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高校育人体系中,社团绝非课余消遣的点缀,而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关键纽带,是孵化创新思维的重要土壤。它们以灵活的组织形式、多元的活动载体,让学生在课本之外找到成长的第二赛道。因此,对于渴望突破应试教育边界、培养综合能力的学生而言,优质的社团生态,往往是一所大学育人理念最生动的体现。
而作为北京地区唯一建筑类百年高校,北京建筑大学就有一片充满活力的育人土壤——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且这一成立于2013年的校级学生组织一直秉承着“实事求是 精益求精”的校训精神,通过一系列扎实的活动和平台搭建,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悉,北建大校科协最核心的作用,在于构建了常态化的科创实践平台,让学生的创新想法有了落地生根的机会。其打造的“鲁班杯”系列竞赛,自2013年起已连续举办十一届,累计吸引超15000名学生参与,收到作品超2000件。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每年2至4月举办的全校性赛事,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为宗旨,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从全自动可折叠房屋设计到盲孔装配式风电塔塔架项目,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不仅要完成结构设计、技术研发,还要考虑经济优势、成果落地等现实问题,这种全链条的实践体验,让创新从抽象概念变成了可操作的具体项目。
同时还有连续十一届举办的大学生科技节,更是通过两个月的时间、20余项活动,横向覆盖各院系专业,纵向联动研究生与本科生,将“挑战杯”等高水平竞赛项目融入其中,既保证了活动的专业性,又通过科普类活动扩大参与面,让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创入口。
另外,北建大校科协还搭建了精准的科创资源网络,为学生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撑。为了让学生及时获取有效信息,科协持续举办宣讲会、讲座、沙龙等活动,输送最新的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讯息。
例如“比肩同行,我和我的科创故事”创新创业沙龙,就是邀请优秀团队分享经验,用真实的成长故事让后来者少走弯路。而双创训练营(拓新班)则聚焦“五育融合”,覆盖百余支团队、近千名学生,从创新点挖掘到计划书撰写,从成果展示到团队规划,提供全流程辅导,并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模式,让学生在实战中掌握科创必备技能。
从结果来看,北建大校科协的努力已初见成效——该校在“互联网+”“挑战杯”等高水平竞赛中持续取得优异成绩,这背后离不开科协多年来营造的浓厚学术氛围和搭建的成长阶梯。可见,对于北建大学子而言,校科协既是展示才华的舞台,也是积累经验的练兵场,更是连接校园与科创世界的桥梁,而这样的社团生态,正是北京建筑大学育人实力的生动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