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又被告了,大概这就是胖东来走不出河南的原因吧!天津一位顾客逛胖东来,结账时,前台工作人员看他买了吃食就主动提供了一次性筷子,然而回家后,这位顾客却反手以筷子没有生产日期为由起诉了胖东来。
最近,一则关于胖东来的消息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天津一位顾客以胖东来免费提供的一次性筷子未标注生产日期为由,不仅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还直接将其诉至法院,甚至在社交平台公开了案件受理通知书。
了解胖东来的人都知道,这家扎根零售行业多年的企业,早已用近乎 “极致” 的经营,把 “靠谱” 二字刻进了消费者心里。
走进胖东来的门店,货架上的商品永远码放得整整齐齐,临期商品会提前下架并醒目标注折扣,绝不会让顾客买到过期品;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售后。此前曾有顾客投诉联营餐饮存在卫生问题,胖东来直接奖励投诉者 10 万元,还向所有受影响的顾客赔偿了 883.3 万元
这份对消费者权益的重视,在整个零售行业都少见。也正因如此,胖东来成了“现象级”的存在,不少外地游客甚至专门打飞的去河南打卡,就为体验一次在胖东来购物。
可就是这样一家把细节做到极致的企业,却栽在了“免费筷子”上。
经胖东来核查,这批一次性筷子的外包装箱上,生产日期、生产厂家、质检报告编号等信息一应俱全,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后,也出具了“未发现质量问题”的结论。但这位天津顾客却始终不依不饶,坚持要通过法律途径 “讨说法”,这般反常的执着,难免让人揣测背后的心思。
或许,这背后藏着对 “流量红利” 的觊觎。这些年,胖东来凭借过硬的口碑,成了零售行业的 “流量宠儿”。
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社交平台,只要提到 “胖东来”,总能引发大量关注,甚至有博主靠拍摄 “胖东来服务细节” 视频,轻松收获百万粉丝,后续带货、接广告赚得盆满钵满。
这种 “靠胖东来走红” 的案例,难免让一些人心生羡慕,觉得 “碰瓷胖东来” 是条快速获取流量的捷径。
此前就有类似案例:有博主故意夸大“在胖东来买到瑕疵商品”,拍摄“维权视频”博眼球,后来被扒出是摆拍,目的就是为了涨粉带货。这次的 “筷子投诉”,很难说没有这样的心思。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并非胖东来第一次遭遇 “无妄之灾”。还记得此前的 “裤头姐” 事件:
一位女子声称在胖东来购买的内裤掉色,拍摄视频哭诉 “胖东来商品质量差”,视频在网络上疯狂传播,不少不明真相的网友跟风指责胖东来。
可后续调查显示,该女子购买的内裤已穿过多次,且未按洗涤说明清洗,掉色实属正常使用损耗,所谓 “质量问题” 不过是刻意夸大。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曾在采访中感慨:“现在想做个善良的企业太难了。” 他始终坚信,企业赚钱的同时,更要对得起消费者、对得起员工。
为了让员工有尊严,胖东来给基层员工开出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工资,还设立 “带薪年假”“子女教育补贴” 等福利;
为了让消费者放心,哪怕是几毛钱的蔬菜,也要经过农残检测才上架;为了支持公益,每年拿出利润的一部分捐给灾区、资助贫困学生。
这些年,胖东来还带动了整个零售行业的服务升级,不少企业效仿 “胖东来模式”,推出 “无理由退换货”“免费服务项目”,最终受益的还是普通消费者。
可就是这样一位想“用善良经营企业”的创始人,却屡屡要面对“恶意投诉”的困扰,难怪他会无奈感叹:“有时候真的想问,我们踏踏实实做事,到底错在哪里?”
倘若这样的 “恶意投诉” 成了常态,最终受伤的终将是普通消费者。
试想,若胖东来因不堪其扰,取消所有免费服务,那么消费者购物时,就要额外花钱购买这些服务;
若企业把大量精力耗费在应对投诉、打官司上,就会无暇顾及商品品质与服务升级。届时,我们再也看不到 “零售行业因竞争而变得更好”的景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