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务部消息,8月27日29 日,李成钢副部长率团在华盛顿和美方谈了 3 天,见了美国财政部、商务部的官员,也和美国商会这些工商界代表聊了聊。按照美方的说法,此次谈判的重点是讨论大豆采购问题。
之前特朗普也老提希望中方多买美国大豆,甚至愿意为中方开通“快速通道”,可这 3 天谈下来,中方在大豆采购上没松半点口;最后李成钢副部长说的 “中美要通过平等对话管控分歧、拓展合作”,这话听着平常,却正好点破了美方谈判的老毛病。
特朗想要的中方始终未松口,中方的底气在哪?那句 “平等对话” 的忠告,除了表面意思,还有没更深的门道?
特朗普那套 “交易法则” 看起来挺 “有用”。先把压力拉满,等对方慌了,再扔点 “让步” 当诱饵,换取自己想要的。为啥以前管用的招,现在不灵了?特朗普的逻辑没跟上中美经贸的变化,最后只能碰壁。
去年巴西大豆占中国进口比例就达到了71%,今年这一比例还在继续增加,阿根廷、乌拉圭也是稳定供应方;国内大豆产量连续 3 年超 2000 万吨,饲料里的豆粕还能靠技术减量,需求一直在降。再看美国那边,今年以来对华大豆出口断崖式下滑,美国豆农们只能低价甩库存,美大豆协会急得写信给特朗普称:“找不到替中国的市场,美国农业的损失还得扩大”。美方从 “主动威胁” 到 “被动乞求”,这转变其实说明:靠霸权耍手段的交易,早不符合现在的中美实力对比了,美方的筹码正在贬值。
中方在大豆议题上不松口,不是故意对着干,是背后有供应链、产业、反制三方面的实力托底,根本不怕施压。
有人可能会问:中方就不怕美方断供?其实早有准备。供应链上,中方早跳出 “单靠美国” 的圈子 —— 除了南美,还跟俄罗斯合作种大豆,从俄进口的大豆也涨了不少;国内 “大豆振兴计划” 搞了6年,自给率一直在升。这种多元供应下,就算不买美豆,国内市场也能稳住,美方想 “卡脖子” 根本办不到。
产业上,技术突破让大豆依赖降了不少。以前饲料里豆粕占 20%,而豆粕得靠大豆加工;现在中方推广“低蛋白饲料技术”,豆粕占比下降,还能用棉籽粕、菜粕替代,每年能少用 1000 多万吨大豆。美方大豆的 “不可替代性” 没了,中方自然有底气说 “不”。
反制上,中方也有让美方顾忌的“后手”。美方在大豆上施压的同时,还在高科技领域搞出口管制,可中方已经在集成电路、芯片等领域有了很大突破。美方心里清楚:要是在大豆上逼得太狠,中方完全能在其他领域回应,最后吃亏的还是美方企业。
李成钢副部长提的 “平等对话”,看着像常规表述,其实是在否定特朗普的霸权逻辑,也给中美磋商定了新规矩。
过去美方总端着 “老大” 架子,动不动就加税、制裁,谈判跟提要求似的;现在中方明确要 “平等对话”,意思很清楚:以后谈事情,得相互尊重,不能再由美方说了算。中美斯德哥尔摩会谈时,中方就提过 “谈判要平等互利”,这次再强调,明显是要把这个原则固定下来,明确告诉美方靠霸权的时代过去了,只有平等协商才能共赢。
中方访美 3 天,特朗普想要的大豆订单没拿到,那句 “平等对话” 的忠告,反而成了最关键的 “成果”。美方必须明白,中美只有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才能让两国经贸关系走上健康轨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