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里的菌种培育到生产车间的生物反应器,从田野间的生态肥料到超市里的生物基塑料产品,生物制造正在悄然重塑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点名生物制造,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此前,我国已连续多次在国家顶层设计中明确提及生物制造。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其明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其打造为“新增长引擎”……可以看出,我国对生物制造的重视程度正日渐提升,发展决心也不断增强。
作为一个兼具战略性和颠覆性的领域,生物制造为何受到如此高度重视?它又将如何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守护国家安全并引领绿色革命?
各国竞相布局:生物制造成为全球未来竞争新阵地
从国际竞争角度看,生物制造已成为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的新焦点。
近年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将生物制造视为未来竞争的核心驱动力,从国家层面加强产业规划和支持力度。美国推出“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欧盟发布《与自然共筑未来:推动欧盟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发展》,日本出台《生物战略2024》……各大经济体竞相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旨在抢占全球生物经济制高点。这意味着,生物制造不仅涉及科技竞赛,更关乎国家战略竞争。
业内专家表示,生物制造在航空航天、医疗健康、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为解决能源和资源短缺、改善人类健康、保护生态环境等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认为:“生物制造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能否成为制造大国的战略制高点。”
当前,我国在氨基酸、人工合成淀粉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在原创菌种开发、精密生物仪器等领域仍需突破。生物制造的创新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掌握主动权,竞逐新赛道。
赋能产业变革:生物制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引擎
从产业发展的维度看,生物制造正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动能。生物制造可广泛应用到医药、农业、化工、能源、材料、食品等多个行业领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动力,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大有可为。
在化学品方面,平台化合物丁二酸生物法路线与石化路线相比,成本可下降20%,二氧化碳减排达到90%;在新材料方面,生物制造可将玉米等植物中的糖直接转化为尼龙生产中的关键原料,解决传统石油提取尼龙存在的成本高、污染重等问题;在食品方面,生物制造可以直接定制和改造活体微生物,使其更专注于特定、健康的食品成分生产,应对天然微生物营养素含量不足、潜在不良特性等问题……在诸多行业应用中的性能优势和成本优势使得生物制造具有巨大的产业化前景。多名行业专家认为,生物制造具有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到2030年,生物制造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全球工业生产总值的35%。
改变生活方式:生物制造为绿色生活提供新动力
尤为重要的是,生物制造正悄然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
生物基聚酯材料做成的服饰箱包、生物基塑料制成的可降解餐具、生物发酵生成的化妆品原料……生物制造消费品已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些产品不仅性能优越,更具备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优势。可以说,生物制造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路径。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预测,到2030年,生物制造每年可为全球减少10亿至2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不可否认,现阶段生物制造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非粮生物原料短缺、底盘菌种自主率不足、技术转化效率有待提升等。需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技术探索,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完善行业标准与监管体系,优化产业生态布局,加强科普宣传和应用推广……多方面协同发力为生物制造的产业化发展和大规模应用蓄力赋能。
生物制造创新发展不仅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抓手,更是保障国家安全、推动绿色转型的战略引擎,已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赛道,其重要性早已超出纯粹的经济范畴。面向未来,我们应牢牢把握这一万亿级新赛道,加速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生物制造新动能”。
由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绿色生物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常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将于9月25—26日在湖南常德举办。
本次论坛以“生机无限 制引未来”为主题,以“推动生物制造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宗旨,设定了“1+3+N”的活动架构,包含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3场平行会议,N项特色活动,将邀请生物制造领域的知名专家、创新企业家、行业研究专家、科技服务业机构代表等齐聚论坛,分享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领域创新研究的最新进展,交流生物制造前沿技术成果,探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现路径。
(来源:中国制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