下安了弹簧。

他眉飞色舞给我讲他的逃课技巧——他能在课上溜走再在下课前溜回来。上实训课时他故意站最后一排,躲在机床后,盯着巡视老师的一举一动……抢在老师背过身的一霎那!他从后门冲出去了。回来时他又盯着门缝,等老师转身时再溜进来。

逃课期间,他在学校里“看风景”,去小卖部买辣条和鱼豆腐。有段时间他当副班长,还有个逃课借口是“办公务”——出校门时他亮一下“工作卡”,然后就去附近网吧玩一下午。

不过,谭俊宝说他逃课最远只去过网吧。他没喝过酒不会打架,从没想过去“泡吧”。但他认为,跟班上其他人比,他算“生活丰富”的——绝大多数学生不逃课,按时按点坐在教室,但很多人也不听课,“有人睡觉,有人聊天”。

“约架”是 Z校学生少有的激动时刻。谭俊宝从没打过架,有天也情不自禁跟着约架的队伍走了,走在一群目标一致要大干一场的人当中,他说那感觉真难用语言形容,“你就感觉整个人活起来,整个状态是精神抖擞”。

到了小公园,两拨人一见面就迅速“交涉”和解了。不过,这并不影响第二天大家还为此激动。“@#¥%%%***@&!”一直讲普通话的谭俊宝突然声调高亢,说了一连串粤语。说完他解释,这段话大意是“昨晚xx一见我就怂”。第二天两拨人都会这么讲,两边各一圈人围着听,谭俊宝觉得这时候同学们最精神。

课余时间,谭俊宝做过很多兼职。其中一学期,他利用午休两小时去校门口的面馆端盘子,换来老板包午饭并给他一天20块。由于端盘子太累,下午课上他会一直睡过去。

他很自然地解释:因为爸妈一周给100,只够吃食堂,但他还想跟同学去吃炸鸡、买饮料。从小他看着开挖掘机的爸爸不停买特别便宜的东西,买回来就坏了,再自己修好,这让他对钱极为敏感。

上学期间打零工是很多学生的常态:发传单、餐厅服务员、酒店服务生、工厂流水线……谭俊宝的同学刘丽蓉说起这些兼职,像是回忆一场场快乐的游戏。“不用在家里做饭了。”她说,她把赚的钱都用来买零食了,“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分享”。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份房地产公司的兼职:十几个人穿着印有公司logo的衣服在街上排队走,“像游街那种”,从伦教走到大良,从早9点走到晚6点,一路不准停,只有午饭时能休息1小时。她走了3天,一天80块。

“很锻炼人,锻炼了身体”,她用一种无比怀念的语气说道。


刘丽蓉

丽蓉今年19岁,是个胖胖的圆脸女孩,梳低马尾,有一份让人舒服的平实。不过,她的表情总有点苦闷,嘴角总是垂着。去年毕业后她一直失业,说到这事她就丧着脸:“找工作好难”、“太难了”、“我已经躺平了”。偶尔她也会憨憨地笑,几秒后就又恢复了下垂的嘴角。

她是谭俊宝口中的绝大多数——从不逃课,老实到连“约架”的事也没听过,顶多在课上睡觉、玩手机。她最常刷抖音,这是她看新闻的主要渠道。我问她看不看微信公众号,她说她一般只看本地号,“我们这个小镇上每天发生什么,都能在号上看到”。

中职不留作业,5点多就放学了,但丽蓉并没有更多时间刷手机了。放学路上她常接到妈妈的电话,让她买些菜回来,到家后她要帮妈妈做饭、收拾、拖地、洗衣服……干完活才有自己的时间。她家没电脑,晚上她和上小学的弟弟一起在客厅看电视。她爱看大女主剧,比如赵丽颖演的《花千骨》和《楚乔传》,讲一个女孩如何“一开始很惨,后来很厉害”。

“那时候沉迷这种女主很厉害的,就觉得很羡慕她,很羡慕她能成为一个很厉害的女性”,她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也喜欢里面的男性角色,我们霍建华那种”。她承认自己也有喜欢的男同学,但都是暗恋,只要发现对方喜欢别人就会立刻放弃,“觉得自己配不上别人”。


陈伟廷

陈伟廷说,从小到大,爸爸几乎只对他说两句话:第一句,“你作业写完没有”;第二句,“写完来帮我干活”。他从小学二年级就要干五金店的活了。经常是他和同学约好出去玩,爸爸让干活,吵架后他就离家出走,晚上睡公园,白天去超市试吃,从小学到初中重复过很多次,最长七天,每次都以爸爸到公园拉他回家而终结。但爸爸从没道过歉,“找到就找到了”。

在他的记忆里,妈妈是世界上对自己最好的人,但他对妈妈的记忆非常稀薄,只剩下留守时妈妈骑摩托车回来发出的声音了。7岁时,奶奶和妈妈相继去世,他从潮汕到了顺德,每天坐床上哭,爸爸在一边看着不说话,每天他哭到困了就睡着了。

“那之后我都没有再哭过了”,他说自己不爱思考也不爱记事,发生过的事他都不想再去想。


他们毕业了去哪儿

进厂不如送快递和卖奶茶

HR说中职生只能服从规则

Z校毕业后,谭俊宝升入一所成人大专,学幼教专业;陈伟廷也升了大专,今年毕业后进入一家模具厂做质检工作,月薪约5000元;刘丽蓉做过电话销售、进过电子厂,目前待业中。

职业教育理论上应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但现实是,在珠三角,多数中职生毕业后不愿进厂。工厂管太严、环境差,还不如送快递、在奶茶店打工更能自由支配时间,学生们说。

过去几十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主要靠大量廉价劳动力,靠的是无数双手,无数双并不需要掌握技术的手。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业升级迫在眉睫,据统计目前存在2000多万高级技工的缺口。但那架要爬十多年的,从中职到产业的梯子还没有搭好——

要在学校打好基础,毕业后还要在岗位上继续提升技能,才能成长为一个高技能人才,既而胜任一份真正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资料显示,一个初级工成长为高级技师最快需要12年,而一个焊工的技术提高与经验成熟期平均在 18 年以上。

还有一条路是升学。2020年,广东省中职升学率是36.83%。这个数字在Z校要更高,大概是70%。近年来,国家鼓励中职升学, 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人,2020、2021两年扩招200万。那之后,王老师说他再没见过一个学生考不上了——总分450,考80分也上了民办大专。

但丽蓉并没有选择升高职或大专。她说,“我学了三年(中职),没有提起任何的兴趣,感觉非常无聊和枯燥。”这让她觉得再上大学是“浪费时间”,不如尽快找个工作积累社会经验。同专业的学姐上了大专,告诉她大专教材和中职是同一本,让她更坚定了没必要升学。

社工张密认为,提倡升学究竟能解决就业还是带来学历贬值(比如,从中职生去流水线变成了高职生去流水线),这是一个转型期暂时没法判断的问题,还有待观察。而她访谈的33个中职生,极少有人能坚持一份工作达到一年,哪怕是已经毕业了10年的学生,还在不停流动。大家对自己想做什么始终不清晰,只想着“钱更多,还相对自由”。

丽蓉用一种饱经沧桑的语气为自己总结:“我现在经过这么久的游荡,还有这么迷茫的一段时间,今天我想明白很多事,我已经想好了先赚钱,以后开一个小店,跟我的朋友一起创业。”

临别时在窄巷,她从电动车前袋掏出一个苹果、一个梨、一个桃子,说是妈妈摊上的,叫我一定要收下。最近她在考虑邻居的建议——去卖冰沙,因为水果是现成的。


丽蓉和她的小电动车

不过,她还是更想和文丽开麻辣烫店。说着她的眼睛亮了一下。接着她有点兴奋地说起她和文丽都爱吃麻辣烫、她们开了麻辣烫店就能赚到第二笔钱、麻辣烫店会成功的,因为“比较快捷方便,大家也都喜欢”。


我找到了老师口中最成功的毕业生

月薪过万可以穿鞋的人

他说工人就是没有灵魂的机器

每当我和Z校的王老师讨论到学生的前途,每当我向他讲述丽蓉、陈伟廷们的处境,他就会举一个优秀毕业生的例子来论证“发展主要看个人”。韩老师介绍我认识了陈子川,称他是老师们眼中近几年发展最好的毕业生。

陈子川1997年生,5年前毕业,学的是Z校的王牌珠宝专业,而且出自集中了全校最好资源的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每年从高二的300多名珠宝专业学生中招收十几人,这道筛选实际上筛的是上进的愿望和肯吃苦的决心:进了工作室就不再上课,早7点半到晚9点都在里面跟着师傅做学徒,一周只休息半天。由于太苦太累,多数学生并不想去,报名的大多是家境更困难、独自来顺德上学的外地生。

我和陈子川在顺德的一条街上碰了面。他看上去明显和其他学生很不同,更成熟、更“社会化”,举手投足间每个动作都透着沉稳。我们走进一家奶茶店,他伸一下手以示“请”。点完单,他立刻抢着付了钱。

随后我得知,他是“世界技能大赛”银牌得主,如今在周大福做高端首饰。

陈子川常被各职校请去做“励志演讲”,不过,他并不把自己的经历简单理解为“励志”。他是广东肇庆人,父母身体不好没工作,他一个人来顺德上的中职。“成功”的第一步或许是运气——他恰好选了Z校的王牌专业。

然后,带着“一个人跑这么远一定要学到本事”的心情,他又选择进了工作室。他做首饰有天分,甚至是工作室里极少见的真正热爱做首饰的学生:他说小首饰是能传达情感的。他给妈妈做了很多戒指,其中一个是两个弯的,戴在手上就像个笑脸。

三年后,他毕业了,和工作室的6个同学进周大福做学徒,每月工资到手只有1000元出头(这个数字比中职毕业能找到的多数工作都要低),要付房租和早晚饭,活下去都很困难,也不知何时能转正。5个同学陆续走了,他也想过换工作,去考察了做珠宝的小公司,发现那里工资高得多,但代价是学习资源差。这时他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中选了后者,反复告诉自己熬下去一定能等到好转的那一天。为了真能熬下去,他再一次比别人更能吃苦还更有头脑,白天做学徒,晚上在家做小首饰,一件卖出几十块,每月能多挣1000元。

两年后,他转去做能送到拍卖行的高端首饰了——拿到倒模后,三四个人一起做调试,“类似拿到零部件后组装成一部手机”。陈子川说,这份工作虽然也是流水线性质的,但“有想法、有思考”。

一年后,他又参赛拿了奖,伦教镇给了他10万元奖金、一套免20年租金的“人才公寓”。现在他月薪一万多。

这是个集齐了天赋、勤奋、运气、眼光和信念才终于登上一座小山峰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我能理解陈子川为什么说这一切不只是“励志”。不过,他看起来的确走出了一条对中职生来说可行的路:选对专业、努力做最好的学生、毕业后再有耐心坚持到晋升,就能打开一个新世界。

受陈子川的启发,徐晓梅毕业后升入深圳一所大专继续学珠宝,今年大专毕业后到一家珠宝公司做批发商导购,月薪3000元,最近又跳去一个“46天零基础打造珠宝工艺师”(她坦言“这不太可能”)的项目做培训师,加入了“割韭菜”致富路。

她正准备参加技能大赛,盼着像陈子川一样拿名次。要是能当选“全国技术能手”,就能在深圳申请认定为地方级领军人才,申领200万元的认定奖励。她说,这是她能想到的职校生唯一的上升途径。

现在,陈子川也有自己的焦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规划才有效。他想考专升本,因为不懂3D技术迟早会被淘汰;听说有人做翡翠直播赚了大钱,读本科好像又不太值了;他计算着年龄:本科毕业就26岁了;他希望自己未来能做个设计师,但现在的工作本质上还是集体劳动,且9点才下班,没时间做自己的作品……

“我做这个职业可以说是很卑微。怎么说呢,说得高尚一点,叫工匠。”陈子川说。

他开始反复强调,自己现在的工作是有思维含量的,和流水线工人不一样。他又说不喜欢“工人”这个词,希望别人称呼他“工匠”。

我问他这两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

“工匠”是有思想的,他想了想,接着说:“工人就是没有灵魂的机器”。

(文章中的人名均为化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西游记》沙僧扮演者刘大刚先生因病去逝,剧中数位演员已永远离开

《西游记》沙僧扮演者刘大刚先生因病去逝,剧中数位演员已永远离开

潇湘晨报
2025-11-07 18:49:54
全运会乒乓球:8强大名单出炉4席!陈幸同3:0,2大世界冠军被淘汰

全运会乒乓球:8强大名单出炉4席!陈幸同3:0,2大世界冠军被淘汰

国乒二三事
2025-11-09 06:43:50
强烈建议:今后所有的乒乓球比赛,禁止球迷到现场观看比赛和加油

强烈建议:今后所有的乒乓球比赛,禁止球迷到现场观看比赛和加油

杨哥乒乓
2025-11-07 19:45:29
37岁毛晓彤出席线下活动,她的皮肤白皙,脸蛋圆润,看着像25岁

37岁毛晓彤出席线下活动,她的皮肤白皙,脸蛋圆润,看着像25岁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09 11:41:20
陈布雷得知地下党女儿被捕,竟要求毛人凤立即枪毙,此举反救她一命

陈布雷得知地下党女儿被捕,竟要求毛人凤立即枪毙,此举反救她一命

宅家伍菇凉
2025-11-06 10:05:03
8年给瘫痪父亲换了4个保姆后,我得出一个结论:不能对保姆太好

8年给瘫痪父亲换了4个保姆后,我得出一个结论:不能对保姆太好

小马达情感故事
2025-10-27 19:45:03
女子北京缴十多年社保,却被告知不能在北京退休,官方:超龄了

女子北京缴十多年社保,却被告知不能在北京退休,官方:超龄了

渔夫说事
2025-11-08 16:35:03
为什么要坚定加入CPTPP呢?因为WTO组织已经被玩坏了……

为什么要坚定加入CPTPP呢?因为WTO组织已经被玩坏了……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5-11-07 14:42:30
红杉资本“掌门人”突遭罢免!“这是‘起义’”,知情人士:他的情商与智力并不匹配!华裔大佬上位,公司进入“双话事人”模式

红杉资本“掌门人”突遭罢免!“这是‘起义’”,知情人士:他的情商与智力并不匹配!华裔大佬上位,公司进入“双话事人”模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9 00:42:04
马斯克霸气回应特朗普:搞政治我不行,搞商业和科技你不行

马斯克霸气回应特朗普:搞政治我不行,搞商业和科技你不行

新浪财经
2025-11-08 14:33:35
拜仁内部:凯恩比莱万更有团队观念!凯恩

拜仁内部:凯恩比莱万更有团队观念!凯恩

古村拍晒秋
2025-11-09 11:31:12
郑丽文、马英九,最新表态

郑丽文、马英九,最新表态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8 08:12:11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法老不说教
2025-11-06 20:45:28
李承德为老婆胡杏儿庆祝生日,手腕金镯抢镜,满满的幸福味道

李承德为老婆胡杏儿庆祝生日,手腕金镯抢镜,满满的幸福味道

陈意小可爱
2025-11-09 09:52:02
薄一波晚年反省,当年不该支持此人上台,他给国家带来大麻烦

薄一波晚年反省,当年不该支持此人上台,他给国家带来大麻烦

扬平说史
2025-11-06 20:22:42
开拓者内线丢74分!3大中锋1个累了2个没用,4连弃用杨瀚森成败笔

开拓者内线丢74分!3大中锋1个累了2个没用,4连弃用杨瀚森成败笔

嘴炮体坛
2025-11-09 11:51:06
上海父母状告儿子儿媳,小夫妻崩溃落泪!儿媳:早知如此,我不会嫁!

上海父母状告儿子儿媳,小夫妻崩溃落泪!儿媳:早知如此,我不会嫁!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4 14:45:37
网红:我怀上了德佩的孩子,但他不正面回应还给我找了名律师

网红:我怀上了德佩的孩子,但他不正面回应还给我找了名律师

懂球帝
2025-11-09 10:33:47
V3星舰首发者瞄准2026年1月

V3星舰首发者瞄准2026年1月

三体引力波
2025-11-08 18:22:22
马科斯通告全球,菲律宾扬言 “无外援能坚守”,三天暴雨冲垮防线

马科斯通告全球,菲律宾扬言 “无外援能坚守”,三天暴雨冲垮防线

星辰夜语
2025-11-08 19:53:18
2025-11-09 13:28:49
二胎妈妈圈 incentive-icons
二胎妈妈圈
二胎相关咨询和育儿知识
2542文章数 3070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教育部正式发布2025-2028学年中小学生竞赛活动“白名单”

头条要闻

网友称小米一个电器领域就能把格力"干掉" 王自如回应

头条要闻

网友称小米一个电器领域就能把格力"干掉" 王自如回应

体育要闻

梅西1v4单挑 29分钟双响!年度44球20助

娱乐要闻

《繁花》剧组又回应了?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上涨0.2% C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教育
时尚
手机
房产
数码

教育要闻

这道小升初几何题并不难,却难倒了大部分考生

五十多岁的女性秋季别瞎打扮,这3个技巧实用还时髦,快收藏

手机要闻

中国品牌手机在拉美市场卖爆,市占率已超 60%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数码要闻

天马携多款Micro-LED透明技术亮相进博会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