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蓝字 ,关注慧跑
慧跑夏训专项期(以第14周为起点,后续延续至专项期结束)的课表设计,核心是以个人当下能力下马拉松配速(MP)为基准,通过“%MP阶梯”精准调控训练强度,既贴合马拉松专项需求,又能兼容“2.5小时-5小时”全范围完赛目标,最终实现“能力分层构建、目标精准覆盖”的训练效果。
一、课表核心逻辑:为何从心率切换到“%MP配速
在基础耐力阶段,心率控制的优势是“贴合个体生理状态”,进入专项训练阶段,%MP配速”以跑者当下能力的马拉松配速”为基准,直接对齐秋季比赛的“专项需求”——让训练中每一步的强度,都服务于“在比赛中稳定维持比赛配速”,避免“练错强度”。
本周课表的设计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从低强度的65%MP(恢复),到中强度的80%MP(有氧基础)、到高强度的104%MP(乳酸阈值突破)、再到90%MP(长距离持续能力),覆盖“恢复-基础-突破-持续”全维度,既保证能力提升,又避免过度疲劳。
二、“%MP的强度分层逻辑:为不同训练目的定制刺激
马拉松配速(MP)是跑者能持续完成全马的配速,在课表中基于当前能力而非目标,以此为100%基准,衍生出不同训练目的的“强度百分比区间”,让每类训练的“刺激程度”更精准:
1、恢复类训练(恢复跑、跑休+力量):
采用60~70%MP的低强度。目的是在“不累积疲劳”的前提下,维持跑步神经肌肉记忆、促进身体恢复,并通过力量训练强化肌肉支撑(弥补跑步对核心及专项肌肉的需求)。
2、基础耐力训练(有氧跑):
采用75~85%MP的中低强度。该强度能高效提升心肺功能与有氧代谢能力,是长距离耐力的“基石性训练”,让身体适应“长时间低压力跑步”。
3、长距离跑训练:
采用85~90%MP的配速强度。目的是让身体适应持续奔跑120~180分钟级别的负荷,强化长距离续航的体能与心理耐受。
4、马拉松比赛配速训练:
采用95~98~100~102%MP的配速强度,核心作用是让跑者在接近甚至达到目标马拉松配速的强度下,建立比赛节奏感知与高强度续航能力,进一步完善从能力构建到比赛适配的训练闭环。
95~98%MP:对应比赛中 “平缓路段节省体力”“后半程体能下降时维持节奏” 的场景,强度略低于目标配速,既能保持比赛级别的肌肉记忆,又避免过早消耗体力,适合作为 “比赛配速训练的基础强度”;
100~102%MP:对应比赛中 “平坦路段提速”“超越对手”“冲刺阶段” 的场景,强度贴合甚至略高于目标配速,能训练身体在 “接近极限” 的状态下,依然维持配速的稳定性,直接提升比赛中的 “强度适应能力”。
4、乳酸阈能力训练:
采用104~106%MP的略高强度。乳酸阈值是“身体开始大量堆积乳酸的配速临界点”,通过略高于MP的配速训练,能提升身体“抗乳酸堆积、维持高速奔跑”的能力,直接服务于马拉松比赛中后半程的耐力保持。
5、最大摄氧量训练:
以5公里最快配速为基准,采用间歇模式,是专项期提升 “心肺极限能力” 与 “高强度爆发力” 的核心环节。其核心价值在于突破有氧代谢上限,让跑者在马拉松比赛中(尤其后半程体能下降时)仍能维持较高配速,同时通过4天恢复期的科学设置,平衡训练强度与身体恢复,避免过度疲劳。
6、速度训练(ST跑)
速度训练核心作用是优化下肢速度、跑姿效率与步频控制,通过刺激神经系统,让跑者在马拉松比赛中能更灵活地调整节奏,同时弥补 “长距离训练对‘快速移动能力’的忽视”,与其他训练形成 “耐力 + 速度 + 效率” 的全面能力闭环。
每组动作:100 米跑,前 70 米逐步加速至最大速度(注意 “放松发力”,避免肌肉僵硬),后 30 米保持速度巡航(刻意感受 “高效跑姿”,如手臂自然摆动、腿部蹬伸充分、身体微前倾);
组数控制:建议 10 组(新手可从 6 组开始,逐步递增),每组间通过 “慢跑或步行 100~200 米” 恢复,直至呼吸、心率基本平稳。
三、第十四周每日训练解读:目标、强度与执行要点
1.星期一(2025/9/1):跑休力量训练(下肢核心强化)
•训练内容:2组力量(半蹲起60次+全蹲起30次+箭步蹲左右各15次+立卧撑20次),组间休息2分钟
•核心目标:
跑休是为了让身体从上周日马拉松心率强度跑训练中完全恢复,避免疲劳累积;力量训练聚焦下肢大肌群(大腿、臀部)——半蹲/全蹲强化股四头肌与臀大肌(跑步蹬地发力的核心),箭步蹲改善左右腿力量平衡(避免单侧代偿受伤),立卧撑兼顾上肢与核心稳定性(维持跑步躯干平衡)。
•执行要点:动作需标准(如全蹲时膝盖不超过脚尖,箭步蹲时前腿小腿垂直地面),避免用“借力”(如立卧撑塌腰)降低训练效果;组间休息2分钟是为了让肌肉恢复力量,确保每组都能“满负荷完成”。
2.星期二(2025/9/268分钟恢复跑+8ST跑(低强度唤醒)
•训练内容:68分钟恢复跑(65%MP)+8组ST跑
•核心目标:
65%MP是典型的“低强度恢复区间”,心率约为最大心率-50,呼吸平稳可对话,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乳酸代谢,同时维持跑步神经肌肉记忆;8组ST跑(每组100米,步频加快、步幅略大),让下肢肌肉提前适应“快速收缩”,为后续高强度训练铺垫。
•执行要点:恢复跑需严格按65%MP配速,避免“不自觉加速”;ST跑时保持身体放松,重点感受“步频提升”而非“用力蹬地”。
3.星期三(2025/9/33公里热身+8公里乳酸阈值跑+3公里冷身(专项强度突破)
•训练内容:热身/冷身(65%MP)+8公里乳酸阈值跑(104%MP)
•核心目标:
乳酸阈值(LT)是“身体开始大量堆积乳酸的配速临界点”,104%MP的强度正处于“乳酸阈值”的区间——通过8公里持续跑,能提升身体“清除乳酸的能力”。热身/冷身的65%MP则是为了“激活肌肉”和“平缓降心率”,减少受伤风险。
•执行要点:乳酸阈值跑时呼吸会略急促(但仍能短句对话),若出现“呼吸困难、腿部僵硬”,可适当放慢配速(降至100%MP),避免硬撑;8公里需连续完成,不中途停顿。
4.星期四(2025/9/4):跑休力量训练(核心与下肢细节强化)
•训练内容:2组力量(仰卧举腿20次+车轮蹬15次+上下摆腿各15次+左右摆腿各15次+臀桥起15次+臀桥单边摆腿各15次),组间休息2分钟
•核心目标:
与周一“下肢大肌群”不同,本周四力量聚焦核心(腰腹)与下肢细节(小腿、臀部深层肌肉)——仰卧举腿/车轮蹬强化腹直肌与髂腰肌(维持跑步时身体前倾平衡),摆腿动作改善髋关节灵活性(避免跑步时“抬腿受限”),臀桥及单边摆腿则针对臀中肌(稳定骨盆,减少跑步时膝盖内扣)。
•执行要点:臀桥时需“收紧臀部”而非“挺腰”,避免腰部代偿;单边摆腿时保持骨盆稳定,不左右晃动。
5.星期五(2025/9/590分钟有氧跑(耐力基础夯实)
•训练内容:90分钟有氧跑(80%MP)
•核心目标:
80%MP是“中强度有氧区间”——心率约为最大心率的70%-75%,呼吸平稳可正常对话,能高效提升“有氧代谢能力”(身体利用氧气供能的效率)。90分钟的时长则是为了“延长有氧耐力储备”,让跑者在后续更长距离(如周日27公里)训练中,能更轻松地维持配速。
•执行要点:可选择平坦路面(如操场、绿道),避免频繁上下坡导致配速波动;若感觉疲劳,可适当缩短时长(降至80分钟),但不降低配速(80%MP是核心强度,不能随意下调)。
6.星期六(2025/9/650分钟恢复跑
•训练内容:50分钟恢复跑(65%MP)
•核心目标:
作为周日“135分钟/27公里长距离跑”的“前导缓冲”,50分钟65%MP恢复跑的作用是“轻度唤醒肌肉”——既避免身体因“停跑一天”变得僵硬,又不消耗过多体能,确保周日能以“最佳状态”完成长距离训练。
•执行要点:配速可略低于65%MP(如60%-65%MP),重点是“放松跑”,感受身体状态(如腿部是否有酸痛、呼吸是否顺畅),为周日训练做准备。
7.星期日(2025/9/7135分钟/27公里长距离跑(马拉松模拟核心)
•训练内容:长距离跑(取“135分钟”或“27公里”先达到者,配速90%MP)
•核心目标:
90%MP是“接近比赛配速的模拟区间”——比目标马拉松配速(100%MP)略慢,既能让身体适应“长时间维持接近比赛的强度”,又避免因“直接按100%MP跑”导致过早疲劳。135分钟/27公里的“双标准”设计,则是为了兼容不同能力跑者(如速度快的跑者135分钟能跑超27公里,按距离停;速度慢的跑者27公里需超135分钟,按时间停),确保训练量合理。
•执行要点:可携带能量胶(每45-60分钟补充1个)和水(每15-20分钟喝100-150ml),模拟比赛中的补给节奏;若后半程配速掉至90%MP以下,可适当放慢,但不停止,重点是“完成总时长/总距离”。
四、第十四周课表
全马5小时~2小时半主要完赛时间段对应的训练配速表
五、马拉松训练配速的精准把控
如何个性化确定马拉松配速(MP)通常几个途径:
第一,训练有素的跑者采用上半年最快马拉松比赛配速;
第二,对于在马拉松比赛中后半程跑崩的选手,建议采用最近几周的5公里跑测试成绩来换算。关注慧跑公众号,发消息“5公里成绩换算马拉松训练配速”,可获赠“个性化%MP训练计算器”。
竞猜
明天早上北京时间4点30分,雅培世界马拉松大满贯(Abbott World Marathon Majors)第七位成员——2025年悉尼马拉松的男女精英组将正式发枪起跑。在该大满贯之前的六大核心赛事中累计斩获11次冠军的埃鲁德·基普乔格(Eliud Kipchoge)将亮相赛场,他能否夺得这项全新大满贯赛事的首个冠军,将自己的大满贯冠军奖杯史无前例地增至12座?
-全文结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