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个老六!”
“真是绝绝子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让人半懂不懂的网络烂梗,已经挂在孩子嘴边了。
这不几天前,重庆某中学班主任就发现,班里有学生在用“唐人”一词嘲笑同学,她马上严肃制止,视频引发全网热议。
确实,如今的中小学生交流起来都是:尊嘟假嘟、芭比Q、伞兵……
孩子们觉得新潮,可家长却忧心忡忡,尤其是很多一线教师发现:同学们随意乱用黑话烂梗,造成了很多同学矛盾和摩擦。
烂梗带来多重危害
不就是几个网络词汇嘛,至于这么小题大做吗?
其实,烂梗对孩子的危害,远超你的想象!
首先,它会让孩子的语言越来越贫瘠。
当孩子用“绝绝子”概括一切令人惊叹的事物,用“栓Q”表达所有感激或无奈时,他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对更精准、更丰富词汇的探索。
长期用网络烂梗交流的孩子,很难发展出细腻的语言感知力和表达能力。
更令人忧心的是,一些烂梗所携带的价值观念,会无声无息改变孩子对世界的看法。
比如当他用影射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唐人”来嘲笑同学的时候,正直与善良,已经慢慢远离……
而且,那些充满暴戾气息的网络语言,还会滋生校园暴力行为,威胁孩子的身心安全。
孩子为何沉迷烂梗
想要孩子好好讲话,我们首先要了解他说网络烂梗的原因。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渴望张扬个性,表现自我。
而网络烂梗新鲜炫酷,只要有一个同学说了,大家笑了,或者鼓掌了,孩子就很容易加入模仿的行列。
而且这些“黑话”也是孩子融入群体的“社交密码”,大家都说“芭比Q了”,就是自己人了!
孩子会从中获得一种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强化这一行为。
家长要怎么办?
面对孩子满口“烂梗”,很多家长会直接制止,但效果往往不好。
在家长看不到的地方孩子还是讲得津津有味,有时当着家长的面,习惯了还是会冒出来几句,这真是令人很无力。
我这里有几个新颖、有效的方法,如果需要可以去尝试一下。
1、认知重构法
就像重庆的那位班主任一样,帮孩子剖析“网络烂梗”是在映射什么?在嘲笑什么?
再给孩子引入“人有三不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的正确价值观,重新构建孩子对于某些词汇的认知,他才能明白哪些行为是不对的。
2、环境隔离法
带孩子远离不良环境,加入积极健康的群体,可以是篮球队、游泳队、合唱团,风气优良的团体,才是值得孩子去参与的。
3、共同探索网络
跟孩子一起上网,了解他的兴趣所在,并为他普及网络安全知识,赋予他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4、培养批判思维
鼓励孩子对网络信息保持怀疑态度,教会他提问:这个消息的来源是什么?是否有其他证据支持这个观点?我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孩子三观正,有主见之后,自然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和用语。
5、带孩子去图书馆
带孩子看看表达同一种情绪,有多少种不同的用词方法?哪些表达高级又优美,哪些表达也很另类,但很有文化!
见识过高级文字的孩子,就很难在低级文字中沉迷了。
写在最后
最后提醒你:言传身教,永远是最有效的教育。
别小看父母的力量,我们每天在说什么,孩子听得清清楚楚的,只要家长能约束自己,不说网络烂梗,孩子自然就知道这是不好的。
虽然说,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交语言,但有些烂梗充斥着低俗、恶意的价值观,必须抵制!
在这方面,你有哪些妙招呢?欢迎分享。
欢迎关注+点赞+分享,让更多家长看到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