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正文
九月,走进弥勒市西二镇大冲村,稻花鱼养殖基地飘来阵阵稻花香,一旁传来的潺潺流水声,仿佛诉说着今年“稻+鱼”的丰收景象。
近年来,“稻鱼共生” 模式让大冲村稻花香沁心、龙潭水醉人、游鱼肥美惹人爱,更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
一汪清泉
孕育稻田“鲜”机
大冲村山间龙潭清泉自上而下、汇流成溪,滋养着村委会的几百亩稻田。与传统水产养殖不同,稻田成了天然的“鱼仓”。自稻花鱼游进稻田的那一刻起,它们便与土地、山泉、稻禾编织成了一张自然共生的“生态网”,共享一片天地。
夏初,水稻定根后,鱼苗顺着水从田埂缺口游进稻田,在浅浅的水层里嬉戏;夏末,稻花盛开,细碎的花瓣飘落水面,成了鱼儿最鲜美的“零食”,它们啄食稻花、啃食杂草、捕食害虫,成了稻田里的“天然除草机”;秋天,稻谷泛黄,稻花鱼长得圆滚滚、肥嘟嘟,条条带着稻花香的清甜,在稻禾根须间穿梭。这些 “生态精灵” 藏着最质朴的乡土味,也藏着西二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智慧,最终化作餐桌上的鲜美,成了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两者共生
铺设双收“稻”路
依托优质水源和常年凉爽气温的气候特点,大冲村委会岩子寨小组打造了50余亩稻花鱼养殖基地,积极探索“稻鱼共生”发展模式。鱼儿吃掉害虫和杂草,鱼的粪便又成了水稻的天然肥料,稻养鱼、鱼肥稻,逐渐形成“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良好生态循环,实现了生态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十月的西二,是被“丰收色”填满的季节,十月初的热闹在“鱼”,中下旬的忙碌便全在“稻”上。月初,田埂边的鱼篓盛满鲜活的生态鱼;中下旬,稻田褪去翠绿、换上金黄,收割、晾晒、灌谷的声响此起彼伏,每一个忙碌的场景,都是西二人写给秋天的“丰收诗篇”。
三方受益
绘就振兴“钱”景
大冲村锚定“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建设目标,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组织农技人员、带头人、党员和志愿者深入田间,从育苗、栽种、投鱼,到抓鱼、收割、晾晒、灌谷,全程指导、跟踪推进,引技术、谋销路,着力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同时,成立西二鱼米香种植有限公司,打造稻鱼综合种养项目示范基地,并依托政府投资的300余万元建成大冲村优质稻云恢290收储加工厂。2024年,为大冲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约40万元,户均增收1.8万元,同年试种的“青香优19香”稻米亩产达600公斤,比传统品种增产20%。2025年,试种新品种3个,通过“示范引领、规范运作、公司带动、规模发展”的模式,带动9个村小组发展“云恢290”优质稻种植和稻花鱼养殖产业2000余亩,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来源/弥勒市西二镇人民政府、弥勒三农
总编/杨锐责编/张云龙值班编辑/孔德云编排/刘金娇
下载弥勒头条客户端
获取更多资讯
弥勒融媒法律顾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