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在国产化自助柜机上轻点屏幕完成值机,登机口的机器人精准指引方向,身处万米高空的客舱中仍能畅快联网,初次来华的外籍旅客对高效通关赞不绝口……这一幕幕生动场景都是民航智慧升级为万千旅客带来的真实体验。
高速更新迭代的前沿科技逐步渗透到民航业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行业变革与创新的关键力量。近期,各大机场、航空公司将智慧元素融入旅客出行、运行保障的各个环节,对“黑科技”进行全新升级,让智能、高效成为旅客出行新常态。“智慧民航”已然从抽象概念变为旅客可触可感的日常,相关话题不仅备受旅客关注,更引发各大媒体广泛报道。
技术升级 运行管理更高效
曾几何时,在机场排队办理手续是不少旅客出行的烦心事。而现在,民航业正通过一场全方位的技术升级扭转这一局面。从旅客直接接触的自助设备,到后台默默运行的智能系统,科技正潜移默化地为运行管理提速。
近日,济南、青岛和烟台三地机场的山航自助柜机系统软硬件均实现国产化替代,山航由此成为我国民航业首家实现自助柜机系统全面国产化的航空公司。该系统具备自助值机、登机牌打印、行程单打印、付费升舱、非自愿改期等多项功能,显著提升了旅客自助服务体验,提高了出行效率。《齐鲁晚报》报道,该系统严格遵循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战略要求,采用国产化硬件和操作系统,系统核心采用国产飞腾处理器,运行银河麒麟国产操作系统,从底层筑牢信息安全根基,确保关键业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山航的这一突破是深化数字化转型、赋能智慧民航建设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民航关键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取得重要进展,为行业自主可控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山航自助柜机(山航供图)
不止手续办理,服务流程在科技赋能下也愈发高效。对特殊旅客来说,技术升级给他们的旅途带来了更贴心的守护。新浪网报道,近日,杭州机场特殊旅客服务系统“数智同行”上线试运行。该系统整合了特殊服务申请、服务进程跟踪、亲友信息查询、工作人员接单派单等多项功能,大幅提高了特殊旅客的服务效率和质量,让无陪儿童、老年旅客和轮椅旅客的出行多了一份安心。
当旅客在航站楼内享受便捷服务时,后台的智能系统正为航班安全运行保驾护航。中国日报网报道,新疆机场集团通过本地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实现了气象报文的智能解析,在加快气象数据分析速度的同时提高了准确性,为航班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民航业,技术革新还在向更深层的运行管理领域拓展。据新华网消息,中国民航智慧监管平台危险品航空运输管理系统计划于今年9月在全国上线运行。该系统通过丰富数据内容、强化数据共享、推进工作流程数字化,能够显著提高危险品航空运输许可备案、生产操作、人员培训、事件报送、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管理水平,为航空安全再加一张“防护网”。《青岛日报》报道,由中国航信和中国移动联合开发的“启航”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整合航空公司、机场、代理人等多方系统数据,构建了智能体协同体系,有力支撑了智能客服、危险品智能助手等多场景服务。
服务优化 旅客乘机更便捷
现在,很多机场都迎来了特殊的“工作人员”——智能人形机器人。例如,在深圳机场,不仅有AI(人工智能)安全助手、随叫随到的咖啡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还有24小时“不打烊”的“数字虚拟人”客服。凤凰网报道,深圳机场开展的“数字虚拟人”客服应用试点,依托大模型技术为旅客提供全天候、多渠道、多语种、智能化的信息问询服务,配合支持100余种语言实时翻译的AI翻译设备。哪怕是初次来到中国的外籍旅客,也能轻松搞定各种问询。
深圳机场咖啡机器人(深圳机场供图)
深圳机场数字化转型的一系列成功探索为各大机场树立了典范,很多机场纷纷推动服务向智慧进阶,让旅客乘坐飞机就像逛商场一样轻松。上游新闻报道,近日,重庆江北机场智能机器人“渝飞飞”投用,支持语音对话、智能问询和智能回复。旅客通过“刷脸”可以查询航班信息,还可导航至登机口或其他目的地。天津滨海机场则发布了旅客服务卡通代言人“CC”,并将旅客须知精心制作成“CC”系列科普动画短片,直观呈现旅客关注的乘机热点问题。《天津日报》报道,如此一来,旅客在值机等待间隙或休息区放松时,即可轻松愉快地获取实用信息。
从出发前的行程规划到飞行中的休闲娱乐,各大航企也将智慧服务的惊喜藏在了旅途中。国航在其App上推出了“胖安达”AI助手,旅客只需要在国航App首页点击浮动的“胖安达”头像,即可开启对话。如果有行程规划的需求,“胖安达”还能基于目的地特色、季节气候、用户兴趣标签等信息,为旅客提供科学、丰富、有趣的出行规划建议。
对临时改期、突发差旅、赶早班机或晚班机、高频商务出行的旅客来说,登机正变得更加从容。据央视网消息,南航在广州—北京大兴往返航线上推出“极速一刻 自在登机”服务,旅客只需要在航班登机口关闭前,即航班计划起飞时间之前15分钟完成安检并抵达登机口即可登机。该服务通过智能化技术升级及业务变革,打破国内民航业普遍提前30分钟~40分钟关闭值机柜台的惯例,减少了传统值机截载时间对旅客改签的限制。
即便是万米高空中的飞行时光,如今旅客也能过得充实又自在。《南方日报》报道,自8月20日起,东航升级上海虹桥—北京首都、北京大兴—西安、昆明—广州、南京—成都、上海虹桥—哈尔滨等空中快线服务,旅客选择相关航线的宽体机超级经济舱和经济舱指定舱位(N舱及以上),即可享用全程免费基础版空中Wi-Fi服务,轻松实现云端“全程在线”。
通关提速 畅游中国更“丝滑”
得益于国家便利外籍人员来华的多项利好政策,今年暑期入境游市场热度不减。可喜的是,初次落地中国机场的外籍旅客,无须再为语言不通、排队耗时、流程烦琐而焦虑犯愁。如今,民航依托多项智能化服务举措,让远道而来的朋友在抵达机场的瞬间就感受到出行的便捷。
作为首都北京的空中门户,首都机场今年国际和地区旅客量于8月6日突破1000万人次,较去年提前30天。为了给入境旅客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首都机场通过推广应用国际电子登机牌、国内首推Wi-Fi护照登录、上线首都机场英文版小程序和App等举措,助力外籍旅客顺畅出行。
“三亚的海景享誉世界,一直吸引着我们。入境通关比我在网上了解的还要便利,不到一分钟就办完了手续,或许下次我们就会带领团队进行商务考察”。德国工程师米勒兴奋地告诉三亚新闻网记者,他提前做了不少攻略,抵达后惊喜地发现口岸已升级智能化导览、出入境信息采集等设备,便利程度远超预期。
由此可见,高效通关是外籍旅客的核心诉求,也是各大机场发力的重点。中国新闻网报道,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空运输简化手续委员会出台10项通关便利化措施,其中包括全流程中转管家服务、电子登机牌无纸化通关服务、“卓粤智询”智能助手、航空器检验检疫证书“自动生成、一键打印”等,减轻了外籍旅客的出行负担。杭州网报道,杭州机场创新融合现场监管视网与前端人脸感知系统,搭建旅客排队智慧监测平台,实时智能分析旅客排队动态,通过提前预警为工作人员科学调配、快速削峰提供决策依据,有效缩短入境旅客的排队等待时长。《青岛早报》报道,青岛胶东机场海关、青岛机场边检站出台科技赋能“速通关”、外籍旅客“双前置”、语种多样“无忧引导”、智慧通关“AI赋能”等通关便利化举措,共同营造高效顺畅、安全便捷的通关环境。
白云机场外籍人士便利化服务中心(白云机场供图)
除了提高通关效率,机场还致力于以“科技+服务”组合拳为旅客带来全方位便捷服务。随着外籍旅客“深圳游”成为常态,深圳机场已在国际到达区域启用境外来宾综合服务中心,整合支付、交通、文旅、通信等核心服务功能,为外籍旅客提供全方位服务。此外,深圳机场还将创新推出免税品寄存、线上预购等便捷服务,让旅客解放双手、随心畅游。
从清晰的多语种引导、高效的通关流程,到全方位的便捷服务,民航业正用科技与温度织就一张航空出行服务网,让入境中国成为一段奇妙旅程的美好开端。(中国民航报 记者贾璞瑜)
编辑|张 彤
校对|李季威
审核|韩 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