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安全竞赛在北京邮电大学沙河校区落下帷幕,这场吸引全国88所高校350支队伍参赛的顶级赛事,不仅展现了我国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人才储备实力,更让人们看到主办方北邮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
竞赛中支撑攻防对抗的大模型靶场尤为亮眼,它不仅是技术对抗的核心载体,更成为北邮技术实力的生动注脚。这份实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北邮在信息科技领域数十年的深耕细作,为人工智能教育筑牢了技术根基。
![]()
这场赛事的成功举办并非偶然,作为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教育的高校之一,北邮的学科优势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天然沃土,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大“双一流”学科,该校构建起“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的特色交叉体系,这种融合优势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从面向大一新生的“人工智能导论”国家级一流课程,到覆盖理工、管文、艺体多领域的个性化课程菜单,北邮将人工智能的种子播撒在不同专业的土壤中,形成了独有的学科生态。
为将这份学科积淀转化为更系统、更贴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北邮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学院创新设立的“博学班”,通过“智链”智能平台打通课程、科研与实践的壁垒,学生可以像开发医疗问诊机器人那样,在“实训广场”中完成从算法学习、模型训练到落地测试的全流程训练;而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安全竞赛等赛事场景,更被直接转化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在攻防对抗中锤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这种打破传统课堂边界的培养模式,让北邮的人工智能教育始终充满实战活力。
![]()
然而,仅靠校园内的实战导向仍不够 —— 要让人才培养真正释放价值,必须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北邮的产教融合实践,正是为人工智能教育搭建了从校园到产业的“桥梁”。人工智能学院与阿里云、中移金科等头部企业共建的联合实验室,不仅开放企业核心技术资源供学生实训,更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
以2024级本科生赴阿里云杭州总部参访为例,北邮校友、阿里云高管金桦讲述AI技术在金融风控、工业互联网中的落地经验时,这种校企联动已超越简单的实习实践,成为学生提前理解产业逻辑、明晰职业方向的“直通车”,也让北邮的人工智能教育始终紧扣行业发展脉搏。
![]()
正是这套“学科筑基—师资赋能—实战培养—产业对接” 的完整体系,让北邮人工智能专业的人才培养结出了丰硕果实:毕业生中多数人选择深造,在国内外顶尖高校继续深耕AI领域;就业学生中65.21%进入通信即互联网行业,参与 6G智能优化、自动驾驶安全等国家重大工程。
![]()
从数字版权保护到智慧医疗诊断,从网络安全防护到工业智能升级,北邮学子的身影活跃在人工智能的各个前沿领域,这种高就业率与优质就业质量,不仅印证了北邮人工智能教育与国家战略、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更彰显了北京邮电大学在培养“懂技术、善创新、能担当”复合型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
关注“一千零一个志愿”,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最新最全的大学招生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