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祜夭亡,元妃再去,胤礽是爱妻留给康熙唯一的念想了。刚满周岁,二阿哥胤礽就被立为皇太子。
但令康熙没想到的是,从小失去母爱的缺憾,是无法被父爱填满的,以至于在外叔祖父索额图的强力支持和纵容下,胤礽的心理居然变得极其扭曲。
过早成为皇太子其实也是一种错。
小时的太子身份会喜悦,少年时的太子身份会骄傲,青年时的太子身份会惆怅,而中年的太子身份,则会让人愤恨,因为被人制约的感觉很不好。
愤恨的胤礽就需要发泄,一是倾诉,二就是放纵。
削藩之时,索额图与纳兰明珠旗帜鲜明的对立,引起了康熙的警觉。
平定三藩之乱后,立即让索额图闭门思过乃至革职;紧接着罢黜纳兰明珠,随后又谜一样的启用索额图。
一来一去,康熙将朝廷中的朋党之争的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
康熙,为胤礽铺平了继任的道路;而独掌权柄的索额图成了胤礽最大的靠山。
胤礽倾诉的人自然就是索额图。
听着胤礽的苦闷,索额图就给胤礽出了个馊主意。
或许是索额图看穿了康熙真实的用意,变得越加自信和张扬,做事也肆无忌惮,他甚至认为只要为太子站台,那么看不看康熙的脸色都成。
名义上得不到,那就提前享受吧!
服御全都用上帝黄色,出行节庆的仪制按照皇帝的模式来搞,怎么痛快就怎么搞,反正皇位迟早就是你的。
儿子逼老子下台,连掩饰都不掩饰了?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下旨将“议论国事,结党妄行”的索额图拘禁、以“助允礽潜谋大事”之罪将其赐死。
这无异于含泪为胤礽擦屁股,给自己这个不上进的儿子留下最后的颜面。
“昔索额图怀私,倡议皇太子服御俱用黄色,一切仪制几与朕相似。骄纵之渐,实由于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在索额图事发前已经有了征兆。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亲征噶尔丹,皇太子监国 。文武大臣眼睛看得清楚,心底也明白,康熙这是在考核皇太子执政的水平。
胤礽监国中规中矩,得到了重臣的肯定,康熙自然也高兴。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回京的康熙却雷霆大怒。
下旨内务府处死太子府上数人,膳房人花喇、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头。谁也不知道康熙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
随后康熙做出了一个让文武大臣更吃惊的决定。分封诸成年皇子,皇长子胤禔、皇三子胤祉册封为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册封为贝勒!
分封其实就是分权,用以削弱皇太子的权势,文武大臣心头一跳。胤礽却不知收敛,反而更殷勤地跑去与索额图喝闷酒诉说委屈去了。
权臣与储君的结合,无所顾忌的行事,终于招来了康熙的怒火。
索额图的命运也就决定了。
索额图被杀,胤礽连带康熙都憎恨上了。康熙四十七年,木兰围猎返途,随行的胤礽多次无端靠近康熙帐帐篷向里窥视。
康熙再难按捺心中的怒火,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的理由下诏废黜皇太子。但真实原因并非如此,而是数罪并罚,并且与当年康熙处死太子府多人的案子有关。
胤礽是男女通吃,这等背祖忘德、败坏家风的行为,让康熙气得六天睡不着觉。
康熙发出了最严厉的狠话,剥夺了胤礽的继承权。
胤礽被废,皇太子之位空悬,没有机会的人便有了机会。
但是,这个机会何尝不是个悬崖。四阿哥胤禛没有接受十三阿哥胤祥夺嫡的建议,而是选择了继续支持胤礽。
拘禁,看似凶险,却并没有伤及根本,没削去宗籍,罢黜和复立,只在于康熙一念之间。
胤禛有理由相信,只要胤礽表现出一丝悔改之意,参与夺嫡的皇子便会成为胤礽的踏脚石。
首先跳出来的是大阿哥胤禔。胤禔的母亲乌拉那拉氏乃是庶妃,因为这层身份哪怕胤禔是实际上的皇长子,也与皇位无缘。
随着胤礽这个嫡子被废,如同天上掉下了馅饼,一下子将皇长子胤禔砸懵了。除了胤礽之外,康熙再无嫡子,立嫡不成,势必立长!
那么胤禔便可以以皇长子的身份成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巨大的惊喜和诱惑让一向聪慧的胤禔翻船了。
胤禔相貌英俊,聪明干练,兼且文武双全,曾随康熙两征噶尔丹,可见康熙对他的器重。
对于率先走出夺嫡的胤禔,让康熙感到很失望。
康熙延续了明朝以孝治国的方针,并且身体力行,对祖母孝庄太后更是至孝之极,自然也希望子孙之间相亲相爱,勿作那相残的惨事。
废太子,是康熙打击朋党后对朝廷和皇室的双重试探。他想看看自己的儿子会有多少人与与之相关的官员卷进来,事实让他震惊了。
第一个受不了诱惑居然是他寄望很高的皇长子胤禔,面对朝廷因夺嫡即将出现的乱流,面对胤禔的试探,康熙直接打碎了他的梦想。
明谕表明无意立胤禔为皇太子,声称他“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
这句话很有深意,可惜胤禔没听懂。
戒急用忍,行稳致远,这是康熙给他的提示。
以为无望争位的胤禔急红了眼,说出了决定他命运的一句话。
“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兄弟相残是康熙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并且胤禔身后站着的纳兰明珠已经去世,哪怕胤礽是个废太子,其背后的势力也是胤禔难以抗衡的,这一点,胤禔不如四阿哥胤禛的眼光。
皇宫无家事,此话一出,胤禔与胤礽再无回旋之地,相残注定是最后的结局,康熙心中一片悲凉。
破罐子破摔的胤禔,既然自己无望皇位,干脆推荐关系极好的八弟胤禩,因为母亲惠妃对其抚养之恩,将来这份恩情就算得不到回报,也能得到个平安。
“胤礽所行卑污,失人心。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也正是这句话,让康熙坚定了清除太子党之外皇子党的决心。
“天命所归”乃是满清崛起的口号,如今用在了老八胤禩身上,不用说,这绝对不是胤禔能鼓捣出来的玩意儿。
落实胤礽罪证,再来个民心所向,最后天命所归,三管齐下,这份野心和谋划,如果胤禩继位,恐怕将来皇子之中无一人能够善后。
两害取其轻,唯有复立太子才能避免朝廷陷入夺嫡的动荡。
那么只能牺牲胤禩了。
杀胤礽是老大胤禔的主张,棍子却落在了老八身上。
随着落井下石的三阿哥胤祉举报胤禔魇镇皇太子,康熙下旨“派人将胤禔严加看守”,随后革去郡王爵位,将其幽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