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在古代文坛的成就,李白虽然不敢说第一,但也是“榜上有名”的存在。那么,为什么这么有才华的人,却没有得到相对来说前半生还算明君的唐玄宗的重用呢?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说真的,对于李白的遭遇,无不令人觉得心疼。而李白之所以一身才华,拥有鲲鹏之志,最终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他的遭遇,与后来宋代的柳永还真是有那么一些相似之处。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唐玄宗的前半生还算得上是一个非凡的明君,唐玄宗被李白的才华打动了,但是最后李白却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理想与抱负;柳永生活在盛宋时期,宋仁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明君,宋仁宗都还有点喜欢柳永的才华,但是最后柳永却只能大半生颠沛流离,终归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
柳永之所以会大半生只能混迹青楼酒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一次科举考试没考上,然后写了一首《鹤冲天》的词,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让他的仕途基本玩完。直到后来,宋仁宗已经忘记了柳永,后来柳永虽然考中了,但是却在“官场”屡遭不顺,最终病死了,既无家室,也无人送葬,还是谢玉英等人凑钱安葬的他。人的一生,混成这样,也是没谁了。
而李白,要论才华胜过柳永,而唐玄宗前半生的丰功伟绩远胜于宋仁宗,但是,李白为什么也是一生飘零,功不成、名不就呢?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所写的《清平调》。《清平调》一共三首,第一首将杨贵妃描述的“惊为天人”,第三首将杨贵妃与唐玄宗的千古绝恋描绘的“栩栩如生”,但第二首却将杨贵妃与赵飞燕相提并论,虽然原意是在夸赞杨贵妃的美,但实际上却是容易被误读。
赵飞燕在汉代也属于一个传奇人物,但是赵飞燕却被史书“黑的很惨”,基本上都是将她列为“妖妃”的行列,更有甚者,还有说赵飞燕“败雨残云误汉王”,实际上西汉的终结与赵飞燕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真正“误汉王”的是四朝元老的长寿皇后王政君,王夫之说,“亡西汉者,元后之罪通于天矣”;乾隆皇帝也说,“莽之篡弑,元后实酿成之”。而赵飞燕最后被篡位的王莽假借王政君之名,废除太后、废除皇后,赵飞燕不堪其辱,自杀身亡。
![]()
如果了解了赵飞燕的过往,就知道李白在《清平调》第二首中所说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句,可谓是拍马屁拍到蹄子上了。惹得杨贵妃心中不快。
当然,这些在很多史料中都未曾记载。但是在《新唐书》中记载了这么一段话,刚开始,唐玄宗颇为欣赏李白的才华,于是便有了“帝爱其才,数宴见”,然而“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这就引得高力士的不满,于是高力士“摘其诗以激杨贵妃”,这让杨贵妃心中对李白大为不满,然而,唐玄宗依然还是欣赏李白的才华,想要给李白封官,但是却被杨贵妃阻止了,也就是“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正是有了杨贵妃的阻止,李白“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唐玄宗无奈,只好“赐金放还”,于是,李白也就过上了“浪迹江湖,终日沉饮”的生活。
对于杨贵妃与李白,甚至还有影视剧中说他们类似发小或者青梅竹马一般的朋友,纯粹无稽之谈。倘若如此,李白还不因为杨贵妃一人得宠,跟着“鸡犬升天”?看看杨国忠有啥才华,却能做宰相。而李白如果真的与杨贵妃是少年时的好友,搭上杨贵妃的关系,还不得封侯拜相?
![]()
由此可见,诗仙李白一身才华,之所以没有得到唐玄宗的重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清平调》的第二首,将杨贵妃与赵飞燕相提并论,拍马屁拍到蹄子上了,再加上李白对高力士、杨国忠等人无礼,导致杨贵妃对李白不满,这才让李白“英雄无用武之地”。对于李白不受重用的真实原因,想想都觉得令人心塞,原本是想接着吹捧杨贵妃得以升职加薪,却没想到最终“赐金放还”,从此浪迹天涯,饮酒作乐!
【本图文由“尚书台”新媒体原创出品,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翻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