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岭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继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后所取得的又一辉煌胜利,万家岭之战中,国军队几乎全歼了日军一个整编师团取得了重大胜利。
一代名将叶挺将军曾经如此评价万家岭战役:“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汉江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永垂不朽”。
武汉会战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二十二次大型会战中,武汉会战是时间最久,规模最大,战线最长。当时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只有在武汉会战中的南浔战场取得了万家岭战役的胜利。
武汉处在长江中游与汉水的交汇处,有“九省通衡”之称,承东连西,承北连南,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在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先后沦陷后,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仅有武汉还在中国的控制之下。并且武汉的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是中国军队重要的军火来源。可以说,谁占据武汉,谁就能控制华中,并挟制中原。
蒋介石调集了百万兵力防守武汉。以李宗仁为首防御江北战场,以陈诚为首防御江南战场,南北两军共117个师,总兵力达110万人。
为了占领武汉,日军部署了大量兵力,并增拨军费25亿日元。成立华中派遣军,下辖第2军和第11两个军,共9个师团及一个支队。
万家岭战役是武汉会战中唯一的闪光点。在各路大军都损兵折将、节节败退的情况下,薛岳率领的第一兵团却在南浔战场上捷报频传,破天荒地几乎全歼日军整整一个师团。
如果没有万家岭战役的胜利,武汉会战很可能会像豫湘桂会战一样,雪崩似地败退。日军就有足够的时间和兵力去包抄中国撤退人员的后路,那么支撑中国抗战唯一的本钱也将丢失。万家岭战役对武汉会战功不可没。
万家岭战役概况
万家岭地处庐山的腹地,周围山峰矗立,林木葱翠,是守军隐蔽宾利的绝佳地带。对于擅长山地作战,又没有制空权和缺少重武器的我军来说是最好的战场。
在军队数量上,参加万家岭战役的中国军队总共有10个主力军再加一些地方保安团,共计25万兵力。日军共有4个主力师团和海军部队共计10万兵力。虽然我军比日军多出15万,但由于在武器装备及火力方面与日军存在极大差别。中国军队庞大、混杂,大都是旧式编制、缺少装备及训练。日军却是训练有素,并且有着武士道文化的熏陶。尽管怕死,但屈辱会使他们生不如死,逼迫他们为了受屈辱而发动自杀式攻击。士兵普遍有为天皇卖命的狂热。我军的作战素质与日军的相比差距甚大。
在武器装备方面双方的差距更大。在万家岭战役中,我军基本没有空军参战,而日军在该地区拥有200多架次各式飞机,其中最大的威胁是100多架轰炸机。由于缺少高射炮等防空武器,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完全没有制空权,所以我军反击时选择在夜晚,即使白天反击也会尽早和日军绞杀在一起,让日机无从下手。日军还拥有着大批的军舰部署在长江和鄱阳湖,可以利用长江运送军队和作战物资等。
万家岭战役的中国军队总指挥是被日军称为“战神”的薛岳,他是民国史上少数的名将之一,被誉为抗战中歼敌最多的将领,仅仅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10多万人,使得日军五年内都不能越长沙雷池一步。他在长沙会战中创造的“天炉战法”,至今仍是美国西点军校的必读教材。
他在万家岭战役中利用山岳丛林的地形,摆出一个“反八字剪刀阵”,依托山岳,中间凹入,形似一把剪刀,整个部署相互联系的非常紧密,到处是伏兵,处处有火力,一旦日军攻击一点,整个阵地便全面开火,就像捅了马蜂窝,牵一发而动全身。
外围战场
万家岭战役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万家岭战役外围战场的防御战,第二个阶段才是万家岭战役核心战场的围歼战。外围战场共由三场大战组成,分别是正面防御战之金官桥阻击战、右侧背防御战之东西孤岭及隘口街战斗、左侧背防御战之岷山遭遇战。
- 金官桥阻击战
1938年7月26日退守金官桥之后,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70军军长李觉命令官兵在金官桥各个险关隘构筑防御工事。此外,他除了在金官桥设下主阵地,还在其两边的山头设立了伏兵,主阵地和两边山头的伏兵可互为犄角。
8月1日,冈村宁次命令第106师团南下进攻金官桥的中国守军。在进攻的头两天并没有投入兵力,而是以全部炮火和飞机对金官桥阵地狂轰滥炸。一年轰炸了两天,金官桥阵地上各个山头的泥土都被炸成了焦土。
8月3日,轰炸两天后,日军开始发起进攻。第七十军的官兵们依托着掩体,将进攻的日军放至30多米处,才从掩体中跃出,对日军展开猛烈攻击。日军很快支撑不住,纷纷往后溃退。
8月6日,70军与日军交战激烈,伤亡惨重,几乎无力坚守,由64军接管阵地。
8月8日,我军转换作战方式,由阵地作战变为主动进攻,编成以营为基本单位的众多小部队,在阵地的四面八方发动夜袭,使日军无法休息。成天的夜袭使日军顾此失彼、伤亡惨重。
8月13日,第4军刚接管阵地,便开始发动密集冲锋。第四军军长欧震在进攻前下命令,进攻中如果军官后退,士兵不用请示就可以立刻击毙军官,即使军长自己后退,士兵一样可以朝他开枪。于是在战斗中第四军从军长到排长,所有军官都战斗在队伍的最前面,甚至团长、师长都在参与肉搏战。
在金官桥阻击战中,我军使用“车轮战术”与日军缠斗,日军一个师团16000多官兵被中国军队歼灭了一半以上。
- 东西孤岭及隘口战斗
在金官桥正面战斗受阻后,冈村宁次命令101师团乘船偷渡鄱阳湖,沿着德星路从右侧后攻击中国军队的主力,来包抄金官桥一线主力部队的后路。
薛岳对冈村宁次的企图早就有所防备,战前专门对德星路一带进行详细的考察,将防守的重点放在了易守难攻的东西孤岭上。充分利用崎岖不平的地形,设置多线预备阵地,以此消耗敌军的士气和兵力。
日军屡攻不克后,伊东政喜便在玉筋山上使用了杀手锏毒气。而我军的防守部队是一支以新兵为主的部队,没有防毒面具更没有防毒经验,全师官兵被毒气袭击后,很快有大批的士兵中毒身亡,没有死亡的也失去了战斗力。玉筋山之战,我军伤亡达3000余人。
几天之后日军进攻失败,气急败坏地用飞机大炮轮番轰炸,甚至还用上了芥子毒气,这种东西非常可怕,人只要吸入这种毒气就会立马七窍流血,倒地而亡。
面对毒气,我军决定与日军展开白刃战,由于我军经过刀法的专门训练,而日军却为另一个刺刀对大刀的拼法,结果我军占据了上风。而且此时双方绞杀成一团,敌人的飞机、大炮、毒气都无法使用,最终守住了东孤岭最高的山头。
围歼战
万家岭战役第二阶段是整个战役的决胜阶段,无论从双方调动兵力的数量还是战事的激烈程度,都达到了空前的地步。万家岭大捷正是整个万家岭战役中的高潮部分,也是战果最突出的部分。
- 麒麟峰争夺战
金官桥正面守军撤退后,薛岳根据战场的地形特点,将防御的重点放在了仅距核心战场10公里远的麒麟峰。麒麟峰是核心战场西边的制高点,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9月25日,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朝麒麟峰阵地发起一波又一波的进攻。次日中午,日军占领麒麟峰半数阵地,但当晚就被我军发动的逆袭,将他们全部赶下山。
9月27日,日军均加大了攻击力度,并频繁使用毒气。为了占领麒麟峰,竟相绞杀成一团的两军实施猛烈的炮击,炸得山上血肉横飞,最后敌我两军同归于尽。日军以伤亡过半的代价占领麒麟峰,为我军日后的反攻减轻了难度。
9月28日,以夜袭的方式摧毁了日军的炮兵阵地。我军抓住机会从三个方向发起进攻,日军支撑不住,最终只得放弃麒麟峰阵地。
- 万家岭大捷
麒麟峰的失守导致第27师团的后路被截断,冈村宁次为了救援被我军包围的第27师团,决定派出106师团从我军防御线薄弱处穿插过去,既可解27师团之围,又可击溃我军的防线。
9月27日,执行穿插行动的106师团,被我军第4军搜索队发现,奇袭变成了公开。得到这个情报后,薛岳大喜过望,孤军深入乃是兵家大忌,正是歼灭他的好机会。
于是薛岳抽调了几乎全部能够使用的部队,共10多万大军,准备一举歼灭106整个师团。
而此时106师团对我军围歼的企图一无所知。他们快速突进正好进入了薛岳布置的万家岭口袋阵地中央。中国军队各路大军迅速向此地靠拢过来,包围圈越收越紧。
在得知自己被包围后,日军如无头苍蝇般在山中冲撞。处处遭到中国军队的阻击也未找到一条深路,而此时他们也已经弹尽粮绝。
在得知日军106师团有被全部歼灭的可能。日本朝野震惊,天皇亲自下令,必须救出第106师团。但连日的苦战,第106师团基层军官损失惨重,但万家岭处于中国军队的包围之中,因此只能用空投的办法来对损失的军官加以补充,从其他部队临时抽调小队长以上军官200余人,乘六架运输机空投至万家岭上空,但最后军官皆是被我军击毙。
10月7日,薛岳认为全歼日军的时机已到,下令对敌展开总攻击的作战命令。各参战部队都奋勇向前与敌死战,山中到处杀声震天。由于到处都在混战肉搏,日军派来的大批飞机逐渐失去了作用。战到10月9日晚,106师团的防御阵地全线崩溃,师团各部被彻底割裂,各自逃命。
万家岭大捷至此结束,第一兵团,在此战中共歼灭第106师团17,000余人,第106师团几乎被全歼。未能生擒日军司令官是此次会战中最大的遗憾。
虽然在最后未能彻底全歼敌人,但中国军队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的机动灵活、组织严密的特点,以及中国军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国内民众抗日热情,民心士气为之大振,而日军整整一个师团几乎遭到全歼,在近代日本陆军历史上从未有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