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飞机制造产业的发展,国产C919的订单量已经来到1500架以上,但2025年8月的交付量仅为21架,这导致不少外媒开始唱衰,称这种产量1300架订单要到130后交付。
![]()
在数量劣势下,再怎么都不会是波音的对手,不得不说,如果产量确实如此,还真没机会跟老牌飞机集团竞争,可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国产C919的生产采取的战略是逐步开展。
简单来说,C919进入国际市场,本身是需要一定时间落实供应链的,而且中方为了不产生更多风险,将产能限制在了局部地区,因此,现在的产能其实是处在一个飞速增长期的。
如果等到这条产业链完全铺开,1300架订单不会消耗几年时间就能全部搞定,实际上,用单纯的数学乘除去解释制造业产能未免过于单纯,毕竟产能这东西是一直在变化的。
国产C919是2023年开始商飞,它本身的产业链不像波音这类企业,早已经部署了几十年,体系已经成熟,反倒是刚刚起步的状态,首先要做的绝不是无脑扩大产能。
否则就会将资源浪费在完全没必要的地方上,更何况我们都知道航空领域中的订单,向来不是什么稳定的订单,就算一开始订单量上千,最后也可能只有几百个订单。
这一点对于波音来说已经很熟悉了,可外媒在报道当中无疑是故意忽略要点,随后提出质疑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无非是美西方航空产业内部产生了相当大的焦虑感。
![]()
我们可以看到,在新入场的一众航空公司当中,C919属于是发展潜力较好的那一类,而且长期以来,中方的航空技术发展还有精密制造领域都被美西方卡脖子,没法自主制造。
现在C919的产业链,中间的发动机等构件还得从美西方市场进口,但设计自主已经具备,也就是说,这样的一架飞机,属于是中国高端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倾向。
市场看到了这股浪潮,然后加大投入、发展技术,这才是C919商飞的最大意义,同时也是美西方最担忧的地方,如果中方技术完成突破,那C919就可能实现完全的国产制造。
在这种情况下,多次出过问题的波音就很难继续保持优势,美西方的市场利益自然会下降,且中方将一如既往打破技术封锁,动摇一番他们国内技术封锁战略的信心。
![]()
所以说,C919到现在的交付难题,本质上其实是从模仿到设计,再到规模化制造的标准流程,不论是波音还是空客,都走过这样的道路,现在再通过这点攻击属实不痛不痒。
更何况现在慌张的其实是美西方自己,因为美西方现在也开始发展制造业,想着通过工业产能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如果在高端领域被反超,那劣势就会更大一些。
毕竟像美西方这边,都是先慢慢转型成金融类,然后再回到制造行业的,其中确实存在一定的空白期。
参考资料:
国产大飞机C919订单1500架 其中600架由租赁公司包办丨大公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