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实习生 田慧
8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采访何畏时,他刚为一名结核患者做完纤支镜检查,取下面罩后,他额头的头发已被汗水打湿。
他很少说豪言壮语,却用行动践行医者责任。病房管理、门诊、各类介入性诊断与治疗等,都是他的职责范围。
作为诊断、治疗结核病的医生,他觉得这个职业很有意义,能帮很多患者解决痛苦,当他成功完成介入治疗后,也会特别有成就感。“接触这个职业后,我是真心喜欢。希望能慢慢带好年轻人,让我们的团队逐渐壮大起来。”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三科主任医师何畏
诊断
多手段破解诊断难题
在全球范围内,结核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隐患。它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乙类传染病。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三科主任医师何畏介绍,人体除头发、牙齿和指甲外,几乎所有器官都可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肺结核最为常见。“结核病通过空气传播,如果家庭中有一人患病,其家人也很可能被传染。”所以,是否精准、及时诊断,直接关系到患者和家人的健康。
那么,面对结核病的复杂表现,如何实现精准诊断?“有的患者从肺部CT影像来看,疑似结核,但因为痰菌阴性,仍然无法确诊。”何畏指出,这时就需要借助其他手段辅助检查,进一步提高诊断率,例如纤支镜检查。
“做了纤支镜检查,取标本、送检,除了排查常规的感染性疾病,医生还会根据情况,针对结核开展细菌涂片、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病理检测等,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性。”何畏说。
而诊断的复杂性还不止于此。他补充道,结核病的表现常需和其他疾病鉴别开来,既包括感染性疾病,也包括肿瘤等很多非感染性疾病。“我们在临床中常遇到这类情况,有些患者最初疑似结核,最终却确诊为肿瘤;还有些患者是结核与肿瘤并存,这类病例并不少见。然而不同病情,医生的应对方式会完全不同,只有诊断清楚,治疗才能更有针对性。”
“基本上国内已开展的诊断技术,我们都在开展。”何畏表示,除了常规气管镜检查外,针对气管旁的病灶,可通过超声支气管镜检查并穿刺活检;对于肺部远端的小病灶,能用导航及超声小探头进行探查和活检;此外,针对胸膜上的病变,还能采用内科胸腔镜,这些方法创伤小、阳性率高,能进一步解决诊断难题。
他提醒,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大部分患者会有呼吸道症状如大于2周以上的咳嗽、咳痰,部分患者有咯血,以及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盗汗、消瘦等,“一旦有这些症状,建议早做检查,不要耽搁。”
何畏(前排中间)
治疗
介入技术打通生命通道
近年来,许多在当地医疗机构接受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结核患者,常常选择到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寻求最后的希望。
随着接诊患者的病情日益复杂,尤其是耐药患者的增多,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能否应对这一挑战?答案是肯定的。何畏表示,“我们探索并开展了多种特色介入手段,针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病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气道内局部注药、冷冻、氩气刀、电刀、激光和球囊扩张等技术,能显著缩短传染期、改善肺功能,特别是气道内病变严重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一位患有结核病的小男孩,支气管被结核肉芽和干酪样坏死物完全阻塞,导致右肺完全不通气,在本该活泼好动、四处奔跑的年纪,他稍微活动一下就感到疲惫。最终,男孩的家人找到了我们医院。经过气管镜介入治疗,男孩气管内的阻塞物被清除,气道变得通畅,右肺也完全复张。
这并非个例。何畏指出,临床中肺结核合并气管、支气管结核的患者并不罕见。结核分枝杆菌侵犯气管或支气管后,可能引发局部病变,导致局部粘膜充血糜烂,气管、支气管阻塞或瘢痕狭窄,最终影响肺功能,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单侧肺完全毁损、丧失功能。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介入治疗对于恢复气道通畅、重建肺功能至关重要。
他强调,结核患者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常规气管镜筛查能够及时发现气道病变,并采取早期干预。在气道病变的初期,可能只是炎症浸润或溃疡坏死,此时气管管腔尚未受累,及时处理能够避免管腔狭窄,保护肺功能。然而,如果拖延到后期,病变会逐渐加重,气道会越来越狭窄,甚至形成瘢痕闭塞,治疗难度将大大增加。他形象地比喻,肺部就像一个充气的氢气球,一旦不通气就会塌陷,肺的结构也会发生改变。此时再进行治疗,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出血、气管穿孔等风险。因此,后期治疗不仅风险大、代价高,而且难度也很大,效果也难以保证。所以一定要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并定期复查,避免出现到最后无法挽回的肺功能丧失。
何畏在工作中
提醒
规范用药是关键
不过,何畏主任也提醒,介入治疗只是辅助手段,抗结核治疗最根本的还是要规范服用抗结核药,并在此基础上配合介入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他表示,“结核病的药物和治疗技术在不断发展。以前一些耐药结核的治疗效果较差,现在通过新药引进,我们对耐药结核的治疗效果也大有提升。”
他强调,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大多数患者都能治愈。关键是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服药,并遵医嘱定期复查随访,避免中途停药。“我们以前遇到过许多患者,他们不重视或不了解结核病治疗特点。比如,吃药一段时间后觉得症状消失,就自行停药,没能完成正规的疗程,结果导致复发甚至耐药,治疗的难度会加大,肺损伤会加重,经济负担也会增加,特别是还会持续传染,导致更多的人发病。”
他指出,传染病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结核病是空气传播,只要做好防护措施,戴好口罩,做好空气消毒,传染性是可以控制的。如果家中有结核患者,也不必过于恐惧。第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正规治疗,缩短传染期,减少传染性;第二,家人应该到专科医疗机构进行结核筛查,看是否感染。”
何畏还提到,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已开设结核病潜伏感染门诊,该门诊针对结核病的密切接触者,可以进行筛查。如有感染,医院也能提供预防性治疗,可以预防其发展为结核病。
最后,他提醒公众,家里要注意开窗通风,结核病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社交习惯,避免随地吐痰和对着人咳嗽。只要做好常规卫生防护,结核病是可防可控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