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时任情报部部长的李克农听闻粟裕进京,立马找了过去,就为寻找一个折磨他多日的答案。
“粟裕同志,我儿子是不是在前线牺牲了?”见到粟裕,心急的李克农来不及打招呼,直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看着失魂落魄的李克农,粟裕脑瓜子嗡嗡的,完全在状况外。他想了一圈,也不知道李克农哪个儿子牺牲了。
李克农一共有五个孩子,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其中,在军队磨练,且这段时间上战场的子女有且只有一人:李克农最小的孩子李伦。
粟裕快速梳理一番,很快理清其中关窍,一通电话打到特种兵纵队司令部。司令陈锐霆接起电话,猝不及防地受到了一顿批评。
那么,脾气温和的粟裕为什么会骂陈锐霆呢?李伦是真的牺牲了吗?
十二岁的“娃娃兵”
1927年10月,李伦承载着父母的爱和期盼,顺利出生。
因父亲李克农工作繁忙,他在三岁之前,对父亲这个角色的印象是空白的。三岁之后,父子俩才有了相互了解的机会。
虽然父亲曾缺席三年,但李伦从不怪父亲,且聪明地感受到了父亲工作的神秘性和重要性。
父亲皮包里和办公桌上的东西,李伦从来不动。在外人面前,他对父亲的情况闭口不谈,小小年纪就很懂事、靠谱。
因和父亲聚少离多,李伦最喜欢的事就是等父亲的来信。
他从不问父亲去了哪儿,就只是专心学习,等父亲来信时,就可以和父亲说一下自己的进步。
1933年,六岁的李伦又收到了父亲的来信。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李伦可以自己提笔,给父亲回信了。
他捏着笔,用力地写下一个个汉字,歪歪扭扭的,有几分不伦不类的可爱。“老父,我现在上学了,认得不少字了,我很想你……”
李伦在信里写的都是一些生活上的琐事,就像碎碎念一样,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我没有钱买纸买笔,只好用废纸和笔头,有的还是捡的……”李伦用轻描淡写的语气,写着最让人心疼的话。
他生怕父亲对自己失望,在信中强调自己很乖,一点都不调皮,学习成绩好,读书也用功。
收到这封信的李克农又激动又心酸,眼睛都红了。其他看过信的红军领导,也为李伦的懂事感到心疼。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李伦就和父亲生活在一起了,一家人在上海安家。
但是,抗日烽火很快就蔓延到了沪地,接着是南京、武汉……隆隆的炮声中,李伦跟着父母到处逃亡,路过焦土与死别。
其中,在武汉的那几个月,是李伦少有的快乐时光。那时候,他和父亲住在办事处,父亲忙,没时间陪他,他就经常去串门。
住在这里的都是长江局领导。这些领导中,李伦最喜欢的就是周总理夫妇。
周总理和邓颖超都很喜欢小孩,李伦每次去找他们,都能收获一兜子饼干和糖果,这对李伦来说是最幸福的时刻。
可惜,这份快乐的时光非常短暂。随着武汉陷落,李伦离开武汉,跟着父亲去了桂林。
在桂林的日子里,李克农觉得儿子太闲了,就给他在桂林办事处找了一份勤务兵的工作。此时,李伦只有12岁,算是全军里少有的“娃娃兵”。
进了部队之后,李伦就忙起来了。他积极向上,勤奋好学,什么都愿意试一试。
漫长的军旅生涯中,他当过勤务兵,也当过报务员,还曾去炮兵学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李伦直接上了前线。他从山东济南打到江苏徐州,后又打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参与过多次大战。
49年的解放舟山战役中,李伦还凭借出色的表现,荣立一等功。
自家孩子这么有出息,当父母的应该很自豪,但李克农却不是这样。
自从儿子上了战场之后,他就失去了儿子的所有消息。整整三年,来自前线的信一封都没有。
李克农的心像是被放在火上烤,又痛又焦灼。关于儿子的情况,他设定了无数种可能,甚至以为儿子已经牺牲了,组织上怕他难过,故意瞒着他不说。
1950年,恰逢粟裕进京公干,操心的老父亲忍不了了,直接找到粟裕,问儿子是不是牺牲了。粟裕作何回答呢?
“被牺牲”的乌龙
1950年,粟裕进京述职,见到了神秘的“特工之王”——李克农。
李克农看起来失魂落魄的,说话的语气很轻,感觉随时都会散在风里:“粟裕同志,你别瞒我了,我儿子是不是牺牲了?”
粟裕听到这话也愣了,下意识地问李克农,是他的哪个儿子“牺牲”了。
“是我的小儿子李伦……他三年前说要去前线,之后就没消息了。”说到这里,李克农悲从中来。
粟裕听到这个名字,觉得有点耳熟。这不是三野特种兵纵队的一名炮兵干部吗?没想到,李伦居然是李克农的儿子。
粟裕一边安抚急得团团转的李克农,一边联系特种兵纵队司令部。
接电话的是特种兵纵队司令陈锐霆。听到首长问李伦的事情,陈锐霆干脆地承认了这就是他手底下的兵。
并且,他的语气可骄傲了:“李伦可是我们纵队的战斗英雄,不久前还立了一等功呢!”
说完,陈锐霆又有点儿纳闷:粟司令是怎么知道李伦这个人的?
他忍不住问粟裕:“粟司令,您也听说李伦立功的事儿啦?”
粟裕听到这里,简直被气笑了。他生气地质问:“好你个陈锐霆,战士都立一等功了,家属却不知道,你这工作是怎么做的?”
陈锐霆被批评了一顿,傻眼了。也就是在这时,他才知道,李伦居然是李克农的儿子。
在陈锐霆的印象里,李伦在部队里很低调,从不主动说起自己的家庭和身份。
他很能吃苦,再苦的训练也没喊过累。战场杀敌时,他也时刻冲在最前面。一等功这个荣誉,还真没水分。
陈锐霆以为李伦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谁能想到,李伦居然是情报部部长的儿子。
并且,因为他的工作失误,还搞了这么大一出乌龙,真是呜呼哀哉,该骂,该骂!
陈锐霆立马认了错,并且将李伦在部队里的出色表现一股脑说了出来。
得知儿子平安,还非常优秀,李克农悬在半空的心终于落地。
他在庆幸的同时又有些生气:这个孩子,去前线就去前线,三年都不联系家人是要搞什么?不知道家里人会担心吗?
另一边,被骂了一顿的陈锐霆动作极快地叫来了李伦,把这事儿跟他说了,李伦听完心情复杂。
他不联系家人的本意,是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但现在看来,这个举动是弄巧成拙了。
李伦马上就给家人写了一封信。信中,他汇报了自己的近况和三年来的经历,也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愧疚。
信的最后,李伦向父亲保证:“请您放心,我一定会活着回来,和您一起,见证新中国的发展!”
收到信的李克农,这下是真的放心了。
原来,在他不知道的地方,他的小儿子已经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优秀战士,这是他所期望的,也是儿子自己所期望的。
1955年,在新中国第一次授衔仪式上,李克农和李伦双双授衔。李克农位居上将,李伦则被授予少校军衔。
此后,离开战场的李伦在后勤部发展,专注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就和他父亲一样,做一簇照亮新中国发展前路的萤火。2019年6月,李伦去世,享年91岁。
参考资料:
1、李伦 —— 百度百科
2、李克农上将之子、解放军原总后勤部副部长李伦中将逝世——澎湃新闻2019-06-25 18:0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