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假期安全网
网络安全无小事,暑期安全莫忽视。暑假期间,青少年们接触网络的时间大幅增加,网络世界精彩纷呈,但也暗藏风险。
网络诈骗常用手段
01
刷单返利诈骗
李同学在玩抖音时刷到一个视频,介绍在平台刷单后可以返现。随后李同学点击视频评论区链接下载刷单APP,客服称按3个步骤操作后最终可返现400元。李同学按照客服要求步骤完成第一个任务后返现10元,第二个任务预存300元返现330元,第三个任务充值1000元后发现没办法提现,客服称因操作失误还需完成额外操作后才可提现,李同学按照客服要求通过发小额红包多次转账共计5960元,后越想越不对劲,立即报警。
02
虚拟交易诈骗
7月4日晚,张同学收到网友有偿代打游戏的邀请,于是在对方引导下在某交易平台挂链接兼职做游戏代练。不久就收到网友发来的消息,对方表示已拍下该服务,并发来付款成功的截图,但张同学的账户始终未显示到账,于是联系APP“客服”,“客服”以交易异常为由要求双方在QQ上缴纳保证金,张同学按照要求支付5000元。之后“客服”又要求张同学购买天猫电子卡,并发送二维码让其转账,张同学怀疑被骗,立即报警。
03
游戏诈骗
6月27日,张同学在家中使用家长手机玩游戏时,添加了一个陌生游戏好友。对方称其是游戏主播可以送绝版武器。张同学心动,遂按照对方指示登录对方提供的QQ账号,并使用此QQ号进行沟通。在沟通中,对方先后引导张同学登录家长微信、告知家长银行账户、验证码等信息,使用该银行卡付款,骗得张同学家长银行卡上14300元。张同学家长直到看到银行消费短信提醒,才发现被骗。
04
冒充公检法诈骗
7月8日晚,王同学在家用其奶奶的手机刷视频时,看到评论区可以添加明星的微信,添加后被拉进一个微信群。不久收到一自称是警察的陌生电话,对方以王同学泄露明星信息为由,需要其配合调查,不然将其父母及家人全部抓去坐牢,在此期间不能告诉家人也不能跟家人接触等言语进行威胁、恐吓,王同学信以为真,在家中房间单独呆了一个多小时,在对方的诱导下,修改了其奶奶的微信支付密码,再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进行微信转账,共计被骗15000元。
05
追星诈骗
罗同学是某明星的粉丝,经常在快手上刷明星相关视频。有网友通过快手联系其加入明星粉丝群,以“加群需要入群费”为由,诱骗其拿家长手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随后通过快手视频通话远程指导其操作手机,获取家长的手机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待家长发现时,银行卡内的20000余元已经被转走。
检察官提示
家长需注意强化监护责任:
1.合理安排孩子假期上网时间,密切关注孩子的网络活动,加强对孩子的反诈安全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和安全意识。
2.妥善保管手机及支付账户,切勿向孩子透露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密码信息,建议关闭免密支付功能,避免孩子在不知情或被诈骗情况下进行转账操作。
3.在自己及孩子的手机上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实名注册后开启来电预警、短信预警和定时APP自检等功能,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防范能力。
学生需注意提高防骗意识:
1.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轻易相信高额返利、明星互动、低价代充值、送道具送装备等诱惑,绝不向陌生人透露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也不要开启屏幕共享或下载不明软件。
2.在网上遇到“账号冻结”“涉嫌违法”等恐吓时不要慌张,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不会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办案,凡是要求转账、汇款或者提供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的,都是诈骗!
3.一旦遭遇网络诈骗、敲诈勒索、隐私泄露等侵害,不要沉默,立即告知家长,保存好证据(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网址链接、截图等),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供稿:第一检察部 林洋
责编:李楗
审核:曹立雄、陈晨
监制:陈春生、林承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