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药费单子咋就报不了呢?”日前,在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政务服务中心医保窗口前,67岁的李伦礼紧攥医药费单据急得直跺脚,这一幕,恰好被开展“蹲点式”监督的盐津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捕捉。
经询问得知,李伦礼在四川省宜宾市做完手术后,因当地电子处方平台未与云南系统对接,导致每月近800元的术后恢复药费无法报销。“跨省看病的经济压力太大了,我该怎么办?”李伦礼的无奈道出了跨省就医群众的共同心声。
盐津县地处滇东北,与四川省宜宾市接壤,两地群众往来频繁,许多盐津群众选择到宜宾市就医。今年1月,云南省全面启用电子处方中心流转系统后,纸质处方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由于四川省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尚未完善,外省参保人无法通过平台上传处方,导致像李伦礼这样的群众只能手持纸质处方购药,医药费用成了“自费项目”,群众反映强烈。
盐津县纪委监委立即行动,向县医保局发出《监督建议书》,要求限期厘清问题根源,同时联合医保、卫健部门成立督查组,走访全县跨省就医群众,建立26人未报销案例台账。为推动问题解决,县纪委监委督促县医保局向市级专题汇报,最终争取到“特事特办”方案——通过线下人工审核补报费用。“既要解决个案,更要推动制度破冰。”督查组组长在协调会上强调。
为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县纪委监委联合乡镇纪委入户排查,确保不漏一人;推动医保局开设“绿色通道”,将申请材料从7项精简至3项,办理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还举一反三,推动县医保局与四川毗邻县区建立“跨省医保协作机制”,通过数据共享、人工核验双轨并行,彻底解决电子处方“卡壳”问题。截至7月,全县累计为26名群众补报医疗费用14万余元,投诉量同比下降82%。
“从反映问题到拿到报销款,只用了10天!纪委同志还专门打电话告诉我进度。”参保人王芳拿着到账的0.32万元报销款,在回访电话里连连道谢。
“监督不是冷冰冰地问责,而是带着温度的服务。”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只要群众眉头还皱着,我们的监督探头就永远亮着。”(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黎浩 通讯员 周培)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