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来的萨索鸡
在东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啦
科技助力特色养殖
促进农民增收
助力乡村振兴
(点击观看视频)
眼下草木丰茂,罕台镇罕台村村民郝翠女家院子里,一群羽毛油亮的肉鸡正踱步啄食。郝翠女去年养了100只萨索鸡,挣了7000多块,今年又新养了150只。“这鸡好养活,成活率高,多亏了科技特派员们手把手教技术。”
郝翠女口中的“萨索鸡”,正是东胜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近年力推的新品种。农牧业专家与养殖大户联手,三年来扎根田间地头,把法国引进的萨索C44肉鸡变成了村民的“致富鸡”。
为了让外来品种“落地生根”,科技特派员整合鄂尔多斯市昕农养殖有限公司的散养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的技术:“三区轮牧”,划分活动区、饲喂区、休牧区,让鸡群“吃得健康、住得舒服”;“五统一管理”,从供苗、防疫到饲料、收购、品牌全流程把控,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
更亮眼的是首创的“林下-草禽-光伏”模式,鸡群在林下吃草啄虫,粪便肥田,光伏板遮阳挡雨,一亩地的综合收益比以前提高40%,粪污还能全利用,真正实现了“一举三得”。
“刚开始推广时,我们专找村里60到70岁的留守老人。”科技特派员刘涛回忆,海子湾村是第一个试点,“老人怕养不好,我们就把鸡苗提前做好防疫——3次新城疫疫苗、1次支气管炎疫苗、1次禽流感疫苗,打好了才送过去。”送苗只是开始,特派员们隔三岔五就往村里跑,蹲在鸡舍旁教喂料、看粪便、查健康,直到老人能自己上手。
如今,萨索鸡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从最初几户试点,到200多户村民参与,连村集体和农牧企业也加入进来;从免费送苗让大家试养,到现在低于成本价供应,村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三年来,累计发放鸡苗1.5万只,养3个月能长到6.5斤,养半年能长到9斤,一只就能卖200元左右,算下来每只至少能让养殖户多挣100元。
在柴登村的养鸡场,村民杨永亮一边给鸡添料一边和记者说道:“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到头顾不上家。现在在村里上班,一个月能挣8000多块,一年下来差不多10万块。”
接下来,服务团还有新计划:种上高蛋白饲料菜,让鸡“吃得更省钱”;完善灌溉、收储设施,降低养殖成本;再打通线上线下销路,让萨索鸡走得更远。科技特派员刘涛介绍:“我们想把这条产业链做起来,从养殖到销售一条龙,再在全区推开来,让更多村民靠特色养殖,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曹慧 乔宝宁)
编辑:任施瑶 审核:田志强 朱少立 孙云霞
校对:白慧敏
新闻热线:0477—8139311
声明: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者,本平台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