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失联,请大家加我个人微信好友,围观朋友圈深度交流
文章来源: 大碗pro (ID:gh_178ad0cf5bd9)
作者:惟乔
2016年3月,韩国围棋名宿李世石与阿法狗的人机大战如期开启。
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巅峰对决中,人肉高手第一次被人工智能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尽管绝境中的李世石一度祭出“逆袭”招式,阿尔法狗被吓得陷入混乱,甚至出现失误,但最终比分仍然定格在0:3。
就在西八区绅士仰天长叹技不如算力的当月,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正式成立,牵头的是一对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的兄弟——
哥哥叫陈云霁,主攻计算机芯片领域,弟弟叫陈天石,专攻领域算法和处理器架构设计,弟弟还是这家公司的CEO。
彼时没有人能想到,用不了十年时间,这家初出茅庐的小公司,将给科技领域和资本市场带来多大的轰动…
直到2025年8月27日,大A再次创造历史:
当天下午一开盘,寒武纪股价就直冲历史高点。
虽然只是短暂超越了茅子加封新“股王”,但引起的轰动实在不容小觑。
寒武纪市值的快速攀升,吸引了各方的现象级关注。
图源:网络
这几天,关于这家科创板第一权重的研究和解读文献来了把井喷。
但本文不讨论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只想聚焦这家公司及其所处的产业,探究背后的故事。
要理解寒武纪能大爆发,我们不妨从其技术特点入手——
首先是芯片效率。
像电脑里的Intel芯片好似“全能冠军”,办公、打游戏、看电影…能处理各种任务;
但处理AI所需的海量数据时,效率不高,耗电不少。
而寒武纪芯片(NPU),酷似“AI特种兵”,能同时发动成千上万个计算单元,一心一意地处理AI任务,所以速度极快、能效比极高。
寒武纪是中国极少数从最底层的指令集、架构开始完全自主研发的AI芯片公司。
第二是多种AI场景覆盖。
其云端芯片,可用于数据中心和大型服务器,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技术门槛极高、竞争极为激烈的领域,直接对标英伟达;
寒武纪的边缘端芯片,可广泛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摄像头、机器人等设备上,在识别行人、分析故障方面效率更高,但对功耗和体积的要求极其苛刻。
在智慧矿山、智慧能源等垂直领域,寒武纪同样大有可为,通俗解释就是——
为传统行业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供人工智能产品支撑,助力安全生产,为生产效率赋能。
第三是自研软件平台打破西方垄断。
寒武纪自主研发了基础软件平台,用大白话说,这个平台就像一个万能翻译器:
把主流的AI编程框架写的程序,“翻译”成自家芯片能够高效执行的指令。
这一自研软件平台打破了国际巨头(譬如最英伟达的CUDA)的生态垄断。
这是寒武纪商业化成功的核心关键之一。
寒武纪的硬核,在于它选择了技术最难、投资最大、周期最长的道路——
完全自研架构,打破西方技术“卡脖子”; 云端训练芯片领域,对标世界顶级巨头; 全线产品覆盖,构建全能型公司的布局。
作为人智能芯片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其现象级发展受到多方面影响:
一曰天时。
我们可以称其为全球AI浪潮与国产替代的“时代洪流” 。
一方面,AI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算力的需求急剧增加;
另一方面,部分英伟达芯片进不来,就使得国产芯片的“平替价值”迅速凸现。
寒武纪作为国内少数具备云端AI芯片量产能力的厂商,其技术积累被市场视为国产替代的核心标的之一。
与此同时,当前国家队将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化作为核心战略重点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技术标杆的寒武纪自然会获得政策性支持。
换言之,寒王加冕本质上是全球趋势与政策支持的双重红利使然。
图源:网络
二曰地利。
具体来讲,就是技术产品层面的破壁与经营业绩层面的进步。
关于技术层面,前文咱们已经详细拆解,这里不再赘言。
以下重点说说经营层面——
8月26日晚间,寒武纪披露了公司半年报: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8.81亿,同比暴增4347.8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8亿,去年上半年同期亏损5.3亿,大幅扭亏为盈,毛利率高达55.93%。
这样的增长数据,自然会吸引市场关注和资本青睐。
三曰人和。
这主要体现在寒武纪顶尖的“科学家团队”与强大的“生态伙伴”矩阵两个层面。
核心创始人陈云霁、陈天石兄弟均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并曾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基础研究;
公司研发团队中,拥有名校硕博学历的员工占比极高,妥妥的“学霸天团”。
在生态构建上,早期与华为的合作为其技术产品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现如今,寒武纪的合作伙伴进一步多元化:
不仅产品已适配国内主流AI框架,且进入多家互联网巨头和头部智驾企业的供应链。
与此同时,寒武纪与中国能源集团、晋能控股等大型国企的深度合作,同样为其技术迭代和商业化落地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场景。
四曰资本。
从股东结构来看,除了创始人团队,其背后少不了大型资管企业和头部ETF的支撑。
具体情况,大家可以参考下图——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华夏上证50ETF在行业内均位居前列。
说白了,这些“聪明钱”通常是基于对科技创新行业和国产替代趋势的长期看好。
五曰情绪。
在大A数千家公司中,具备完全自研AI芯片架构能力并实现云端芯片大规模商用凤毛麟角。
这种极致的稀缺性,使得寒武纪成为了资金在炒作AI和国产替代概念时重点关注的核心标的。
更重要的是,寒武纪的故事完美契合了当前科技引领变革叙事与国产替代叙事。
而公司年报披露的“逆境反转”,为以上两大叙事增添了戏剧张力和话题属性。
8月27日,硬核科技反超酱香科技加封“新股王”虽然只有一瞬,但似乎已经预示了中国经济的底层架构正在切换。
包括美国股市,其实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曾出现过科技力量逐步超越并取代大消费(譬如可口可乐、沃尔玛等)的历史瞬间。
到今天,美股科技七巨头(苹果、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英伟达、特斯拉和Meta)市值已经干到约16.5万亿美元,合计约占标普500指数权重的35%-37%。
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也将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资本市场对寒武纪等硬科技公司的价值重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这一趋势的共识。
然而,共识之外更需冷思考。
通往全球科技巨头的道路绝非坦途,包括对于寒武纪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审慎对待。
一方面,正视差距,是迈向伟大的第一步。
尽管寒武纪已在许多特定领域实现了突破,但与英伟达、AMD等顶尖巨头相比仍有需要追赶的环节:
在软件生态与先进制程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在通用性与全球化方面,仍需保持耐心积累。
毕竟,当前寒武纪的增长动能主要来源于“国产替代”的国内市场;
要从“国产替代”走向“全球竞争”,就必须要在西方巨头垄断的全球市场中拿到更多份额。
图源:网络
这不仅是技术的比拼,也是品牌、渠道与上下游生态的全方位较量。
当前的扭亏为盈确实令人振奋,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至少三个问题正在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1)后期能否继续扩大营收规模与盈利空间;
2)是否能开拓多元化、可持续的客户结构与营收来源;
3)高研发投入的商业模式下,如何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投入。
另一方面,寒武纪的现象级爆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科创产业发展的绝佳样本。
就一家企业而言,寒武纪的成功印证了硬科技企业取得成功所需的全部关键要素——
对长期亏损投入研发的容忍度高,让人们看到了长期主义的战略耐心;
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的跨越,带给我们更多关于产学研路径的深度思考;
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拥抱生态的开放心态。
寒武纪的成功,或许真的印证了那句话:
“所有捷径都是弯路,真正的好东西,都得拿命熬出来。”
就城市发展而言,此刻再次印证了,未来中国区域和城市经济的竞争,必将是科技创新力的竞争。
寒武纪的成功,背后是人才、资本、政策、产业氛围合力共振的成果。
未来,哪些城市能够培育出更优渥的创新土壤,
哪些城市能构建起“顶尖高校-前沿企业-风险投资-政策支持”的科创链条,
哪些城市就能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和主导地位,进而吸引和培育出更多的“寒武纪”。
而且,这条路我们中国人一定能跑得通。
纵观人类历史,还没有哪个行业像人工智能这样,同时具备知识密集性、资本密集性、劳动力密集性和能源密集性。
全世界有头有脸的国家,能同时凑齐这几样的,还真没几个。
*「毯叔盘钱」所有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读者结合个人财务状况,独立决策。
寒武纪到底能不能投资?更多爆料,欢迎收看我在 专门发的帖子,加入即可查看完整版:
了解新兴事物,知晓信息差,有利于我们看清当下市场现状。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更多财富真相和信息差,欢迎加入我的
加入星球即享:365天财富干货、搞钱信息差、套利机会、毯叔闭门直播、可复制的搞钱实战项目和资源等10大权益,还有10多位大佬驻场,和我一起为大家答疑,传授一手搞钱经验。
星球限时早鸟价199元,优惠价仅到本月月底。
目前已有2000+朋友加入,随人数增长持续涨价,早加入早受益!
扫码购买后,加我微信(uncletan2019),发送你《星球使用SOP》,再赠送1000元+福利~
点击关注毯叔私密小号
回复“资料”领【2025最新搞钱资料包】
觉得内容不错,点个“在看”,分享给朋友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