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至23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30名队员,怀揣服务乡村振兴的热忱,奔赴享有“中国板栗之乡”称号的黄冈市罗田县,开展为期四天的板栗产业专项调研活动。罗田县板栗种植历史超百年,现有种植面积达125万亩,年产量稳定在8.5万吨左右,板栗产业是当地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当地面临板栗品种老化、深加工链条短、销售渠道单一等发展难题。为精准破解困境,服务队前期联合学校农业技术与经济管理专业教师,梳理罗田板栗近五年产业数据,并与县农业农村局反复对接,最终确定以大别山农业智慧园、骆驼坳镇板栗种植园、三里桥村委会为核心调研点,确保调研兼具专业性与实践性。
抵达罗田后,服务队首站走进大别山农业智慧园,探寻科技赋能板栗产业的实践路径。在园区深加工车间,全自动分拣设备正快速筛选板栗大小、剔除残次果,每小时可处理板栗8吨,较传统人工分拣效率提升30倍;旁边的精深加工生产线,将板栗加工成栗仁巧克力、板栗蛋白粉等12种产品,产品附加值较初级加工提升5-8倍。“以前只能卖新鲜板栗,遇上行情不好就亏本,现在有了深加工,去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还带动20多名村民就业。”园区技术总监介绍道。队员们还在智慧农业指挥中心,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查看全县板栗种植基地的土壤湿度、光照时长等数据,详细记录科技在板栗种植、加工环节的应用成效,为后续提出技术建议积累一手资料。
随后,服务队前往骆驼坳镇板栗种植园,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一线种植情况。盛夏的种植园里,饱满的板栗刺苞压弯枝头,种植户张建国带着队员们查看新品种长势:“两年前嫁接了‘罗栗5号’,不仅成熟时间提前15天,亩产还从350斤涨到600斤,收购价也高了近3元/斤。”队员们发现,种植园引入了无人机植保技术,每亩植保成本降低40元,效率提升5倍;同时采用“栗树+牧草”的林下养殖模式,养殖土鸡2000余只,年增收超10万元。此外,种植园打造的“板栗研学体验基地”,去年接待中小学生研学团队20余批,带动板栗直销与餐饮收入35万元,探索出“农业+研学”的融合新路径。
调研最后一站,服务队来到三里桥村委会,与村“两委”干部、种植户、收购商开展座谈,倾听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难题。“每年板栗成熟季,雇人采摘、脱壳要花不少钱,我家15亩栗园,人工费就占了收入的三成。”村民刘大哥无奈说道;收购商陈先生也反映,板栗常温下只能存放5-7天,运输损耗率常达20%,严重影响收益。针对这些问题,队员们现场演示自制简易脱壳器的使用方法,传授“低温冷藏+透气包装”的低成本保鲜技巧;为拓宽销售渠道,队员们协助村民拍摄板栗种植、采摘短视频,指导开通抖音、拼多多电商账号,并建立“罗田板栗产销对接微信群”,承诺后续会定期分享市场动态与电商运营知识。
此次调研,“志远”志愿服务队累计走访8家板栗加工企业、18个种植合作社,完成260份农户访谈、回收680份有效调研问卷,最终形成《罗田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及配套的“优良品种推广指南、高效种植技术手册、电商销售实操方案”。下一步,服务队将联合学校专家团队重返罗田,开展板栗种植与加工技术培训,并推动“校地共建罗田板栗产业服务站”,用青年智慧助力“栗乡金果”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讲解员向队员们介绍罗田板栗发展历史。 张晓曼 供图
图为队员向板栗种植园农户了解近期的板栗销售情况。 张晓曼 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