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脏病仍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肌梗死( MI )后,缺血微环境引发持续缺氧、能量代谢紊乱、炎症介质累积及线粒体稳态失衡,严重破坏心肌修复进程。巨噬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效应细胞,在心肌损伤后表现出高度的可塑性和功能多样性,其表型 转变 直接调控炎症消退、组织修复与纤维化过程。然而,梗死区域中的缺氧、氧化应激及代谢障碍等因素严重损害巨噬细胞线粒体功能,阻碍其向修复型 M2 表型转化,从而延缓和削弱心脏的自愈能力。近年来,尽管靶向线粒体抗氧化和代谢调节的策略部分改善了巨噬细胞功能,但对于已发生严重线粒体损伤的细胞仍效果有限。因此,开发能够系统增强巨噬细胞 线粒体 代谢适应性与修复功能的干预手段, 将 成为心肌 修复再生 治疗的重要方向。
近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院士、孙爱军教授团队 在Advanced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Mitochondrial Transplantation Augments the Reparative Capacity of Macrophages Following Myocardial Injury的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了“线粒体移植巨噬细胞( Mito-T-Macros, MTMs )”这一细胞工程技术,并系统验证了其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显著疗效与多机制协同修复作用。
该研究通过将健康外源性线粒体导入巨噬细胞,成功构建出具有增强代谢活性和修复功能的 MTMs ,发现其不仅可自主极化至 M2 表型,提升迁移、侵袭与吞噬能力,还可在体内高效靶向梗死心肌,并通过线粒体转移间接改善 心肌 的能量代谢。研究进一步通过转录组分析揭示, MTMs 调控脂肪酸氧化、氧化磷酸化和血管生成相关通路,显著减轻纤维化、凋亡并促进血管新生,最终改善心功能与心室重构。该工作为基于免疫代谢调控的心肌修复策略提供了坚实证据,开创了代谢增强型巨噬细胞治疗的新范式,具有重要的临床转化潜力。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vs.202506337
制版人:十一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学术合作组织
(*排名不分先后)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