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东区广袤的乡野间,藏着让土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科创密码”,曾经靠经验养殖的石斑鱼有了优质饵料,本土化培育改良了“阳江湖羊”,连最传统的田间管理都配上了“科技顾问”。阳东正以科技小院为“钥匙”,一一破解农业发展路上的难题。
阳东的科技小院紧扣地方产业的痛点精准发力。在众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内,40个孵化池、20个标粗池、60个吊水池与40个鱼塘构成的循环生产链,正生动演绎着“亲鱼—鱼卵—鱼苗—成品鱼”全流程可控的现代化养殖模式。
中国农技协广东阳东石斑鱼科技小院负责人 冯春晓:
成立科技小院是因为我来到这里养殖后,发现养殖缺乏科技含量,传统的农业都是靠经验开展养殖。
科技小院成立后,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团队的研究生们常驻基地,直接把实验室“搬”到养殖一线,重点攻克生物饵料与水质优化两大核心问题。
广东海洋大学渔业发展专业2024级研究生 林思源:
现在取得的突破是,我们已经研发出了超微型轮虫,超微型轮虫在石斑鱼开口阶段非常重要。因为石斑鱼开口的口径比较小,需要更小的生物饵料。我们所突破出的超微型轮虫可以极大地提高石斑鱼的开口成活率,跟后续的生长速率,这是我们现有的一个较大的突破。
如今,该合作社不仅自身养殖效益大幅提升,也能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培训+质优饲料+优质种苗”一体化服务,打破了“散户养殖、技术脱节”的传统困境,让科技红利辐射带动周边村、养殖户。
2024年,广东省博士工作站、阳东南药科技小院在粤森公司相继挂牌,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5家机构组建博士专家团队,聚焦品种优育、产品研发、有效成分三大方向开展研究。
中国农技协广东阳东南药科技小院负责人 林进杰:
目前,我们主要从两大方向来升级。第一个是我们的品种,因为种业是农业发展的芯片,所以,我们的牛大力也是不断地让它升级。升级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让它产量更高,二是抗病性更强,三是有效成分提升。第二大方面是要将好的技术进行科普。通过网络、线下活动等,比方说培训会、座谈会,将它传输给种植户和我们的创业青年。
有了技术加持,该基地的牛大力已从传统药材切片、养生药酒,升级为植物饮料、花蜜、灵芝茶等16 种高附加值产品。同时,科技小院还配套建设乡村振兴学院,牵头成立阳江市牛大力协会,举办了三届中国阳江牛大力文化节,让“阳东牛大力”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
国家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 张建国:
我来这里最主要就是看他育种的方向有没有走错,检查一下,保证牛大力种子的质量。第二个就是牛大力栽培技术的研究。
为进一步夯实科创生态根基,阳东区正从平台、项目、活动三方面持续发力。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升级现有科技小院,完善设施、深化产学研合作,拓展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科普教育“四基地”,强化技术推广与科普功能。并谋划区域小院集群,结合各镇特色产业挖掘技术需求,引导申报新小院,推动产业链升级与县域经济发展,形成“一点创新、全线突破、全域辐射”的乡村振兴格局。
来源 | 阳江新闻 阳东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 刘帝森
审核 | 梁剑华 梁胜
终审 | 黄刘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