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把子肉,不少人会想起街头巷尾飘来的浓郁酱香 —— 这道自带 “烟火气” 的美味,正是山东济南的经典特色菜,更是鲁菜里 “家常硬菜” 的代表。
这道菜不同于精致宴席上的鲁菜大菜,把子肉诞生于济南的市井小摊,因大块五花肉用草绳捆扎炖煮得名,咬一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汤汁拌米饭更是一绝,如今早已成为济南人早餐、午餐桌上的 “心头好”,甚至成了外地游客打卡的必吃美食。
要论把子肉的特色,核心在于 “粗中有细”:选肉讲究 “三层肥两层瘦” 的带皮五花肉,块头要大(通常 5 厘米见方),既保证口感丰腴,又能经得住长时间炖煮;
调味以酱香为主,不用复杂香料,靠酱油、冰糖和慢火熬出醇厚味道,吃的就是食材本身的香。这种做法看似简单,却藏着老济南人的饮食智慧 —— 用最家常的做法,把普通五花肉做出 “下饭神器” 的魔力。
想在家复刻这道济南特色,不用特意买专业厨具,跟着这个家常做法来,新手也能一次成功,一起来试试吧。
【家常把子肉】—— 酱香浓郁,肥而不腻
食材准备:带皮五花肉 500 克(选 “五花三层” 的肋条肉,皮要完整,避免太瘦的部位,否则炖后易柴)、冰糖 20 克、生抽 3 汤匙、老抽 1 汤匙、八角 2 颗、桂皮 1 小段、香叶 1 片、葱结 1 个(大葱切段打结)、生姜 5 片、料酒 2 汤匙、清水适量(或用啤酒替代,增香不腻)、盐少许(可选)。
处理关键:
1.五花肉的预处理直接影响口感,第一步要 “去血沫、除腥味”:把五花肉切成 5 厘米见方的大块(别切太小,炖后会缩水)。
2.冷水下锅,加 1 汤匙料酒、2 片生姜,大火煮开后撇去表面浮起的血沫,继续煮 1 分钟后捞出,用温水冲洗干净(别用冷水,否则肉质会变紧),沥干水分备用。
烹饪步骤:
1.炒糖色是把子肉上色的关键,用不粘锅或铁锅,放少许食用油(1 汤匙即可,五花肉本身会出油),小火加热后放入冰糖,用铲子慢慢翻炒,直到冰糖完全融化,变成浅琥珀色(注意火候,别炒到发黑,否则会发苦)。
2.立刻放入焯好水的五花肉块,转中火快速翻炒,让每块肉都均匀裹上糖色,此时五花肉会慢慢渗出油脂,炒到肉块表面微微焦黄,逼出部分油脂(这一步能减少油腻感)。
3.加入葱结、剩余的姜片、八角、桂皮、香叶,翻炒10秒出香味,再沿锅边淋 1 汤匙料酒或花雕酒祛腥,接着加生抽提鲜、老抽上色,继续翻炒均匀,让酱汁裹满肉块。
3.倒入足量的温水(或啤酒),水量要完全没过肉块(别用冷水,否则肉质会变硬),大火烧开后转最小火,盖上锅盖慢炖(锅盖别盖太严,留一条小缝,让多余水汽蒸发,汤汁更浓郁)。
4.慢炖 1.5-2 小时,期间别频繁开盖(避免温度下降,延长炖煮时间),炖到第 1 小时时,可轻轻翻动肉块,让上下都能入味。判断是否熟透的方法:用筷子轻轻戳肉皮,能轻松戳透就说明快好了。
5.最后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咸淡(生抽和老抽已有咸味,若口味淡可不加盐),如果喜欢浓稠的汤汁,可开盖转中火收 3-5 分钟,关火后别着急盛出,让肉块在汤汁里焖 10 分钟,充分吸收味道,这样吃起来更入味。
做好的家常把子肉,肉皮 Q 弹软糯,肥肉入口即化,瘦肉吸满酱香,一点不柴。吃的时候搭配一碗白米饭,把汤汁浇在饭上,再夹一块肉拌着吃,瞬间找回济南街头的烟火气。
如果想要口味更丰富,还能在炖肉时加入豆腐块、煮好的鸡蛋(剥壳后放入)、海带结,让它们吸满肉汁,变成 “把子肉套餐”,营养更全面。
其实这道家常做法,既保留了济南把子肉的精髓,又简化了传统做法里 “长时间守着锅” 的麻烦 —— 用小火慢炖代替柴火灶焖煮,在家用普通锅就能完成。
下次想给家人做道硬菜,不妨试试这个方法,不用去济南,也能吃到地道的把子肉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