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春天,李自成亲自率领大顺军队攻陷了明朝首都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逼迫自己的妻子周皇后上吊自杀后,用剑砍断长平公主左臂和杀死昭仁公主后,将太子和其他两位皇子送出皇宫之后,在景山上吊自杀。这位本来不应该成为皇帝的大明王朝末代帝王从自己哥哥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手中继承皇位后,一直被朝廷内部的朋党之争和全国绵延不断的农民起义,东北兴起的女真的困扰,死时身边只有一个叫王承恩的太监陪在身边。
李自成坐在紫禁城的宝座上,想着自己十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换来了君临天下,心中充满着自豪和喜悦,但此时的大顺皇帝不知道的是:东北关外的清朝已经向自己张开了血盆大口,不久之后自己几年前惨败逃往秦岭深山的狼狈不堪的一幕将会再一次上演。
![]()
李自成
一.山海关大战,大顺与大清的第一次较量,大顺军表现不俗
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陷北京之后,对明朝的官僚阶层大规模的追赃,大量的明朝官员遭受拷打和刑罚。大顺军在北京城乱纪十分常见,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在投降大顺军之后得知自己的父亲吴襄和家人遭受大顺军的拷打和追赃之后,感觉受到了侮辱,背叛了大顺军重新占领了山海关。
大顺军在皇帝李自成的亲自率领下,进军山海关讨伐吴三桂。吴三桂在得知大顺军正在向山海关进军的消息后迅速联系了由多尔衮率领的正在南下的清军,请求清军支援自己。多尔衮收到吴三桂的求援信后迅速急行军,以一天二百里的速度向山海关进发。正在向山海关进军的大顺皇帝李自成对此一无所知。
李自成率领大顺军到达山海关之后对山海关发动了强攻。大顺军由于是皇帝李自成亲自率领,军中又有大将刘宗敏和李自成的侄子李过等大将,士气高昂。加上进攻山海关的大顺军都是一路从陕西杀到北京城的精锐部队,虽然面对的是当时明朝最精锐的关宁铁骑,但经过一天的激战,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还是不敌大顺军,已经有部分关宁铁骑向大顺军投降,山海关已经危在旦夕,随时有陷落的危险。
吴三桂紧急向远处的多尔衮求救,多尔衮在吴三桂答应投降剃发之后命令八旗军队增援吴三桂,八旗军冲向大顺军和大顺军开始了第一次交锋。在大顺皇帝李自成亲自率领下经过长时间激战的大顺军虽然击败了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但由于关宁铁骑战斗力极强对大顺军来说是一块非常难啃的骨头,此时的大顺军已经筋疲力尽,损失惨重。当八旗军队杀向大顺军之后,疲惫不堪的大顺军迅速被清军击败。
大顺军虽然在山海关大战中表现不俗,战斗力极强,但面强大的关宁铁骑和八旗军队的联军,最终还是败下阵来。李自成率领残余的大顺军狼狈退回了北京城。
![]()
山海关之战
二.为什么说李自成放弃北京城其实是明智之举
现在很多人认为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山海关大战失利退回北京城之后,应该从后方调集兵力守卫北京城,北京城有着高大的城墙还有护城河,李自成应该从后方调集军队进入北京城进行和清军进行守城大战。1449年上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之后,北京城就是依靠高大的城墙和护城河在后方援军的支援下打退了瓦剌军队。
但历史真相是大顺军根本就没有土木堡之变后北京城的条件进行北京守卫战。李自成率领失败后的大顺军退回北京城后,原来随军一起出征的大军只剩下了不到三万人,而且有大量的伤残兵员。
大顺军退回北京城之后曾经打算守卫北京,北京城毕竟是当时的首都,一旦失守后果和影响影响将会非常严重,这一点李自成和大顺政权的高层不会不知道。1644年农历4月26日,大顺军退入了北京城,第二天,李自成就下令拆北京城的房屋,打算将拆下来房屋材料用于加固北京城墙和守卫北京城之用。不久又下令拆除北京城护城河上的索桥,俨然是打算和清军在北京城死战。但不久得知多尔衮率领八旗主力部队并带着投降的吴三桂正在向北京城进军的消息后,经过思考和分析后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北京城。
大顺军退回北京城之后只剩下了不到三万的军队,还有许多是伤兵残将。依靠剩余的这些兵力,即使北京城再坚固也守不住,根本就不是多尔衮所率领的超过十万军队八旗兵力的对手。
大顺军从陕西向北京进攻的过程中,并没有带走全部兵力,而是留下了大量的兵力和将领驻守,除了在陕西留有大量兵力之外,在湖北的襄樊地区还留有七万兵力防守和威慑明朝南方的军队和左良玉的军队。即使从陕西出发进攻北京城的大顺军也没有全部全部到达北京城,沿途的山西和河北分散驻扎了大量军队守卫新占领的地区。
大顺军进入北京城的军队不到十万人,但却是大顺军最精锐的部队。这不到十万的大顺军精锐在山海关大战中被吴三桂和八旗清军联手打残了,李自成如果想靠剩余的这些残兵败将守卫北京城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必须调集进入北京城前留在后方的军队。
北京城内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大顺军进入北京城之后,有大量的明朝官员和军队,遗老遗少以及知识分子投降了大顺军,这也是大顺军能在短时间内攻陷北京城逼迫崇祯皇帝自缢的原因之一。但大顺政权并没有善待这些前明朝的投降官僚和军队,遗老遗少以及知识分子,对这些投降而来的前朝人员进行拷打和追赃助饷,大顺军在北京城的乱纪也让北京城的老百姓普遍对大顺军没有好感,整个北京城怨声载道。现在大顺军从山海关狼狈归来,北京城的前明朝官僚阶层和老百姓心里都是非常高兴,如果清军进攻北京城,北京城的前明朝官僚和降兵降将们很可能会给大顺军致命一击。
大顺军山海关大战惨败而归时,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率领的八旗军队也没有停留在山海关,而是稍微休整和彻底降服吴三桂之后就向北京城进发。李自成即使想要调集后方军队增援北京城也是来不及的,很可能后方军队还没有行动,清军已经在北京城下了。
所以李自成不守卫北京城其实是明智之举,如果强行守卫北京城根本守不住,自己很肯会成为第二个崇祯皇帝。
![]()
明末清初形势
三.李自成退出北京后,清朝短时间拥有了山东,河南,河北大片地区。
大顺军从陕西出发到占领北京的过程中,沿途的大量明朝地方官员官员,各地驻军纷纷投降,除了在山西境内遇到了一些激烈抵抗之外,基本没有遇到一些大规模的抵抗,大量明朝投降的地方官员摇身一变成为了大顺王朝的地方官,大量投降的明朝降兵降将也摇身一变成了大顺政权的军队。进入北京城之后,山东,河北,河南的许多地方纷纷归附大顺政权,大顺政权短时间里拥有了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大片土地。
大顺军退出北京之后,清军入关进入了北京城,在河北真定又一次击败大顺军,大顺军大将谷可成阵亡,大顺军被迫退入山西。
原来投降大顺政权的明朝地方官员和地方军队纷纷转投清朝,摇身一变又成为了清朝地方官员和地方军队。山东,河南,河北的原明朝官员和地方军队纷纷驱逐大顺政权的地方官员,清朝在很短时间里拥有了山东,河北与河南大部分地区。短短半年内,当时的中国北方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很多地方没有发生大的战乱却在短时间里归属于了三个政权,先归属于大明王朝,又归属于大顺政权,不久后又归属于大清王朝。
![]()
清朝八旗军队
四.大顺军稳住阵脚,山西防线岌岌可危
李自成退出北京城在河北阻击清军失利之后,便退入了山西,在山西构筑了一道由大顺军和原明朝投降大顺政权的军队组成的一道抵御清军的防线,随后李自成回到西安重新整顿军队,派遣自己的亲侄子李过和妻弟高一功(李自成妻子高桂英的弟弟)率军镇守陕北随时支援山西和防止清军从河套平原南下,(清朝入关以前河套蒙古归附清朝)自己在陕西西安组织兵力打算出潼关反攻清军。此时的大顺军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1. 关中的大顺军:由李自成和大将刘宗敏,田建秀等统领,准备反攻河南和北上支援陕北与山西
2. 陕北大顺军:由李自成的侄子李过和妻弟高一功统领,防守清军从河套平原南下和支援山西大顺军
3. 山西大顺军:由大将张天林等率领,和投降大顺政权的明朝军队将领一起正面抵抗清军
4. 西北大顺军:驻守在今天的宁夏,甘肃和青海西宁(这部分大顺军后来被河套蒙古军队牵制没有能够回援李自成,李自成放弃西安之后跟随李过和高一功一起南下)
5. 襄阳大顺军:由大将白旺等率领,主要防止南明进攻。(由于弘光皇帝朱由菘父亲被李自成所杀,弘光皇帝本人当年也是从李自成手下死里逃生,清军入关之后,南明弘光政权仍然把大顺军列为头号敌人,襄阳大顺军主要防备南明的进攻)
6. 陕南的大顺军:负责镇守陕南,防止南明从四川北上和连接西安和襄阳大顺军。(这部分大顺军在李自成退出西安之后投降了清朝)
1644年夏天,山西地区,姜襄背叛大顺军(姜襄:原明朝将领,总兵,大顺军进攻北京时在山西投降大顺军),偷袭杀死了大顺军大将张天琳投靠清朝,导致了山西大顺军损失惨重,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不久唐通也在山西背叛大顺军投降了清朝(唐通:原明朝将领,后投降大顺军)。清朝在山西也在不断的招降之前投降了大顺政权的明朝官员和将领,随着越来越多的原明朝将领背叛大顺军投靠清军,加上清军不断的进攻山西,大顺军在山西越来越不利,张天琳的死险些让大顺军山西防线崩溃。
![]()
八旗铁骑
五.大顺军反击清军,怀庆之战,清廷震动
为了缓解清军对山西的压力,西安的大顺皇帝李自成做了两个打算,一是率领关中的大顺军北上陕北和清军作战,二是在河南对清军发动一场反击战。
1644年阴历十月份,大顺军在今天的河南西部主动出击,对清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河南清军惨败,怀庆总兵金玉和和多名清军将领被击毙,大顺军一直打到了河南中部,河南清军损失惨重。河南的清军紧急向北京的摄政王多尔衮求援,怀庆之战是清朝入关之后第一次惨重的失败,北京的多尔衮得知消息之后极为震惊。
同时驻守在陕北的大顺军将领李过和高一功支援山西,暂时打退了清军在山西的攻势。李自成也率领关中的大顺军北上陕北。
六.河套蒙古进攻西北的大顺军,大顺军腹背受敌
甘肃,宁夏 青海地区的大顺军历史上存在感很低,几乎没人知道,但从清朝派出河套平原地区的蒙古族骑兵进攻西北的大顺军,牵制西北大顺军回防陕西来看和后来西北大顺军追随李过高一功转战南方可以得知,西北的大顺军数量并不少,而且战斗力很强。
河套蒙古骑兵进攻西北大顺军,成功的牵制住了西北的大顺军,为后来阿济格长途奔袭直插关中创造了有利条件。
![]()
大顺军
七.潼关之战,清朝与大顺军势均力敌的鏖战
怀庆之战清军在河南失败之后,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紧急派遣多铎率领八旗劲旅驰援河南,多铎在河南击败了大顺军解除了怀庆危机,并且击败了河南的大顺军,一直打到了潼关。李自成得知多铎大军到了潼关之后,立即停止率军北上,亲自率领大军到达潼关对抗多铎率领的清军,双方在潼关前面展开大战,大顺军失利退入潼关,清军同样损失惨重。清军强攻潼关,大顺军坚守潼关导致清军进攻失利。
清军和大顺军在潼关鏖战,大顺军无法在野战中击败八旗骑兵,清军同样无法攻破大顺军据守的潼关。
多铎看到无法攻破潼关,便不再强攻潼关,派人从北京运送红衣大炮。准备用红衣大炮轰击潼关配合骑兵和步兵攻破潼关。潼关内的大顺军发现清军不再进攻,便开始主动出击潼关外的清军,白天和夜间不断的进攻清军大营,但都被清军打退,潼关外的清军也时刻高度戒备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1645年正月,清军红衣大炮运到了潼关前线,清军在红衣大炮的掩护下大举进攻潼关,大顺军正面迎击失利,便派遣骑兵迂回到清军后面和侧面进攻清军,最终又一次打退了清军对潼关的进攻。红衣大炮虽然对大顺军的威慑极大,但多铎率领清军始终没有攻破大顺皇帝亲自镇守的潼关。
![]()
红衣大炮
八.阿济格率领清军,绕开陕北大顺军,直接奔袭西安
就在多铎和大顺军在潼关鏖战的时候,阿济格率领另一路八旗劲旅和各路明朝降将也在进攻陕北,这时整个清朝的八旗劲旅几乎全部出动,多铎和阿济格两人率领了几乎所有的八旗军队进攻大顺政权,北京城只有少量清军,关外的清军也只剩下数千人,此时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硬抗整个清朝军队和河套的蒙古骑兵,南面还要防备南明,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阿济格原打算先攻占陕北,在南下进攻关中,配合潼关外多铎率领的清军进攻大顺皇帝的关中军团占领关中。但在陕北和李过与高一功的作战中互有胜败,山西的清军也无法彻底击败山西的大顺军。一时间被拖住在了陕北,李过频繁的进攻阿济格率领的清军。
这时阿济格明白短时间想要击败陕北大顺军是不可能的,自己之前小看了陕北大顺军,陕北大顺军的强大战斗力让阿济格震惊。此时潼关外的清军仍旧和李自成亲自率领的大顺军鏖战僵持着,阿济格率领的清军也被挡在了陕北。
这时清军做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调整,让明朝的降将姜襄,唐通等率领明朝降兵拖住陕北大顺军,只需要拖住就行。阿济格率领八旗劲旅绕开陕北大顺军直插关中,配合潼关外多铎率领的清军一举击溃关中大顺军,并夺取西安。
不久,原明朝将领姜襄和唐通等率军和陕北大顺军交战,阿济格率领八旗劲旅直接扑向关中,打算和潼关外的八旗军内外夹攻大顺皇帝李自成。李过和高一功虽然多次打退了姜襄和唐通的进攻,但却被牵制在了陕北战场。原明朝投降清朝的将领也加快了对山西大顺军的进攻。
![]()
清军进攻大顺政权
九.李自成放弃西安,退往湖北
正在潼关和多铎鏖战的李自成得知陕北大顺军被明朝投降清朝的将领牵制在了陕北无法抽身,阿济格正率领八旗精锐急行军扑向关中时极其震惊,此时西北的大顺军已经被河套蒙古骑兵牵制到了河套,根本无法回援陕西。调集襄阳的大顺军放弃襄阳回援陕西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如果自己率军抵挡阿济格的南下的八旗军,潼关肯定被多铎攻破,多铎攻破潼关后肯定会和阿济格夹击自己。如果继续和多铎在潼关鏖战,肯定也会受到两面夹击,腹背受敌。李自成明白自己面对的是整个八旗精锐之师,自己根本守不住,就像一年前自己山海关失败后守不住北京城一样,此时的关中他根本守不住。
李自成无奈只好放弃潼关和西安,从武关退往湖北襄阳。清军像一年前占领北京一样,不战而占领了西安。
![]()
十.李自成失踪,去向成谜
李自成从武关退往湖北之后,陕南的大顺军投降清朝。李自成率军和多铎在潼关鏖战数月之久,疲惫不堪的大顺军和襄阳的大顺军会和,打算继续抵抗清军。襄阳的大顺军看到大顺首都西安丢失,大顺政权此时已经丧失了大部分根据地,纷纷士气低落,大量士兵开小差甚至投降清军。
阿济格率领八旗主力部队继续追击李自成,此时李自成已经失去了和陕北大顺军以及西北大顺军的联系,阿济格率领的清军在占领西安之后士气高昂,在湖北襄阳击败了士气低落的大顺军之后,继续追击李自成,清军占领襄阳之后李自成退往武昌,武昌被清军占领之后李自成继续向东撤退。曾经打算顺长江南下占领南京作为根据地,但清军攻破南明首都南京之后,俘虏了南明弘光皇帝朱由菘之后,李自成去向成谜。
一种说法是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被一个叫程九伯农民打死。还有一种说法是李自成是见到清军对自己穷追猛打,选择诈死躲避清军。更有一种说法是李自成原本打算向东夺取南京城,突然清军灭亡了南明弘光政权,清朝已经彻底和南明成了敌人。南明隆武皇帝即位,为了让部下能够联合南明共同抗清,导演了让所有人知道自己已死的假象,自己出家当了和尚。
十一.李自成失踪后的大顺军
李自成失踪之后,其侄子李过率领陕北大顺军和山西大顺军余部以及西北大顺军南下和南方的大顺军会合联合南明共同抗清,成为南明抗清的一支主力军。公元1664年,最后一支大顺军以明朝军队的名义在湖北被清军消灭。
十二.大顺军失败主要原因是遇到了更强的敌人
很多人认为大顺军山海关之战失败是因为大顺军进入北京之后,以为已经彻底得到了天下,迅速腐化导致丧失了战斗力,真相是大顺军在山海关大战表现不俗,山海关大战大顺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更强大的清军加入了大顺军的对立面,其实山海关之战大顺军数量比清军和吴三桂的军队加起来要少许多。
大顺军退出北京城之后,在潼关之战中和多铎率领的八旗劲旅对抗中一样表现不俗,多铎始终没有攻破潼关,潼关是大顺军面对清军主力部队两线夹击之下主动撤出的。
大顺军在陕北和阿济格大战了数月,阿济格也承认李过和高一功率领的大顺军战力极其强悍。
大顺军最终失败的原因是遇到了一个更强大的敌人----清朝。大顺军输给清朝就像一只狼输给一只老虎一样,不是狼太弱,而是老虎太强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