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性能直接决定了加工效率、精度及使用寿命。在高温、高压、剧烈摩擦和冲击的极端工况下,材料需同时满足以下五大核心性能要求:
1. 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硬度是材料抵抗外界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是刀具材料最基本的性能。刀具的硬度必须显著高于被加工材料,才能顺利切入并形成切屑。通常,刀具材料的室温硬度都要求在60 HRC以上。然而,仅有高硬度还不够。在高速切削过程中,切屑与刀具前刀面、已加工表面与刀具后刀面之间发生着剧烈的摩擦,这会导致刀具磨损甚至失效。因此,耐磨性——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至关重要。耐磨性是材料硬度、强度、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的综合体现。通过引入高硬度的碳化物颗粒(如WC、TiC)或采用氮化、涂层(如TiN、Al₂O₃)等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极大提升刀具的耐磨寿命,使其在长时间的切削战斗中保持锋锐。
![]()
2. 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如果说硬度是刀具的“矛”,那么强度和韧性就是其不可或缺的“盾”。强度保证了刀具在承受巨大切削力、尤其是抗压和抗弯应力时,不致发生崩刃或折断。而韧性则赋予了材料抵抗冲击、振动和意外载荷(如断续切削时)的能力,防止脆性断裂。这是一对常常相互矛盾的性能:材料过硬则脆,过韧则软。优秀的刀具材料必须在二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高速钢因其良好的韧性而适用于复杂工况;硬质合金则通过钴(Co)粘结相的调整来改善韧性;现代陶瓷和金属陶瓷材料也通过颗粒细化和相变增韧等技术,在不断高硬度的同时努力提升其韧性指标。
![]()
3. 较高的耐热性
切削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功都转化为热能,导致刀尖区域温度急剧升高,可达800℃甚至更高。常温下的高硬度在此刻可能毫无意义。因此,耐热性(或称红硬性)——材料在高温下保持其硬度、耐磨性和强度的能力——成为了高速切削刀具的关键性能。该性能直接决定了刀具的允许切削速度。高速钢的红硬性使其能在约600℃下工作;硬质合金和陶瓷材料则更胜一筹,可在800-1000℃甚至更高的温度下保持性能;而立方氮化硼(CBN)和金刚石刀具则位居耐热性能的顶峰。耐热性源于材料稳定的晶体结构、高的再结晶温度以及强固的原子间结合键。
4. 良好的导热性和耐热冲击性能
高温不仅软化刀具,还会引起剧烈的热胀冷缩。导热性决定了刀具传导和散发热量的效率。高导热性可以降低刀尖处的的工作温度,将热量通过切屑和刀具本体迅速散去,从而减缓刀具磨损。与此同时,在断续切削或使用冷却液时,刀具表面会经历反复的、急剧的温度变化,产生热应力。耐热冲击性能即是材料抵抗这种热应力引起的开裂、剥落的能力。陶瓷刀具虽然硬度高、耐热性好,但其较差的导热性和耐热冲击性能一度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直到通过材料复合等技术才得以改善。
![]()
5. 良好的工艺性
最后一个性能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工艺性。它指的是材料能够被经济地锻造成形、切削加工、热处理以及焊接的性能。一个理论性能完美的材料,若无法被制成形状复杂、精度合格的刀具,也终将是实验室里的瑰宝,无法服务于工业生产。高速钢因其优异的锻造成形和磨削性能,至今仍广泛应用;硬质合金则通过粉末冶金技术压制和烧结而成;现代涂层技术则能在韧性良好的基体上覆以高硬度的表层,完美结合了不同材料的性能与工艺优势。
综上所述,刀具切削材料的选择是一场对硬度、韧性、耐热性、导热性及工艺性五大性能的精密权衡与统筹,没有任何一种材料能在所有指标上都达到极致。
50万+机械工程师都在看↓↓↓
关注上方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免费领取海量资料!!
1. 回复【动图】领取10000+个机械动图及视频包
2. 回复【CAD】领取800GAutoCAD全套视频教程
3. 回复【UG】领取800G的UGNX全套视频教程
4. 回复【SW】领取800G的Solidworks全套教程
5. 回复【机械设计】领取800G(非标)机械设计资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