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鄂州三江口江边,藏着一片差点被遗忘的传奇。它曾是本地最牛的学校之一——鄂州师范(三江师范)!这里走出去的老师,曾经撑起了鄂州教育的半壁江山。
![]()
![]()
这片建筑群,来头不小。上世纪30年代,美国神父在此建起三江口天主堂,附带孤儿院、学校和修道院,规模宏大。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传教活动中断,教堂甚至被日军征用关押抗日志士。1949年后,外籍神职人员陆续离开。
但故事没结束!教堂里的"文生小学"保留了下来。1953年,鄂城初级师范学校(鄂城师范)从县城搬进这片洋楼,文生小学成了它的附属小学——这片建筑群从此开启了近半个世纪的"教育高光时刻"。
![]()
扎根于此的"鄂城师范",被老鄂州人亲切叫作"三江师范"。它可不是普通学校。1953年迁入,洋楼校舍成了当时的独特风景;1983年升级为"湖北省鄂州师范学校",跻身全省十大重点师范;培养了无数中小学教师,堪称鄂州教育界的"黄埔军校"。
想象一下,在充满异域风情的教堂建筑里读书上课,在曾是圣堂的礼堂里开大会——多少学子在这里度过了青春。
![]()
![]()
从巅峰到沉寂:令人唏嘘的转身
1994-1995年,鄂州师范分批分期迁往鄂城区莲花山,2000年4月,鄂州师范学校成建制并入鄂州职业大学。这片承载记忆的建筑,命运急转直下。90年代成了私立坤志外国语学校,但十多年后停办;从此彻底荒废,沦为鸡鸭栖息的废墟。
![]()
很难想象这是省级文保的凄凉现状,现如今走近这片传奇校舍,只剩心痛,教学楼宿舍(大三楼、小三楼):木质腐朽,楼板摇摇欲坠,空气中弥漫着腐朽气味。
![]()
![]()
谁能想到,这片破败建筑,1984年就被定为"鄂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清晰写着:大三楼、小三楼、小二楼以及附属全部建筑物及周围环境。可挂牌几十年,它却在时光与忽视中加速凋零。
![]()
![]()
![]()
从洋教堂到省重点师范,这片江畔建筑承载了鄂州近代教育最厚重的记忆。当鄂州三江港新区蓬勃崛起,这片孕育过无数园丁的土地,却在荒草中沉默。它的衰败,不仅是一座建筑的消逝,更是一段城市集体记忆的模糊。
来源 :鄂们的州
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