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大年初二,按老礼儿该串亲戚了。
我开着刚买的桑塔纳,心里琢磨着该给二叔家带点啥好。
这车是去年刚提的,花了十五万,在这1989年算是不小的数目。
车子停在胡同口,我提着两条软中华,还有给孩子们买的新衣裳,朝二叔家走去。
胡同里的路还是老样子,坑坑洼洼的,下了雪更不好走。
远远就看见二叔在院子里劈柴,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破棉袄,袖口都磨出了洞。
我心里一紧,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
二叔家的院子不大,房子还是七十年代盖的那种,墙皮斑驳,窗户上糊着报纸。
院子里堆着一些蜂窝煤,旁边放着几根劈好的柴火。
"哎呀,建民回来了!"二叔看见我,赶紧放下斧头,在衣襟上擦擦手。
那一刻,我看清了他的棉袄,真的破得不像话了,棉花都露出来了,背后还打着几个补丁。
补丁的布料颜色都不一样,深深浅浅的,像是什么时候破了就补什么。
我的鼻子一酸,差点没忍住。
"二叔,您别忙活了,进屋坐。"我强压着心里的难受,笑着说。
可心里却在想,这些年我光顾着自己发财,怎么就没想过二叔他们呢。
屋里更让人心疼,家具都是老物件儿,一张八仙桌,几把掉漆的椅子。
桌上铺着一块花布,已经洗得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
二婶正在灶台前忙活,听见动静转过身来,脸上写满了欢喜。
"建民来了,快坐快坐,二婶给你下饺子。"
我注意到二婶的衣服也是补了又补,但洗得干干净净,人倒是精神。
她围着的围裙上还有几个烫洞,应该是做饭时溅到的。
堂弟小军从里屋出来,已经二十多了,还穿着中学时的那件蓝色棉袄。
袖子明显短了一截,手腕都露在外面。
一家人围着我坐下,都有些拘谨。
我心里明白,这些年我发了财,跟他们的距离好像越来越远了。
可我忘不了,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是二叔偷偷给我家送面粉。
那时候二叔家也不富裕,但每次都说是多买的,让我妈别客气。
忘不了我考大学那年,二叔卖了家里唯一的一头猪,给我凑学费。
那头猪养了两年,二叔舍不得杀,就是为了我上学。
"二叔,您身体怎么样?"我故意岔开话题,不想让自己太激动。
"老胳膊老腿的,还能凑合。"二叔摆摆手,"倒是你,听说生意做得挺大。"
说话间,我看见他的手背上全是冻疮,红肿得厉害。
屋里虽然生着炉子,但还是能感觉到寒意。
我看着他那件破棉袄,心里像针扎一样。
这个春节,我给别人送了不少礼,却忘了自己最该孝敬的人。
"建民啊,你能有今天这成就,我们都替你高兴。"二婶端着热茶过来。
"就是就是,听说你在市里开了好几个厂子。"小军羡慕地说。
我点点头,但心里却越来越不是滋味。
二婶下的饺子很香,白菜猪肉馅的,但我知道这肉肯定不多。
吃饭的时候,小军突然说:"哥,我想找个活儿干,总在家里闲着也不是事儿。"
二叔瞪了他一眼:"建民来串门,你说这些干啥。"
"没事二叔,小军说得对,年轻人就该出去闯闯。"我赶紧打圆场。
但这话让我想起了什么,小军都二十多了,还没个正经工作。
这在当时可不是小事,没工作就意味着没收入,也找不到对象。
"二叔,这些年让您受苦了。"我突然站起来,声音有些哽咽。
"说啥呢,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二叔有些不自在,赶紧摆手。
"是啊建民,你能来看我们,我们就知足了。"二婶也赶紧说。
但我听出了他们话里的客气,这种客气让我心里更难受。
以前我们可从来不会这样说话,都是直来直去的。
我深吸一口气,下定了决心。
"二叔,我在市里开了个服装店,正缺个管事的。您看..."
话一出口,屋里突然安静下来。
"不行不行,我这土老帽儿,哪能管啥服装店。"二叔连连摆手。
"我连字都认不全,怎么能管店呢。"
我看出他心动了,但又觉得自己不行。
"就是需要您这样踏实的人。"我认真地说,"工资一个月八百,还包吃住。"
八十年代末,八百块可不是小数目,普通工人一个月才一百多。
二叔愣住了,二婶也停下了手里的活儿。
小军的眼睛瞪得老大,嘴巴都张开了。
"建民,你这是..."二叔的声音有些颤抖。
"二叔,您要是不去,我这店真开不下去了。"我半真半假地说。
其实我是想让二叔有个体面的工作,也好改善一下生活。
但不能说得太直白,怕伤了他的自尊心。
"可是我真的不懂服装..."二叔还在犹豫。
"您不用懂服装,就负责看着点,别让人偷东西就行。"我解释道。
"再说了,您这么多年当过生产队长,管人的事儿您最在行。"
小军听了,眼睛都亮了:"爸,哥真心想帮咱们。"
"是啊老头子,建民一片好心,你就别推辞了。"二婶也劝。
二叔沉默了好半天,在屋里来回踱步。
我知道他在想什么,一方面想改善生活,一方面又怕给我添麻烦。
最后他停下脚步,看着我说:"那...那我试试,要是干不好,你可别怪我。"
"您放心,肯定能干好。"我心里一阵暖流。
接下来,我又提到让小军到我厂里学技术。
"我那个机械厂正缺技术工,小军年轻,学得快。"
"真的吗哥?"小军激动得站了起来。
"当然是真的,我什么时候骗过你。"我笑着说。
然后我又看向二婶:"二婶,您要是愿意,也可以到店里帮忙收银。"
"我这老婆子能行吗?"二婶有些不敢相信。
"您人缘好,跟客户聊天,肯定受欢迎。"
一家人都有了着落,屋里的气氛也轻松起来。
二叔脸上的愁容散了,小军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二婶包的饺子格外香,我们聊着家常,就像回到了小时候。
我跟他们说起这些年做生意的经历,遇到的有趣的事。
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
"哎呀,现在的生意真是不好做啊。"二叔感慨道。
"是啊,但只要肯吃苦,总能找到出路。"我说。
聊着聊着,天就黑了。
临走时,我偷偷给二婶塞了两千块钱。
"这是二叔的预支工资,先买身新衣裳过年。"
二婶拿着钱,手都在发抖。
"这...这太多了。"
"不多不多,二叔值这个价。"我认真地说。
二婶眼圈红了,连声说着谢谢。
二叔也走过来,使劲握着我的手。
"建民,二叔这辈子没白疼你。"
这话说得我鼻子又酸了。
"二叔,是我应该做的。"
走出胡同,我回头看看那个小院子。
虽然房子破旧,但现在看起来格外温暖。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
我想起小时候,二叔总说:"一家人就要互相照应,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那时候不懂,现在才明白,这就是最朴素的家族情义。
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想了很多。
这些年忙着赚钱,确实忽略了太多东西。
钱能买来很多,但买不来亲情,也买不来心安。
看到二叔穿着破棉袄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什么叫富贵不忘本。
不是说有钱了就高人一等,而是要记得那些帮过你的人。
二叔一家的日子确实过得紧巴,但他们从来没向我开过口。
这种骨气让我佩服,也让我愧疚。
如果不是今天偶然看到,我可能还蒙在鼓里。
想想也是,二叔这个人,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
正月十五过后,二叔真的来了我的店里。
第一天上班,他穿着我给买的新中山装,显得特别精神。
虽然年纪大了,但做事特别认真,很快就上手了。
客户都说这个老师傅人品好,做事踏实。
有几次遇到难缠的客户,二叔都能耐心地劝说,最后让人家满意而归。
小军也到我厂里学起了技术,年轻人学得快,师傅们都夸他聪明。
他特别珍惜这个机会,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
二婶在店里帮忙收银,人缘特别好,顾客都愿意跟她聊天。
她总是笑眯眯的,说话和气,让人感觉亲切。
半年后,我去店里检查,看见二叔穿着我给买的新西装,正在跟客户谈生意。
那种从容自信的样子,跟半年前判若两人。
"您看这料子,手感多好,穿着肯定舒服。"二叔熟练地介绍着。
客户点点头,很快就成交了。
"二叔,您这是越来越有老板范儿了。"我开玩笑说。
"那还不是跟你学的。"二叔笑得特别开心。
我知道,这不只是因为生活条件改善了,更是因为他找回了自己的价值。
一个人最怕的不是穷,而是觉得自己没用。
二叔现在每天都过得很充实,精神头儿也好了。
二婶说,二叔晚上睡觉都不打呼噜了,以前是心里有事儿。
小军也越来越懂事,学会了不少技术,师傅们都说他有前途。
年底的时候,我给他们都发了奖金。
二叔拿着钱,高兴得像个孩子。
"建民,今年过年咱们家可以买点好东西了。"
那个春节的决定,改变的不只是二叔一家的生活,也改变了我对成功的理解。
真正的成功,不是自己过得多好,而是能带着身边的人一起好。
现在每年过年,我们两家都在一起包饺子,聊天,其乐融融。
二叔还是爱穿那身新西装,虽然不算高档,但特别合身。
有时候看着他忙碌的背影,我会想起那件破棉袄。
那是我见过的最珍贵的衣服,因为它让我明白了什么叫血浓于水。
人这一辈子,能帮到自己亲人,比什么都值得。
钱可以慢慢赚,但错过的亲情,可能一辈子都补不回来。
那天看到二叔穿着破棉袄,我做出的决定,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
不是因为我帮了他们,而是因为他们让我找回了做人的初心。
一家人,就该这样相互扶持,共同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