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有清一朝,特别是在雍正掌权的时期,始终都在刻意削弱武将的权力。
最为耳熟能详的例子便是年羹尧,他作为一个汉人却因为军功而授太保、加一等公,却最终被赐死。
当然,除了年羹尧之外,雍正对皇室宗亲也是一视同仁,爱新觉罗·延信作为“自己人”,曾为大清朝的边疆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却同样死在了雍正皇帝的铁腕之下,延信到底是怎么得罪雍正的?
平定西藏
延信的出身那是相当的“根正苗红”,他的太爷爷和硕简亲王济度是清朝的开国功臣,属于皇室宗亲中的重要一支。
家庭背景为他日后的仕途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也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康熙年间,延信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头脑,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
十八世纪初,西藏地区陷入达赖转世争议导致的政治分裂,贵族开始内斗。
准噶尔部趁机进入拉萨,支持意希班第争夺达赖喇嘛的宗教权威,严重威胁了清朝在西南边疆的统治基础。
延信曾随抚远大将军允禵率师讨伐西北诸部并驻守西宁,对西宁一线地形比较熟悉,又是宗室子弟。
于是康熙将他任命为平逆将军,率领三路进藏的大军中的一路,取道青海进入西藏。
当时延信手底下的军队混编了满、蒙、汉,还要面对高原的恶劣气候和复杂地形,想要带领部队打胜仗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是延信却能做到一路稳扎稳打,在击败策零敦多卜后进入西藏,与其他两路大军会合。
经过数年的艰苦征战,延信终于成功平定了西藏叛乱,将准噶尔势力驱逐出拉萨,重新确立了清朝在西藏的统治地位。
延信也因此受到康熙的赏识,成为了朝中的重要人物,也是顺治一朝后难得的凭借军功得到提拔的宗室子弟。
可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有时候影响力太大未必是一件好事。
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是清朝乃至整个封建历史上最激烈的皇权争夺战之一。
在原来的太子被废之后,康熙的其他儿子们便开始了各种明争暗斗,朝廷重臣们也不得不在各个派系之间做出选择。
延信作为功勋卓著的宗室重臣,自然成为了各方争取的对象。
延信的特殊地位和在西藏的战功,使他在军方和边疆事务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皇位继承争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复杂的政治博弈中,延信最终选择了支持八阿哥胤禩。
这个选择在当时看来并不算错,胤禩在大臣中享有很高声望,被交口称赞为"八贤王",是当时明面上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人选。
可是谁都没想到,最终继承皇位的是那个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老四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延信的政治选择,为他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他本人也大大低估了胤禛的政治手腕和报复心理。
政治大事上的判断失误,最终将这位戎马一生的皇亲国戚推向了深渊。
英雄末路
雍正继位后,立即开始了大规模的政治清算。
新皇帝深知自己皇位来之不易,对于那些在夺嫡斗争中支持其他皇子的大臣,他绝不会轻易放过,曹雪芹的家族正是在这场政治清算中失势的。
延信作为胤禩集团的重要成员,自然也成为了清算的重要目标。
不过他没有立即对延信下手,而是“温水煮青蛙”,利用各种借口,逐渐剥夺延信的权力和地位。
与此同时,雍正的心腹们也没有闲着,从多个角度对延信发起攻击,试图在法理上为清算行动寻找依据。
在封建时代,想要搞臭一个功臣可再简单不过了,延信身居高位,必然涉及大量的经济往来,雍正集团随便就找出了一些可以被解释为贪污或挥霍的行为。
贪污的帽子扣上之后,雍正本人再直接将延信在夺嫡斗争中的立场定性为"结党营私"和"图谋不轨"。
这两个罪名放在封建时代也是口袋罪,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也有自己的幕僚班底,“结党营私”的罪名几乎适用于任何封建官僚。
结语
1728年,延信终于被正式逮捕下狱,从意气风发的将军到阶下囚徒,这种巨大的落差恐怕谁都无法接受。
虽说是“按律当斩”,可雍正皇帝并没有给个痛快,五年之后延信死于幽禁之中,他的子孙也被降为红带子。
参考:
延信 - 维基百科
九子夺嫡 - 维基百科
雍正曾掀反腐风暴 一年中被查处的地方官达数百人-中新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