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九月 ,秋 像一只大手,拂过苍茫的原野、寥落的村庄、嘈杂的城镇。“立秋”这一天,天气便不再溽热难耐,一早一晚,风开始有了凉意。这凉意先是试探性地掠过树梢,继而大胆地穿过窗棂,最后径直钻进衣袖,向人们宣告时节的更迭。
我的童年在外祖家度过,那里多山地,最喜欢秋天和大人一起去山上“收秋”。天高云淡,雁阵南飞,秋天的田野是最丰盛的宴席:
山丁子红得透亮,野酸枣藏匿于荆棘之间。大人们在田间俯身劳作,有说有笑,孩子们在田埂上奔跑嬉戏,裤脚沾着泥土,手里捏着野果,秋风裹着高粱的醇厚、玉米的清甜——那是一种镌刻在童年时代的秋日印记。
往事不可追,三十余载倏忽而过,小山村是再也回不去的过往。半个甲子如云烟过眼,再看秋时,眼底已添了许多沧桑。每次路过那道熟悉的山梁,总不免感慨唏嘘物是人非。今又到“收秋”时节,梯田间已见有人在俯仰忙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始终以最朴素、最原始的方式,向众生昭示着天道的威严与恒常。
想起文人墨客对秋的咏叹。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之冠”,他一生漂泊,老病孤愁,顿挫的诗句让后世每一个秋天都染上了沉郁的底色。
刘禹锡则一反文人悲秋之态: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诗成于他参与革新失败、被贬朗州之际。人生得意之时骤离庙堂,丝毫不见消沉,“诗豪”的字里行间是挣脱俗见的畅快释然,一个“排”字极具画面感,将秋日晴空点染得舒朗豪迈。
二百余年后,一位宦海老人在《秋声赋》中写下:“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他就是欧阳修。位极人臣、名动天下,经宦海浮沉、尝政海之险,或许,在权力漩涡中亦深感疲倦。秋在他笔下内化成了心灵的悲鸣与悚然之音——显赫如他,亦逃不过忧劳损心、岁月摇落的命运。于是,秋不再只是节候,而成了一种更深沉的、来自生命内部的叩问。
秋本无意,悲欢皆由心生。不惑之年,行走至人生的秋天,突然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重量。
这是一个生命开始结实的季节。看秋风扫过层林,万物在凋零中露出本真、浮华尽褪。偶尔登高望远,天地为之一开。那些青春年少时百思不解的困惑,竟在这个澄明的季节豁然开朗。不会为花开而欣喜若狂,不再为雨落而莫名惆怅;不会纠缠虚名浮利,不再困于无谓争执;有回望来路的底气,也有走向远方的从容——这本身已是岁月最好的馈赠。
人生就是一场永恒的“春种秋收”,种什么便得什么,一切皆有因果。
走过的每一条路,无论平坦还是崎岖,都在脚下刻下印记;历经的每件事,无论顺遂还是坎坷,都在心里沉淀成智慧;遇到的每个人,无论相伴还是别离,都在生命里留下温度。
秋是冷静的旁观者,是慈悲的引路人,它让万物各得其所,也让众生看见自己。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四季轮回有序,管你是平头百姓还是将相公卿。
乡姐原创图文,独家刊载,抄袭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