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康熙皇帝手捧废太子诏书,脸上满是怒容,诏书中索额图诚为本朝第一罪人,这句话让在场的文武百官瞬间炸开了锅——
谁也没想到,被定下这等重罪的,既不是曾叛国作乱的吴三桂,也不是昔日专权擅政的鳌拜,
而是已陪伴康熙皇帝三十五年、立下过无数功勋的索额图。
当时索额图已死去五年,却仍被康熙钉在第一罪人的耻辱柱上,连其家族也遭灭顶之灾。
康熙八年,16岁的康熙皇帝端坐在龙椅上,门外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正大步走来。
鳌拜以为只是寻常觐见,却不知一场针对他的擒捕计划已悄然铺开,而这场计划的核心策划者,正是刚辞去吏部侍郎、改任康熙侍卫的索额图。
由于双重亲缘,索额图从一开始就获得康熙的信任,但真正让他站稳脚跟的是擒鳌拜的胆识。
当时鳌拜掌控朝政八年,党羽遍布朝野,满朝文武无人敢与之抗衡,索额图提出以摔跤手为掩护的计划。
他从八旗子弟中挑选12名身强力壮的少年,以陪皇帝练习布库为名,秘密训练擒捕技巧。
擒鳌拜当天,索额图先以讨论政务为由将其引入乾清宫,待鳌拜进门,12名少年突然冲出,将其按倒在地。
鳌拜虽为满洲第一勇士,却架不住少年们的突袭,最终被擒。
事后,康熙握着索额图的手说:若非你筹划周密,朕仍为傀儡,这场政变让索额图彻底成为康熙的左膀右臂。
此后康熙对索额图的提拔毫不吝啬,官至内阁首辅,这个职位在清朝多由满人担任,但像索额图这样年仅35岁就坐上首辅之位的极为罕见。
更关键的是,康熙让他参与所有重大决策,平定三藩时索额图负责调度粮草,收复台湾时他参与制定水师作战计划。
甚至康熙的日常起居也允许索额图随时觐见,当时康熙因三藩战事焦虑得夜不能寐,第一个召见的大臣就是索额图,两人在御书房商议至天明。
康熙二十八年,索额图迎来人生的另一高光时刻。
当时沙俄趁清朝平定三藩之乱侵占我国黑龙江流域,多次挑衅清军,康熙决定通过谈判解决争端而选择索额图,正是看中他敢争、善谋的特质。
出发前,康熙给索额图定下底线:尼布楚、雅克萨等地,皆为我国固有领土,绝不可让。
索额图带着这份指令率使团从北京出发,历经三个月抵达尼布楚,谈判初期沙俄代表戈洛文态度傲慢,提出以黑龙江为界。
索额图当场驳斥:黑龙江流域自汉朝起就是中国领土,尔等擅自侵占,还敢提无理要求?
为了迫使沙俄让步,索额图一边与戈洛文周旋,一边暗中调派清军加强雅克萨防务,形成军事威慑。
谈判期间双方多次陷入僵局,戈洛文甚至以中断谈判相威胁,索额图却毫不退让,用历史文献和地理证据证明清朝对该地区的主权。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清朝保住了黑龙江流域的大片领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
回国后,康熙亲自到卢沟桥迎接索额图,赏赐他黄金百两、绸缎千匹,还称赞他不辱使命,为国立功。
此时的索额图权力和声望达到顶峰:
朝中官员半数出自他门下,形成索党,地方督抚进京述职必先拜访索额图,甚至皇子们也主动与之结交希望借助他的势力争夺储位。
这种权势,让索额图逐渐迷失——他开始利用职权安插亲信,甚至在朝堂上公开反驳康熙的意见。
而康熙起初因念及旧功,并未过多追究。
胤礽是康熙的次子,生母是索额图的侄女孝诚仁皇后,按满洲亲属关系索额图是胤礽的外叔公。
胤礽两岁时就被立为太子,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康熙对他寄予厚望,甚至破例让他使用与皇帝相近的仪仗。
索额图敏锐地察觉到这层关系的价值,开始主动靠近太子。
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太子培植势力,将亲信李光地推荐为太子师傅,让侄子赫舍里·格尔芬担任太子侍卫统领。
甚至连内务府负责太子饮食的太监也是他的远房亲戚,这些安排让太子的一举一动都在索额图的掌控之中。
起初,康熙认为索额图帮太子是亲眷本分并未在意,但随着太子逐渐长大,索额图的野心开始暴露。
康熙亲征噶尔丹,命太子留京监国,期间太子因一件政务与康熙意见不合,竟在奏折中直言父皇决策有误。
这让康熙第一次意识到不对劲,内务府太监随后密报:太子每遇大事必先与索额图商议,对其言听计从。
更让康熙警惕的是,索额图开始向太子灌输提前掌权的想法。
康熙南巡太子再次监国,索额图竟鼓励太子不必事事请示,还替太子拟定了三道圣旨,涉及地方官员任免和赋税调整。
康熙回京后发现此事虽未当场发作,却在私下对亲信说:索额图欲使太子越权,其心可诛。
康熙四十二年,索额图的好运走到尽头,这年正月,康熙以结党营私、干预储位为由将索额图革职,打入宗人府,索额图最终活活饿死。
可怕的是,康熙并未就此停手,索额图的两个儿子被处死,家族男性成员全部流放宁古塔永世不得回京。
在康熙看来,索额图的罪行远超鳌拜和吴三桂。
鳌拜虽专权却未觊觎储位,吴三桂虽叛国却只是外部威胁,而索额图通过控制太子试图架空皇权,甚至为太子登基铺路,这是康熙最不能容忍的。
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时曾对大臣说:胤礽之恶,皆索额图所教,若不除索额图,朕百年之后,大清必乱。
康熙在位61年,始终致力于加强皇权,不容许任何大臣或皇子挑战自己的权威,索额图的崛起是康熙借力打力的结果。
从擒鳌拜到除索额图,康熙用35年时间,彻底清除了皇权路上的障碍,也让清朝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擒鳌拜让康熙亲政,《尼布楚条约》保住大片领土,乌兰布通之战助力平定噶尔丹,这个当了35年忠臣的人最终因野心迷失,成为皇权斗争的牺牲品。
他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清代君主专制下,功臣与皇权关系的缩影——
再大的功劳,一旦触碰皇权底线,终将被无情清算。
参考资料:
[清] 赵尔巽等:《清史稿・索额图传》,中华书局 1977 年版
《清圣祖实录》(康熙八年至康熙四十七年卷),中华书局 1985 年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康熙起居注》(康熙四十二年正月),中华书局 2003 年版
杨珍:《康熙皇帝一家》,学苑出版社 2009 年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