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场哨响的刹那,清华附中的姑娘们抱着队友哭成一团,汗水混着泪水把球衣洇出深色痕迹。8 月 30 日,这支以清华附中为班底的中国 U18 女篮在亚洲 U18 青年篮球锦标赛(中学生组)决赛里,一分一分拼赢了泰国队,用五场全胜的战绩捧回冠军奖杯。这是中国校园球队时隔 12 年再度站上该赛事最高领奖台,不仅刷新了中国校园篮球的纪录,更让大家实实在在看到了国内青训体系结出的果实。
![]()
决赛那天,18 岁的中锋蒋紫涵成了全场焦点。这个 1.95 米的姑娘在上半场结束前那记压哨跳投,让替补席都蹦了起来。她全场拿了 18 分还抢了 9 个篮板,攻防两端都像定海神针。最关键的第四节还剩 2 分 17 秒时,后卫葛莹投进的那个三分球太提气了,一下子把比分拉开到 82-70,泰国队想追也追不上了。看技术统计就知道这群孩子多能打:五场球场均轰下 84 分,失分才 67 分,其中三次都是在落后两位数的情况下硬生生追回来的,这心理素质真不像高中生。
![]()
蒋紫涵能打得这么好不是偶然,她已经入选了 2025 年 U19 女篮世界杯中国队名单,9 号球衣在集训名单上清清楚楚。宫鲁鸣指导接受《北青体育》采访时说的 "培养年轻球员不能拔苗助长",在这批孩子身上真见效了。更让人期待的是,她和 18 岁的张子宇能形成内线接力 —— 张子宇虽然没打这次比赛,但今年亚洲杯场均 15.6 分 5.6 篮板的表现,已经让大家看到了 "宁慢不急" 培养策略的效果。听说张子宇刚去昆明高原集训时还晕过高反,现在已经能跟着练移动投篮了。
![]()
巧的是,这冠军来得正是时候。之前女篮亚洲杯拿了季军,大家对李梦等老将因伤缺席后的阵容调整还有不少讨论。但这群中学生的胜利,让大家换了个角度看问题。中国篮球向来靠内线高度吃饭:从郑海霞那届的奥运银牌,到 2008 年男篮 "移动长城" 的奥运第八,再到李月汝、韩旭时期的世界杯亚军,内线强则球队强的规律一直没变。现在宫指导搞的 "万次投篮" 训练,要求更严了,不是随便投投就行,得算投进的,还得结合实战移动着投,年轻球员的基本功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
篮球评论员都说这冠军早有预兆。清华附中这几年在校园篮球里一直是尖子生,去年 12 月就靠董一诺、蒋紫涵这些主力拿过亚洲中学生 3X3 篮球锦标赛冠军。这次五人制又夺冠,说明 "校园培养 + 专业提升" 这条路走对了。就像宫鲁鸣指导说的:"要跟欧美强队掰手腕,还得靠年轻人慢慢长起来。"
![]()
从清华附中的操场到亚洲赛场的领奖台,这群平均年龄不到 17 岁的姑娘们用全胜战绩证明了自己。颁奖仪式上,蒋紫涵把金牌挂在教练脖子上的那一刻,让人觉得洛杉矶奥运周期里,中国女篮真的有了靠谱的后备力量。这枚金牌不只是荣誉,更是给青训体系吃的定心丸 —— 踏踏实实干,总会有收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