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
就像坐绿皮火车去西北,前两站还在嗑瓜子、看风景,后两站就有人开始收拾铺盖卷准备下车了。
等你反应过来,老师已经在讲“中考百日冲刺”,家长的眼神里写着“孩子,妈对你没啥要求,就考个全班前十”,而你手里还攥着没写完的寒假作业。
很多家长和同学奇怪:
同样是小学毕业,怎么有的人一进初中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呼呼往上涨;而有的人,明明小学是学霸,初中一开学就像断了WiFi的手机,信号越来越弱。
原因很简单,小学的知识像是九宫格菜单,翻来覆去也就那么几道菜;到了初中,菜单瞬间换成了多国语言,数学像德语,英语像英语,物理化学像天书。
你要是还等家长催才学,就跟穿着拖鞋去跑百米一样,气势很足,但速度感人。
我见过太多同学,初中成绩好坏的拐点,不在智商,而在习惯。
更狠一点说,是兴趣——你喜欢琢磨题,学就越学越快;你把学习当刑期,那就是一天天熬。
一、课堂是主战场
初中最大的坑,就是上课的时候把老师的声音当成空气净化器——一直响,但没啥参与感。
你表面上目不转睛,其实脑子里在想中午吃啥,或者昨晚的电视剧男女主到底有没有在一起。
课堂四十五分钟是“性价比”最高的时间段。
你在课上多记住一个知识点,就少用半小时在家补课。那种课上放空、课后狂补的模式,等于你白天种地,晚上再点蜡烛收割,费力还产量低。
有个同学特别逗,老师讲到二次根式,他盯着黑板发呆,嘴里还在默背游戏装备的属性。等下课了,他一脸无辜地问我:“刚才老师讲的根式,能卖多少钱?”
我说:“你这脑子,要么去开段子会,要么等着补课班收你智商税吧。”
课堂高效的秘诀有三个:
带着问题听:不是等老师问才想,而是提前预习,知道自己听哪儿容易掉坑。
动脑配合嘴:多发言,不是为了显摆,而是让你自己跟着节奏跑,不容易掉队。
笔记要活:别只是抄板书,写下你自己的理解,哪怕是一句歪打正着的顺口溜,也比干巴巴的定义管用。
二、记忆要玩“回旋镖”
大多数初中生的复习,就像放气球——做完作业气球飞走了,等考试想捞回来,已经飘到外太空。
高效的记忆更像扔回旋镖——今天学的,明天捡回来,再过两天捡回来,反复几次,它就自己飞到你脑子里安家了。
三步走:
1.及时复习:像刚出锅的油条,不趁热吃就没那味儿了。学完一小时内复一遍,效率高得吓人。
2.分散复习:不是一口气啃一天,而是今天啃一半,明天嚼一口,下周再嚼一口。
3.过度学习:背到能默写出来,不算完。能倒着背、改词背,才是真正的“刻在脑子里”。
我初二的时候背《满江红》,刚能背出来就跑去打球,结果两天后就背成了“怒发冲冠,凭栏处,三杯两盏淡酒”。老师说我这是词牌串台。
后来我学聪明了,背熟之后再多三遍,考试一字不错。
三、时间是“资产”,效率是“利息”
有人天天喊时间不够用,作业堆成山;也有人一到晚自习就悠闲地擦桌子、翻闲书,还能考第一。
差别在哪儿?效率。
把时间当钱花的人,最怕的不是钱少,而是投资回报率低。你用三个小时刷了一堆不会的难题,不如用半小时把常错题捋顺。
几个关键招:
先干最重要的事:每天精力最好的时候,留给最难啃的科目。
计划要低于能力值:你觉得自己能在一小时内复习完的内容,就定80分钟,这样才能保质保量。
学会放弃:超纲的题、远超你水平的难题,先别碰,等基础稳了再说。
时间管理还有个反直觉的点——休息是生产力。我认识一个同学,天天熬夜学到一点,白天困得眼泪汪汪,数学题做成了诗歌鉴赏。
后来他每天多睡半小时,成绩反而稳了。
因此,很多人以为学霸都有神秘的学习方法,其实套路特别朴素:课堂不浪费、复习有计划、时间用得值。
剩下的,就是每天坚持。
我见过一个女生,初一全班倒数十名,初三考上市重点。她没报天价补习班,也没用什么黑科技学习法,只是照着这三条做,硬是把差距一点点抹平。
她说自己秘诀只有一句:“我不求每天飞快进步,但我确保每天不退步。”
说到底,高效学习就像养一盆花——浇水、晒太阳、修剪,天天照料,不求一夜开花。
但等到开学的秋天,你会发现它已经长成了别人羡慕的样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