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一到,不少人就开始跟风养生:
看到别人穿长袖,立马就把自己的短袖收起来;
听说要贴秋膘,顿顿都往嘴里塞肉;
觉得秋燥要补水,抱着水壶都不愿意撒手。
到头来,要么捂得满身都是汗,要么吃到撑不消化,要么越喝越干燥。养身没成,反而遭了一身罪。
很多人以为处暑就是“暑期退了,秋天来了”,其实这个节气最拧巴。白天太阳一晒,还有夏天的燥热感;早晚风一吹,又带着秋天的凉意。再加上空气越来越干,身体反而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处暑养生,请一定避开这三个坑
第一个:别盲目添衣
处暑后早晚变凉,不少人就慌了:秋冬?可别冻感冒了!
赶紧就把长袖、薄外套往身上套,甚至中午温度高的时候也舍不得脱下来,美其其曰要保暖。结果捂得满头大汗,风一吹反而感冒了。
很多人都听过“春捂秋冻”这句话,却不知道还有后半句“不生杂病”。这里所说的“秋冻”,也不是让人冻到打哆嗦,而是根据温度调整衣服。
处暑白天温度还在25℃以上,人体还没有适应从“热”到“凉”的转变。要是过早穿得太多,身体热量散布出去,容易上火、长痘。
正确的秋冻是循序渐进,早晚出门穿件薄外套,中午温度高了就直接脱掉。穿衣也要遵循上薄下厚的原则,重点是保护好肚子、脚踝。
第二个:别盯着“红肉”贴秋膘
一说起处暑贴秋膘,很多人立马想到的就是:吃红烧肉、炖排骨。
总觉得夏天掉的肉,秋天得用大肉补回来。可吃了没几天就发现,肚子胀得像个球,还老觉得没偶精神,甚至连大便都黏马桶。这哪里是贴秋膘?分明是给肠胃添负担。
夏天大家吃了不少凉菜,喝了不少冷饮,脾胃功能早就变得虚弱不堪,消化能力也是各种下降。处暑时脾胃还没有缓过劲,突然吃太多高脂肪、高蛋白的红肉,脾胃根本就扛不住。
真正的贴秋膘是通过轻补+对症的方法,先从容易消化的蛋白质开始补起,吃这些不油腻的食物,能帮助脾胃恢复元气。
第三个:靠喝水润燥
处暑最烦人的就是燥气:早上起来嗓子干得像冒烟,嘴唇裂得脱皮,连皮肤都变得紧绷绷的。
不少人觉得多喝水就行,于是抱着水壶一天喝好几升,可到头来还是觉得口干舌燥。不是水喝得不够,是喝水润燥的方法不对。
光喝白开水,水分只会快速通过尿液、汗液排出体外,根本留不住。而且处暑的燥是内热外燥,光靠外补水是没用的,得要从内调理才行。
正确的润燥要内外兼修,喝水时可以加一点润燥搭档,像蜂蜜、梨片、麦冬,这些食材能帮着滋阴,把水分都留到身体里。
写在最后:处暑虽说没有夏天那么热,但也没有秋天那么凉,它就是在提醒大家不能继续用夏天的生活习惯了。同样,也不能急着用秋天的养生方式,一切都以身体需求为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