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豚商业研究院研究员黄海涛(欢迎转评赞)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这份数据和咱们老百姓的日子息息相关——小到一瓶饮料、一件衣服,大到买车、装修,都体现在这些数字里。咱们一起来看看8月份和今年1—8月整体的消费市场到底有哪些特点,哪些东西卖得好,哪些不太行,背后又反映了啥。(具体数据详见文末长图)
一、总体消费:稳中有进,但增速不算猛
先看大头:8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396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4%。而1—8月累计则达到了32.39万亿元,同比增长4.6%。
这说明啥?整体消费市场还在恢复,增速不算特别快,但也没掉链子。老百姓该买的还在买,只是可能更谨慎了,或者说“买得更加精明”。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如果把汽车消费剔除,8月份的其他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是3.7%,1—8月是5.1%——都比含汽车的总体增速高。这说明汽车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后腿”。这点我们后面细说。
网上零售:每花4元钱,就有1元在网上
1-8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99828亿元,同比增长9.6%,远高于总体消费增速。网上零售额已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相当于每消费4元钱,就有1元是在网上花的。
其中,吃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5%,表现最为抢眼。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模式的成熟,让越来越多消费者习惯在网上购买食品饮料。
二、城乡消费:农村增速比城里快
- 城镇消费:8月份卖了3.44万亿元,增长3.2%;1—8月累计28.1万亿元,增长4.6%。
- 乡村消费:8月份卖了5281亿元,增长4.6%;1—8月累计4.29万亿元,增长4.7%。
看出来没?农村消费增速明显比城市高。这可能是因为乡村振兴政策见效了,农村收入水平提高,电商下沉市场也做起来了,老乡们买东西更方便、更愿意消费了。也可能是过去基数相对较低,现在处于增长阶段,尤其可能是国补政策加剧了农村的家电等相关消费。
三、吃饭 vs. 买东西:餐饮恢复慢,商品零售稳
- 餐饮收入:8月份4496亿元,只增长了2.1%;1—8月累计3.65万亿元,增长3.6%。
- 商品零售:8月份3.52万亿元,增长3.6%;1—8月累计28.74万亿元,增长4.8%。
很明显,大家外出吃饭的意愿还是不高,可能和天气热、疫情后续影响有一定关系,更重要的可能是居民收入增长预期不明显,大家更愿意谨慎消费,走性价比路线,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禁酒令”让很多公职单位的人员不敢外出消费,容易被举报,之前各地已有不少案例被通报。相反,买东西的整体势头还不错,尤其是网上买东西——1—8月网上实物零售额突破了8万亿元,增长了6.4%,说明网购越来越成为主流。
四、哪些东西卖得好?哪些卖得不好?
这才是咱们老百姓最关心的:钱都花在哪儿了?
卖得好的(增速亮眼):
- 金银珠宝:8月涨了16.8%,1—8月涨了11.7%。
说明大家更愿意买“保值”的东西,毕竟黄金今年一直在上涨。 - 体育、娱乐用品:8月涨16.9%,1—8月涨20.6%。
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打球、露营、健身的人都多了。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8月涨14.3%,1—8月涨28.4%。
尤其是空调、冰箱、电视等,可能和高温天气有关,尤其是国补的刺激。 - 文化办公用品:8月涨14.2%,1—8月涨22.3%。
开学季带动文具、平板等销量上涨,线上办公、学习的需求还在。 - 家具类:8月涨18.6%,1—8月涨22%。
装修市场回暖,可能很多人趁着下半年装修新房,这个也跟国补密切相关,或者说以旧换新政策拉动。 - 通讯器材(手机、平板等):8月涨7.3%,1—8月涨21.1%。
新品发布、5G换机潮还在继续,据说苹果的iphone 17都抢疯了。
卖得一般的(增速平平甚至下降):
- 石油及制品:8月下降了8%,1—8月下降4.6%。
油价波动大,新能源车多了,开车出行习惯也可能在变。 - 汽车类:8月只涨了0.8%,1—8月涨了0.5%。
汽车市场真的有点“卷不动了”,消费者观望情绪浓。 - 烟酒类:8月下降了2.3%,1—8月涨了4.3%。
可能跟禁酒令有关,公款单位吃喝变少了,民间需求没那么大。 - 中西药品:8月只涨了0.9%,1—8月涨了1.2%。
- 建筑及装潢材料:8月微降0.7%,1—8月涨1.8%。
虽然家具卖得好,但建材还没完全跟上,可能滞后反应。
五、8月单月 vs. 1—8月整体:有啥不同?
从这些对比能看出:
- 8月消费增速整体比1—8月慢,可能受高温、台风等天气因素影响,也可能是因为暑期旅游消费没有完全转化为实物消费。
- 有些品类8月增速明显低于前期,比如家电、通讯器材,说明促销节点(如618)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很大,平时则回归平稳,而且上半年的国补政策已经让很多人买单了,下半年也不知道买点什么好。
- 汽车、石油等大宗消费持续低迷,对整体增速影响较大。
六、老百姓的钱袋子咋样?消费信心恢复了吗?
从数据来看,老百姓还在消费,但更理性了:
- 基础生活品(如粮油、食品、日用品)稳定增长,说明“刚需”没变。
- 升级类消费(如体育、珠宝、家电)增长快,说明大家愿意为品质生活花钱。
- 餐饮恢复慢,说明很多人还在节省开支,或者更倾向于在家吃饭,宴请类消费受到很大的限制。
- 网上购物持续高增长,说明便利性和价格优势仍是吸引消费的关键。
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消费升级与降级并存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是高价值的金银珠宝、家电等商品热卖,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减少外出就餐、控制大额消费。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反映了当前消费市场的复杂性。
消费者不是简单地消费降级,而是在重新规划消费优先级。对于提升生活品质的商品,人们愿意花钱;对于可有可无的消费,则更加谨慎。
体验式消费受青睐
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销售大幅增长,说明人们更加重视身心健康和生活体验。后疫情时代,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带动了相关产品的消费。
季节性因素影响明显
8月份是全年的高温期,家电中的空调、冰箱等制冷产品进入销售旺季,带动了整个家电品类的增长。同时,高温天气也减少了人们外出就餐的意愿。
八、总结:消费市场正在“慢热型”复苏
用一句话总结:2025年的消费市场,不是“爆火”,而是“慢热”。
8月份的数据显示,消费整体还在恢复通道上,但没有出现“报复性消费”,大家花钱更理性、更看重实用性和性价比,汽车这类大件消费暂时低调,但刚需日用依然坚挺。农村市场增速快于城市,网购占比继续提升,健康、家居、娱乐等品类表现突出,而汽车、石油、烟酒等传统品类则增长乏力。
这说明,老百姓的消费习惯正在悄悄改变:不是不消费,而是更会消费了。1—8月累计来看,消费大盘稳住了,但没有出现“报复性消费”,更多人是在理性中选择“该省省该花花”。
下半年估计还会有政策刺激消费,比如发消费券、搞活动等等。咱们一边捂紧钱包,一边该花也得花——毕竟生活嘛,省着过,也要过着爽。未来几个月,如果政策再加把劲(比如发消费券、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下乡),消费潜力还有望进一步释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