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柏坡的文物陈列室里,一件深灰色的羊毛衫静静地躺在展柜中。当讲解员指出这件衣物上密布的59处织补痕迹时,参训学员们无不屏息凝视——这件毛泽东同志穿过的羊毛衫,成为红色教育培训中最打动人心的"特殊教具"。
1948年的西柏坡,寒冬格外凛冽。据中央文献出版社《西柏坡纪事》记载,毛泽东同志就是穿着这件羊毛衫,在中央军委作战室那间不足35平方米的土坯房里,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令人震撼的是,当工作人员建议更换新衣时,毛主席却说:"补一补还能穿,前方战士们的衣服更单薄。"
西柏坡培训基地将这一历史细节深度开发成"一件羊毛衫里的初心"特色课程。教学过程中,学员们不仅要观察文物细节,还要亲手体验传统织补工艺。"当我的手指触碰到那些细密的针脚时,突然理解了什么叫'针线里头见精神'。"一位年轻干部在课后分享中这样写道。
这件59处织补的羊毛衫,生动诠释了西柏坡时期"两个务必"的精神内涵。基地创新教学方法,围绕文物开展"三问"研讨:一问自己能否保持这般朴素作风?二问工作中是否存在铺张浪费?三问如何将节俭意识转化为治理效能?这种沉浸式教学让红色教育培训真正入脑入心。
"最触动我的是补丁分布的位置。"一位学员指着电子放大镜下显示的肘部补丁说,"磨损最严重的地方,恰恰是伏案工作时接触桌面的部位。"这个发现引发了学员们关于"办公桌前的初心"的热烈讨论。
在"重走赶考路"实践教学环节,学员们会收到一个特殊任务:带着"如果我是当年的后勤干部"这个问题,计算维持中央机关运转的最低物资需求。这项任务的数据基础,就来自对包括羊毛衫在内的众多文物研究。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回望,那件打了59处补丁的羊毛衫,不仅是艰苦岁月的见证,更是宝贵的精神坐标。培训基地通过这种"以小见大"的教学设计,让红色基因在触摸历史中传承,在思考现实中升华,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独具特色的"西柏坡方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